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悲歌【出处】 《战国策·燕策三》:荆轲受燕太子丹重托,赴秦国刺杀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行祭),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释义】 战国时侠士荆轲以决死的气概,赴秦国刺杀秦王政。临行时,燕太子丹等都至易水边送别。荆轲登车前慷慨作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激烈悲壮,然后登车而去,再不回顾。后以此典表现慷慨悲壮,视死如归的气概;也用以描写离别的景象。 【例词】 寒风易水 寒水之悲 送客白衣冠 燕丹客 歌易水 易水歌 易水寒 易水萧萧 咏易水 壮士不还 寒水送荆轲 壮气惊寒水 衣冠此日霜 易水别送荆卿 荆卿西去 朔风易水荆卿歌 怒发燕路 易水之风易水衣冠 荆歌 壮士悲歌 【用例】 〔寒水之悲〕 北周·庾信《小园赋》:“荆轲有寒水之悲,苏武有秋风之别。” 〔荆歌〕 隋·王胄《言反江阳寓目灞涘》:“棹发吴涛上,荆歌易水寒。” 〔荆卿西去〕 唐·马戴《易水怀古》:“荆卿西去不复还,易水东流无尽期。” 〔送荆卿〕 唐·胡曾《咏史诗》:“一旦秦王马角生,燕丹归北送荆卿。” 〔燕丹客〕 唐·骆宾王《送郑少府入辽》:“不学燕丹客,空歌易水寒。” 〔易水歌〕 唐·李咸用《猛虎行》:“须知易水歌,至死无悔吝。” 〔易水寒〕 宋·李清照《上枢密韩公》:“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 〔壮士悲歌〕 元·赵文《疏影》:“易水风寒,壮士悲歌,关山万里离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