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松岭
秦松岭1933—出生于天津市,原籍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丰镇县。1955年于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内蒙古师院附中教师。1960年调入内蒙古师范学院任教。现为内蒙古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古代汉语教研室主任、教授。从事古代汉语教学20多年,先后开设过古代汉语、训诂学、古代汉语词类研究、古代汉语语法研究等课程。教学之余,致力于古代汉语语法的研究,其主要论著有:《古代汉语》(合作)、《古代汉语讲析》 (与史震已合著)、《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谈指示代词的使用》、《连词“之所以……以” 的形成》 (与曹坚合写)、《古代汉语因果复句的表现形式》(与许幼珊合写)、《浅谈结构助词“之”》等。其中《连词“之所以……以”的形成》一文,提出了“之所以”在汉代已经用作连词,它和连词“以”分别用在前后两个分句之中,相互呼应,构成古代汉语因果复句的一种格式,前一分句表果,后一分句溯因。连词“之所以”是介词凝固结构虚化的结果。《古代汉语因果复句的表现形式》一文,在全面考核古代汉语因果复句的基础上,指出在古代汉语里由因及果的复句有11种格式,由果溯因的复句有7种格式,并从理论上区分了表示因果的单句和因果关系的复句。《古代汉语讲析》是作者古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代表作,该书分文字篇、词汇篇和语法篇,语法篇又分词类活用、形容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结构助词、兼词、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9章。是一册在写法上独具特色的古代汉语著作。该书在简介文字、词汇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律,用辨析的办法解析一些形似实非的现象,认清一些形非实同的问题。参见“古代汉语讲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