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科学
释义

科学kēxué

指人类在三大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总结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等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
“科学”一词英语写作Science,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意为“学问”。16世纪后,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Science一词传到中国和日本。最初两国都译作“格致”,即“格物致知”的简称。意为“通过接触事物而获得知识”。“格致”一词最早见于《礼记·大学》中的“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可见“格物致知”就是研究事物的原理而获得知识。明末天启六年(1626年),出版了《空际格致》一书,内容是介绍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说。其中“空际”一词相当于“自然”二字,“格致”便相当于“科学”一词。到了清代,“格致”成为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的统称。鲁迅在《〈呐喊〉自序》里说:“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在这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实际上“格致”两字在中国用了约300年。“科学”一词是从日本传来的。日本在1832年出版的有关解剖学的书里,有“科学”的提法,还用过“一科一学”的话,这是由于法国人孔德曾把各种知识分成许多门类的缘故。到了1880年,日本才把“科学”这两个字正式固定下来。1896年,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一文中,首次借用日本的“科学”一词。康有为在1898年的《戊戌奏稿》里,也使用了“科学”一词。后来陈独秀编《新青年》时,风趣地用“赛先生”来音译“科学”。不久,“科学”在中文书里就代替了“格致”,以后又摆脱了“分科之学”的狭隘理解,形成目前的整体科学概念。


科学kēxué

❶反映自然、社会等本质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
 △ ~实验。
❷正确;合乎科学的
 △ ~治理。


科学kēxué

❶ 〈名〉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科学家│自然科学│科学探索。
❷ 〈形〉符合科学的:科学的人生观│这种说法不科学。
【同义】合理│正确。


科学kēxué

正确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
【组词】自然科学︱热爱科学︱相信科学︱科学知识
【例句】他热爱科学,常常把钱节省下来,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
 ❍ 我们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
【近义】文化︱知识
【反义】迷信


【科学】

1 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来源于实践,并作用于实践,对历史的发展有推动作用。按研究对象不同,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以及总括和贯穿三个领域的哲学和数学。按与实践的不同联系,可分为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等。2 合乎科学的。如:管理不科学。


科学

科学

理论形态的意识文化。意识形式的完善化、深刻化的表现。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因素。19世纪以来,人们习惯于把科学定义为系统化的实证知识。著名英国科学家、科学学创始人之一贝尔纳认为,科学“不能用定义来诠释”,“必须用广泛的阐明性的叙述来作为唯一的表达方法”(《历史上的科学》第6页,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保加利亚学者T·H·伏尔科夫认为不应把科学看作知识体系,科学是知识的加工过程,他指出:“科学本身不是知识,而是产生知识的社会活动,是一种科学生产。”(夏禹龙:《科学学基础》第45页,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科学不但是知识体系,而且也是一种社会活动。科学的直接目的是描述、解释和预言世界的现象和趋势,对客观世界作理论的表达,它是人类从事新知识生产的领域,表现为精神生产形态。科学活动的成果是一种精神产品,它的最高价值在于达到对客观世界的真理性认识。科学活动离不开独特的物质手段,在本质上是精神的、智力的活动,但科学研究的知识成果可以加入生产过程,使知识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和最重要的社会体制。
科学活动的结构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三个方面,并由此组成庞大的社会机构,形成一种社会职业。基础研究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成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两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基础研究的界定是,“旨在增加科学、技术知识和发展新的探索领域的任何创造性活动,而不考虑任何特定的实际目的”。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是19世纪以来逐渐占据主要地位的科学活动。科学理论和生产,一般是通过应用研究联系起来的,它一方面开辟理论转变为技术,一方面将技术和生产的信息反馈给科学。开发研究以对生产的直接性为特征,使科学活动与生产活动直接联系起来,它解决的是实际生产中的问题。由此看来,科学不仅仅是知识体系,也是人类认识世界、驾驭物质运动规律、从而改造世界的活动,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三个方面。


科学kēxué

能够反映客观事物规律的,符合实际情况的。形容头脑、态度、真理、体系、办法、方法、理论、说法、见解、解释、论证、论断、研究、分析和设计等。例如:
❶ 他的头脑是科学的。(老舍《老张的哲学》)
❷ 我们这套办法不够科学,有改进的余地。
❸ 这才是科学的态度。
❹ 年轻人对于龙庆不科学的解释,感到好笑。
❺ 他接受了 “地球围绕太阳转”的科学说法。
❻ 只有马克思科学地研究了它,他从商品的实际发展中做了巨大的研究工作,从普遍的存在中找出完全科学的理论来。
❼ 她的炉子虽然好烧,但炕打得不科学。(张贤亮《绿化树》)
“科学”可以跟有关形容词连用。例如:
❽ 也许五十年以后,人们将会从理论到实践建立起一整套完整而科学的体系。
❾ 这本书阐述了他对经济工作的精辟的、科学的见解。
下例的 “科学”用于反语。例如:
❿ 这样“科学” 的而又 “合理”的检验方法,不知是谁发明?人和行李分开,而一人的行李又被前后分开,要是单身客多带了几件行李,那恐怕只有仰天叫苦罢! (茅盾《海防风景》)


学科

学科

学(科~;史~;哲~;声~)
医学:医科
法律学科:法学
科学技术:科技
经济学,会计学:银学
数学:计 算术 算学 隶首之学
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语言学
研究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语法学
(按照学问的性质而划分的门类:学科)

另见:分类 历史 发展


科学kexue

❶反映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热爱~|学~,用~|~来不得半点虚假|孩子们对~知识很感兴趣。
❷合乎科学的:起初人们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解释很不~|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他~地分析了气候变暖的原因。


科学kē xué

❶名词。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现象的客观规律的学问,用于褒义。
【例】 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许嘉利等《名人轶闻600篇》)
❷形容词。合乎科学的,用于褒义。
【例】 何况这是航海,是科学的事,有一点儿不实事求是,大海就要惩罚你,就会叫你船覆货沉,葬身鱼腹。(柯岩《汉堡港的变奏》)


科学

(反)迷信


科学kēxué

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合乎科学的。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逻辑推理十分科学严密。


科学kē xué

有关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1899年梁启超《自由书》:“俄国民于政治上于社会上虽视列国有逊色,然其实际必非劣于他之文明国。试观其文学界其艺术界,其音乐、诗歌、科学之社会,决不在英德诸国之下。”五四运动时期,科学还有“赛因斯”、“赛因士”、“赛因司”等称,这些词均为英语science的音译。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1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