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洛阳纸贵 |
释义 | 洛阳纸贵洛阳纸贵晋代左思写作的《三都赋》深受时人喜爱,大家争相抄录,洛阳纸价为之上涨。后用以形容好作品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 洛阳纸贵【出处】 《晋书·左思传》:“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hun,厕所)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洛阳纸贵luòyáng-zhǐguì典出《晋书·左思传》,是西晋文学家左思写《三都赋》的故事。 洛阳纸贵 洛阳纸贵据《晋书·文苑传》载,左思作《齐都赋》,一年乃成。又欲作《三都赋》。恰好其妹入宫,乃移家京师,拜访著作郎张载,求教岷、蜀逸事。遂构思十年,门庭、篱笆、厕所都放着笔和纸,想出一句,便就近拿笔写上。自己感到知识不够博洽,请求任秘书郎。赋刚写成,并未得到时人的肯定。自以为此赋同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相比并不逊色,唯恐自己名望不高影响对《三都赋》的应有评价,于是请声誉较高的皇甫谧给以评价。谧读后称善,为之作序。此后,张载为《魏都赋》作注,刘逵为《吴都赋》、《蜀都赋》作注,且为《三都赋》作序。序称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擅名于前;班固《两都赋》理胜其辞;张衡《二京赋》,文过其意。至于此赋,铺陈辞藻,敷衍事理,颇多精彩处。若非精于义理者,不能练其旨;若非知识渊博者,不能统其异。世人往往贵远而贱近,不肯用心研究眼前事物,而我对这篇赋却有不同看法。卫瓘又为《三都赋》作略解,也在序言中盛赞其成就。司空张华读赋后慨叹说:“班(固)、张(衡)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门贵族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洛阳纸贵】晋左思写成《三都赋》后,洛阳豪贵之家竞相传抄,纸价变得昂贵。见《晋书·左思传》。常形容著作风行一时,流传很广。 洛阳纸贵晋左思写成《三都赋》,轰动一时,豪贵竞相传写,使得洛阳纸价上涨。《晋书·文苑传》:“左思欲赋三都,移家京师,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构思十年,赋成。皇甫谧为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于是豪贵之家,竟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三都,指蜀都、魏都、吴都。后以“洛阳纸贵”比喻有价值的著作风行一时,人人争相阅读、传抄。亦作“纸贵洛城”。《全唐文》一六六卢照邻《双谨树赋》:“金悬秦市,扬子见而无言; 纸贵洛城,陆生闻而罢笑。” 洛阳纸贵luò yáng zhǐ guì晋左思作《三都赋》,构思十年,赋成,不为时人所重视。及至皇甫谧为作序,张载、刘逵为作注,张华叹为:“班(固)、张(衡)之流也。”于是豪富们争相传写,洛阳纸因之而贵。后用“洛阳纸贵”比喻著作风行一时,流传很广。《孽海花》二回:“即如写字的莫友芝,画画的汤埙伯,非不洛阳纸贵,名震一时,总嫌带着江湖气。”也作“纸贵洛城”。唐·卢照邻《双槿树赋并序·同崔少监作》:“金悬秦市,杨子见而元言,纸贵洛城,陆生闻而罢笑。” 洛阳纸贵 洛阳纸贵晋代左思写作的《三都赋》深受时人喜爱,大家争相抄录,洛阳纸价为之上涨。后用以形容好作品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 文章非常好 文章非常好赞扬文章非常好:拍案叫绝 击节称赏 洛阳纸贵洛阳城里纸价昂贵。比喻文章风行一时,传抄的人很多。西晋太康年间,著名文人左思构思十年,终于写出了著名的《三都赋》。文章起初并没有受到人们重视,后来左思迁居京城洛阳后,请著名文人皇甫谧为文章作序,又请张载、刘逵为它作注,文章增辉不少。诗人张华看到后曾大加赞叹:“左思能和班固、张衡相提并论!”文章从此风行开来,许多富豪权贵纷纷传抄,洛阳城里的纸价竟然涨了许多。(见《晋书·左思传》)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