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线索
散文的线索暗含于散文作品中的,组织生活材料、联系作品各个部分的脉络。文章不可无线索,散文亦然。散文以“散”为主要特征,其题材的片断性、结构的灵活性、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使之自由疏放,亦使之容易流于散乱冗杂。要想使散文散而见整、杂而不冗,必须借助线索将众多的材料缀织起来,将一个个艺术因子联系为完整的艺术整体。线索在散文中居于重要地位,起着组织生活材料、联系作品各个部分以及段落层次的作用。 散文的线索与其他文学样式的线索不甚相同。小说戏剧多有较强的故事情节,情节线索比较多见。散文是表现情感的艺术,以抒发情思为主要目的,情节线索不多见。散文的线索灵活多样,常用的有四种: (一) 情感线索。如朱自清的《给亡妇》,以追思、怀念亡妇之情,联缀众多零散的生活琐事,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运用情感线索,须注意各材料必须与情感有密切的关系,不能与情感脱节。(二) 哲理线索,即意念线索。如欧阳修的《伶官传序》,开篇提出国家兴亡本于人事的论点,接着引后唐盛衰历史作证,又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阐发,最后总结经验教训而“垂劝戒,示后世”。运用哲理线索,须注意围绕理念组织材料,使各材料与理念之间具有严密的逻辑联系。(三) 物件线索。多用于借物抒情的咏物散文。如郭沫若的 《银杏》,由银杏之真善美而思及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由银杏的被冷落,抒发对旧中国政府排斥民族精华、屈膝媚外的反动政策的愤慨。全篇由物贯穿,由物生发。(四)时间或空间线索。多用于叙事散文和游记。如郭沫若的《梅园新村之行》,郁达夫的《浙东景物记略》等。 寻找和安设线索,是散文创作不可忽视的环节。散文家应精心提炼和选择生活素材,从众多的零散的材料中寻找内在的联系——共通的美学价值和美学意义,并将这种联系有目的地反映在作品整体的营构中。散文线索可以是明线,可以是暗线,亦可以明暗线交织。一篇散文可以是一条线索,亦可以是多线索。精巧的散文线索应是含蓄的,内在的,应让读者思而得之,不可过于显露,以免肤浅无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