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 |
释义 | 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20世纪20至30年代随着日本无产阶级运动的高涨而出现的左翼革命文学的创作和组织活动。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前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日本出现的反映劳动人民悲惨处境和自发斗争的“劳动文学”。日本无产阶级文学作为运动的兴起,以1921年创刊的《播种人》文学杂志为标志。该刊创刊号刊载的《告思想家书》宣称:“我们为现代的真理而战斗。我们是生活的主人。否定生活的人毕竟不是现代人……于此,播种人就和世界上的同志们一起,挺身而出。”《播种人》的理论代表平林初之辅 (1892—1931)为反对艺术至上主义者的攻击,先后写了《唯物史观和文学》、《文艺运动和工人运动》、《无产阶级的文化》等论文,阐明艺术的历史性、阶级性及社会意义,初步建立起无产阶级文学的基本理论。1923年关东大地震和法西斯统治者的镇压使《播种人》停刊,该刊同人于1924年创办了革命性更强的《文艺战线》; 并响应同年在莫斯科召开的苏联无产阶级作家大会所发出的《告全世界革命的无产阶级作家书》,于1925年12月组织起日本无产阶级文艺联盟 (简称“普罗艺”)。1927年“普罗艺”发生分裂,里村欣三、叶山嘉树,青野季吉、藏原惟人、黑岛传治等另行组成工农艺术家联盟 (简称“劳艺”)。半年后“劳艺”再度分裂,由退出的左翼派40多人组织起前卫艺术家同盟 (简称“前艺”)。1928年3月25日,“普罗艺”和“前艺”合并,成立全日本无产者艺术联盟(简称“纳普”),标志着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形成高潮。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