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位名词
方位名词表示方向或位置的名词。如“东”“西”“南”“北”“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简称“方位词”。方位名词的基本用法是表示处所。如“国中”“河上”“四海之内”等。方位名词的语法功能是: ❶放在动词前作状语,表示产生动作行为的方向位置。如《史记·淮阴侯列传》:“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史记·信陵君列传》:“北救赵而西却秦。”《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东游。”“右”“左”“北”“西”“东”分别作动词“投”“救”“却”“游”的状语。 ❷放在动词后作宾语。如《左传·成公二年》:“射其右,斃于车中。”“右”指车右,作“射”的宾语。《左传·成公二年》:“韩厥梦子舆谓己曰:‘旦辟左右。’”“左右”作动词“辟”的宾语。 ❸与介词结合成介宾词组,在句中作补语或状语。如《左传·成公二年》:“[韩厥]使立于后。”柳宗元《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方位名词作补语时,偶有不用介词介绍的,如《左传·成公二年》:“从左右,皆肘之。” ❹方位名词放在名词前作定语。如“中原”“东门”“西鄙”“南山”“东郭”“南溟”等。 方位名词
方位名词名词的小类。即表示方向或位置的名词。分单纯的和合成的两种。张静《汉语语法问题》: “一般所说的方位名词(方位词、处所词) 也有两种: 一是单纯的: ‘东、南、西、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中、内、间、旁’,也有人把 ‘边、面、头’ 包括在内; 一是合成的: ‘上边、下面、里头、当中、中间、以上、之间’ 等。” 参见 “方位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