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杨树达的古文字研究 |
释义 | 杨树达的古文字研究杨氏精于文字、音韵、训诂,早年研究语法修辞,拓展了研究领域,加强了基础,又曾受域外语言文字学的影响, 因而使他晚年的古文字研究取得可观的成绩。 在金文研究中, 他运用高邮王氏校书之法治鼎铭, “每释一器,首求字形之无啎,终期文义之大安, 初因字以求义, 继复因义而定字。 义有不合,则活用其字形,借助于文法,乞灵于声韵,以假读通之。” 如: 他引用 《书 ·费誓》“徂兹”, 《诗·唐风 ·绸缪》 “子兮子兮” 毛传: “子兮者, 嗟兹也”,《管子 ·小称》“嗟兹乎”、《秦策》 “ 嗟兹乎”, 《尚书大传》 “嗟子乎”, 《诗 ·小雅 ·巧言》 “曰父母且” 等大量材料, 证明 《盂鼎》 之 “㪥” 为叹词, 典籍中通常作“徂”、“且”、“嗟”。杨氏这样精辟贴切的训释金文,是他对金文研究的重要贡献。 他还把考释金文的方法和途径归纳为14条: 据 《说文》 释字; 据甲文释字;据甲文偏旁释字; 据铭文释字; 据形体释字; 据文义释字;据礼俗释字;义近形旁任作;音近声旁任作;古文形繁; 古文形简; 古文象形会意字加声旁; 古文位置与篆文不同; 二字形近混用。 尽管存有缺陷, 但对丰富和完善金文考释方法还是有益的。 他考释金文的主要著述是《积微居金文说》(增订本)。他在甲骨文、《说文》 研究中也取得一定成就。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