粤方言又称粤语、广东语、广府话、白话。主要分布在广东广州、佛山、肇庆、深圳等47个县市及惠州韶关、湛江、海丰等16个县市的部分地区,广西南宁、横县、桂平、玉林等23个县市,以广州话为代表。主要特点是:(a)语音方面,多数地区没有浊塞音声母,只有四邑片的开平、新全等地有[b d g]声母,如“忙”[ ]、能[ ]、牙[ ]”;桂南片容县、北流等地浊塞音[b d]来自古清声母帮端,出现了清音浊化现象,如“巴、多”的声母都读浊音;多数地区古精知照三组合流;读成[ts ts′s]或[t⨜ t⨜′⨜],如“知[ ]、周[ ]走[ ]”;古非敷奉母字和古晓母合口一二等字及溪母合口部分字今声母读[f-]声母,如“非[ ]、花[ ]、枯[ ]”;古见组字今音不论开齐合撮,大都读舌根音[k k′]或喉音[h],如广州话“叫[ ]、舅[ ]、晓[ ]”;大部分地区古微母字读[m]声母,如“微[ ]、文[ ]”;大部分地区有[ ]韵尾;除四邑片外,大部分地区有长元音[a]和短元音[ ]音位上的对应,如广州话“三[ ]/心[ ]、街[ ]/鸡[ ]”;声调较多,普遍有入声,如,中山话有6个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入、阳入,玉林、博白有十个声调,平上去入各分阴阳,阴入又分上阴人、下阴入,阳入又分上阳入、下阳入,其他地区声调七个、八个、九个不一。(b)词汇语法方面,保留古汉语词语较多,如“措(抽、拔)”、 “睸(闭一眼)”等;吸收英语词较多,如“波(球)、的士(出租车)、菲林(胶卷)”等;自造的特殊词较多,如“𩠌(下饭的菜)、揾(找)、呖(能干)”等;有状语后置现象,如“你去先(你先去)、饮一杯添(再喝一杯)”;双宾句指人的宾语可放在指物的宾语之后,如“我畀本书佰(我给他一本书)”;名词前表示“一”的数词经常省去,直接用量词限制名词,如“本书(一本书)、间屋(一间房子)”;比较句用“A+形容词+过+B”表示,如“你高过我(你比我高)”;该方言分为粤海片、四邑片、高阳片、桂南片等四片。有的学者主张把钦廉、合浦等地的方言从桂南片分出,成为“钦廉片”,这就成了五片。也有的学者主张从粤海片中再分出香山和莞宝两个小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