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海鳅赋并后序 |
释义 | 海鳅赋并后序海鳅赋并后序杨万里 〔原文〕 辛巳之秋,牙斯寇边。既饮马于大江,欲断流而投鞭。自江以北,号百万以震扰。自江以南,无一人而寂然。 牙斯抵掌而笑曰:“吾固知南风之不竞,今其幕有乌有信焉。”指天而言:“吾其利涉大川乎!”方将杖三尺以麾犬羊,下一行以令腥羶。掠木绵估客之艓(die),登长年三老之船。并进半济,其气已无江堧(ruan)矣。南望牛渚之矶,屹峙七宝之山。一帜特立,于彼山颠。牙斯大喜曰:“此降幡也。”贼众呼“万岁”而贺曰:“我得天乎!” 言未既,蒙冲两艘,夹山之东西,突出于中流矣!其始也,自行自流,乍纵乍收;下载大屋,上横城楼;缟于雪山,轻于雪球;翕乎往来,顷刻万周;有双垒之舞波,无一人之操舟。贼众指而笑曰:“此南人之喜幻,不木不竹,其诳我以楮(chu)先生之俦乎?不然,神为之楫、鬼与之游乎?”笑未既,海鳅万艘,相继突出而争雄矣!其迅如风,其飞如龙。俄有流星,如万石钟;霣(yun)自苍穹,坠于波中;复跃而起,直上半空。震为迅雷之隐𧮯(hong),散为重雾之冥濛。人物咫尺而不相辨,贼众大骇而莫知其所从。于是海鳅交驰,搅西蹂东;江水皆沸,天色改容;冲飙为之扬沙,秋日为之退红。贼之舟楫,皆躏藉于海鳅之腹底。吾之戈鋋(chan)矢石,乱发如雨而横纵。马不必射,人不必攻;隐显出没,争入于阳侯之珠宫。牙斯匹马而宵遁,未几自毙于瓜步之棘丛。 予尝行部而过其地,闻之渔叟与樵童。欲求牙斯败衂(nu)之处,杳不见其遗踪。但见倚天之绝壁,下临月外之千峰。草露为霜,荻花脱茸。纷棹讴之悲壮,杂之以新鬼旧鬼之哀恫。因观蒙冲、海鳅于山趾之河汭,再拜劳苦其战功。惜其未封以下濑之壮侯,册以伏波之武公。抑闻之曰:在德不在险,善始必善终。吾国其勿恃此险,而以仁政为甲兵;以人材为河山,以民心为垣墉也乎! 右采石战舰:曰蒙冲,大而雄;曰海鳅,小而驶;其上为城堞屋壁,皆垩之。绍兴辛巳逆亮至江北,掠民船,指麾其众欲济。我舟伏于七宝山后,令曰:“旗举则出江!”先使一骑偃旗于山之顶。伺其半济,忽山上卓立一旗,舟师自山下河中两旁突出大江,人在舟中,踏车以行船。但见船行如飞,而不见有人。虏以为纸船也。舟中忽发一霹雳炮,盖以纸为之,而实之以石灰硫黄。炮自空而下,落水中,硫黄得水而火作,自水跳出,其声如雷;纸裂而石灰散为烟雾,眯其人马之目,人物不相见。吾舟驰之,压贼舟,人马皆溺。遂大败之云。 〔译文〕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的秋天,金主完颜亮率兵侵略边疆。侵扰到江北之后,又想渡江南侵。江北金兵号称百万,四处惊扰抢掠,江南宋营空无一人,寂静无声。 完颜亮鼓掌笑着说:“我本来就知南宋无力抵抗我精兵强将,现在看到他们江防上空无一人便更加确信这一点。”指着上天说道:“我们将要顺利地渡过长江吗!”正要手持宝剑挥令虎狼之兵,下达军令驱遣凶残之卒。抢掠棉花商人的小船,登上篙工的船只。金兵船只齐头并进渡江过半,气势汹汹,已将长江南岸视为囊中之物,唾手可得。在那山顶上一面旗帜高耸。完颜亮非常高兴地说: “这是投降的旗帜”。众金兵山呼“万岁”,并祝贺说:“我们将得到上天的辅助而取得胜利!” 话未说完,两艘艨艟(meng chong)从山东西两面的河湾里,飞快地驶入到大江中!开始时,两艘战船独自行驶顺水漂流,一会儿放纵开去,一会儿又聚拢一处;战船的下层是宽大的船仓,上层横卧着高高的船楼;(船身涂着白色)像雪山一样的洁白,像白色灯球一样的轻巧;倏忽间往来驶过,顷刻中已驰绕万圈。只见两船激起的波浪,却不见一人摇桨撑篙。众金兵指着两船大笑说:“这些南方人喜欢幻术,这船不是木制也不是竹编,他们是用纸扎的假船来骗我们吧?若不是纸船,难道是神为它们摇桨,鬼与它们同游吗?”笑声未落,万艘海鳅小船接连驰出奋勇争先!它们像狂风一样迅速,像蛟龙一样飞舞。突然间,有一颗巨大的流星(指霹雳炮)从天而降,落在波涛中;又从水中突跃升起,直射空中。炮声轰鸣像迅雷一样震耳欲聋,(炮中装载的石灰)散漫空中像浓雾一样迷濛不明。人们相距很近却不能互相分辨,众金兵非常恐惧,不知它们是从哪来的。这时海鳅船交叉飞驰,搅动西江践踏东波;江水因此而波涌如沸,苍天因此而改变颜色;狂风因此而扬起尘沙,秋日因此而黯淡无光。敌人的船毁桨折,都被践踏在海鳅船下。我军的长戈、小矛、利箭、礌石,猛烈进攻,像雨点般交杂纵横射向敌人。甚至敌人的战马不必用箭射,士卒不必用刀砍,他们随着波涛起伏上下,争相坠入波神的水晶宫。金主完颜亮单人骑马深夜逃跑,不久死在瓜步的荆棘丛中。 我曾经作为巡视所属部下的长官经过当年我军抵抗金兵的地方,听采石当地的百姓讲述了这些战斗的经过。我想要寻求完颜亮惨败损伤的地方,渺茫一片找不见一点遗留的踪迹。只能看见倚靠着苍天的悬崖峭壁,向下俯视着月光之外的层峦叠嶂。草叶上的露水凝结为霜花,芦荻花穗脱尽纤细柔软的茸毛。此起彼伏的渔歌悲壮凄凉,如同听到阵亡者的鬼魂在悲哭哀怨。因此去山脚河湾中观看艨艟和海鳅战船,再一次向曾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致礼慰问。惋惜它们没有被封为“下濑壮侯”,没有被任命为“伏波武公”。然而,我听说过这样的话:胜败决定于人的道德行为,而不在于地势的险要,有好的开端就能有好的结果。我们国家不要依仗长江天险,而应把仁政作为铠甲和兵器,把人材作为防御敌人的大河高山,把民心的拥戴作为万里长城啊! 采石的战船:高大雄壮有力的叫艨艟,小巧灵活速度快的叫海鳅。船舱上构造像城墙屋壁一样的掩体,全都刷以白粉。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逆主完颜亮率兵侵至长江北岸,抢掠民船,挥令其部下想要渡过长江。我南宋船只埋伏在七宝山后面,下令说:“(山上的)旗帜一举起来就驶出到长江上!”先派一骑兵在山顶上偃伏下旗帜。等到金兵船只行到江心,山上突然间耸立起一面旗帜,船队从山下两边河湾中飞快地驶进长江,人在船中,用脚踏动机轮推动船行。只见战船像飞行一般在江面上行驶,却看不见有人操纵。敌人以为这是纸做的假船。船中忽然发射出一枚霹雳炮,霹雳炮弹外壳是用纸作的,中间装满石灰和硫黄。炮弹从空中降下,落在江水中,硫黄一碰到水就起火爆炸,炮弹又从水中跳出,爆炸声像惊天动地的雷声;纸壳爆裂,石灰散漫空中如同烟雾,把人和马的眼睛都迷住了,人们相对却看不见对方。我大宋船队冲驰向前,敌船就冲没掩覆在海鳅船底,敌人很多的人马落水淹死。金兵就大败逃去。 〔评介〕 《海鳅赋》是杨万里的代表作。是作者在光宗绍熙年间任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江东军马钱粮时所作。作者热情歌颂了高宗三十一年采石矶之役抗金斗争的胜利。采石矶之役是南宋人民引以为自豪的大事,文人墨客常在作品中称引其事,来振奋民族精神,鼓舞抗金斗志,抒发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作者写作此赋恐怕也含此旨。不同的是,杨万里不像他人只是一般地称引概述,略略提及,而是以之为题材大笔浓涂,详细描绘了战争的全过程。据马积高《赋史》所言:“这是赋中唯一描写反侵略斗争的名作。”作者借咏物说理、抒情写志的宫庭文学样式描述反侵略战争,开拓了赋的题材。由之,我们可以得知此赋在赋史上的地位了。 此赋对战争的描写颇具特色。 从结构上说,作者以海鳅为核心,按照战争发展的自然进程,详略得当、层次井然地展现了采石矶之役的全过程。全文可分四层:一写战争的缘起,概括地交待了金人侵边的时间、地点。二写战争的发展,写敌人的嚣张气焰。三写战争的高潮与结局,详细描绘了艨艟、海鳅战船抵御金兵的激烈场面,并简述敌人的惨败。四写战后作者的评价议论。 从整个情节的叙述上看,可以说是波澜起伏,抑扬交替,悬念丛生,紧张激烈,扣人心弦。两军交战前,作者竟反复七次渲染敌人的飞扬跋扈。如妙用“投鞭断流”之典,借用当年苻坚的语言,表达相同的渡江南侵的勃勃野心和兵多将广的强盛气势。又用“自江以北,号百万以震扰;自江以南,无一人而寂然”形成鲜明的对比,一边是号称百万四处抢掠,一边是空无一人寂静悄然,进一步突现金兵的猖狂气盛,也设下伏笔,引起悬念,令人扼腕心焦,欲知南宋朝庭为何竟会如此之软弱无能。再写完颜亮的神态和语言:“牙斯抵掌而笑曰:‘吾固知南风之不竞,今其幕有乌而信焉。’指天而言:‘吾其利涉大川乎!’”目无南宋,气势凌人,于中可见。再写金兵百万大军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势如破竹,不可阻挡,“其气已无江堧矣”,视江南为囊中之物,唾手可得。待见七宝山上一旗高耸,完颜亮喜出望外地说:“此降幡也”。众金兵更是欢呼雀跃,以为他们已经取得了胜利。直至两艘艨艟突出中流,金兵还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以为是宋人玩弄幻术,用纸扎的假船欺骗他们。这以上主要是描写敌人一方的情况,渲染敌人的气势。对金兵可谓是扬,对宋人则是抑。天有不测之云,人有旦夕祸福。金兵的笑声还未落地,万艘海鳅相继飞出,霹雳火炮满天轰鸣。一时间,笑声变成哭声;空寂无人变作满江沸腾;“号百万以震扰”变作“争入阳侯之珠宫”;“抵掌而笑”变作匹马宵遁,自毙棘丛。前边侧重写金兵的骄狂嚣张,后边侧重写宋人的英勇抵抗;对于金人来说则是先扬而后抑,对于宋人来说则是先抑而后扬。并且,作者通过艺术加工,将交战双方的情势扯向遥远的两极,使宋、金两国不论是双方的横向平行比较,还是各自的纵向前后比较都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清代桐城派大家方苞在《左传义法举要》中,评价《左传》的战争描写时说:“左氏五战,千岩万壑,风云变观,不可端倪,使观者目骇而神怡。”我读完《海鳅赋》便不由自主的想到了这句古语,用之评价此文也是那样的允当。 从具体细节描写上看,可以说是绘声绘色,形神毕现,形象化地再现了采石矶之役的战争场面,使人有如亲临其地,耳闻目睹一般。特别是两军交战的场面给人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作者不是定点透视,而是散点变焦:或是鸟瞰全景,概写万艘海鳅相继突出的壮观场面,或是局部特写,用“风”、“龙”比喻描状海鳅的神速轻巧;或变换镜头,写霹雳炮自天而降、又从水中跃出的飞行轨迹;或是声色交汇,用“迅雷”、“重雾”比喻霹雳炮爆炸的巨响和石灰迷漫天色昏濛的景象,害得敌人惊恐万状,迷目难睁;或是正笔直写宋军将士的奋勇争先斗志昂扬:“海鳅交驰,搅西蹂东”;或是侧笔烘托海鳅战船的纵横驰骋所向披靡:“江水皆沸,天色改容;冲飙为之扬沙,秋日为之退红。”并照应前文再一次运用了对比:“贼之舟楫,皆躏藉于海鳅之腹底;吾之戈鋋矢石,乱发如雨而横纵。”前文的对比是为了突现金兵的猖狂气盛,此处的对比则为展现宋人的英勇无敌。至此,炮声隆隆、硝烟迷漫、杀声震天、鬼哭狼嚎、血染江红、漂尸纵横的采石矶之役便栩栩如生地浮现在人们眼前,永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从表现的主题上看,作者在赞颂海鳅的同时,也歌颂了南宋将士的英勇骁战和统帅虞允文的指挥若定,更主要的是借题发挥了他的政治见解,劝诫君主加强德治,施行仁政,重视人才,重视民心向背。作者写海鳅并不拘泥于海鳅的轻巧坚利,写战争又不局限于战争的一时成败,能从小中见大,从具体中感悟到一般,从特殊的战例中总结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治国之策。他的政治观念直至今日仍值得再三咀嚼。 此外,这篇赋的语言也很有特色。语言形式是骈散相间,自由洒脱,整饬之中含有参差错落之美。语言意蕴是貌浅实深,弦外有音,如“投鞭断流”之典,读完全文才能悟出它不仅用相同的语言表达了相同的野心和气势,同时也暗示了相同的众不敌寡的惨败结局。语言风格则是寓谐于庄,即便是在写鲜血淋漓的战争,作者仍不失他那诙谐幽默的本色。他竟能赋海鳅以生命,想像得出“贼之舟楫,皆躏藉于海鳅之腹底”;完颜亮本是由于内讧而被金兵先射后缢而死,可是作者却故用贬笔,写他是匹马宵遁,自毙棘丛,完颜亮的困窘狼狈与前面的抵掌大笑构成绝妙地喜剧效果;作者还能想像得出,金国兵马随波起伏,争先恐后地坠入“阳侯之珠宫”。这些幽默的语言表现了作者对敌人的憎恨与嘲讽,也使读者在紧张冷酷之中得到片刻的轻松,体验到胜利的喜悦。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