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形与神
散文的形与神选材、表达、结构诸方面的灵活性、自由性、散放性与意念、神理诸方面的集中性、凝聚性、确定性在散文创作中的对立统一关系。“形”即散文的外在形式,包括选择材料、表达方式、结构布局、语言特点等。形散主要表现为选材灵活,表达方式多样,结构布局自由、松动,语言平易自然。“神”即散文内在的神韵,包括情绪、意念、审美感受等。神聚主要表现为情绪的凝聚性,意念的集中性,审美感受的确定性。 形与神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关系。在散文中,形散与神聚亦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没有形散,散文板实,沉闷,密不透风;没有神聚,散文就散漫杂乱,令人不知所云。对于散文形与神的关系,理论界众说纷纭,各执一辞。有的主张“散文贵散”,有的主张“散文忌散”。贵散是就形而言的,忌散是就神而言的。比较一致的认识是散文要“形散神不散”,即“形散神聚”。“形散神不散”主张要把选材、表达、结构诸方面的灵活性、自由性、散放性与意念、情绪、审美感受诸方面的集中性、凝聚性、确定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突破时空限制,零散使用材料,自由安排结构,变幻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又要使思路具有比较确定的目标和趋向,使情绪意念保持一贯性和稳定性,不可变化不定,前后矛盾。“形散神不散”的理论目前在我国散文理论界占主导地位,指导着散文创作、散文研究和散文教学。还有一些反对“形散神不散”的观点,主张不必过分苛求神聚,认为神也不妨模糊一些,含混一些,以避免出现公式化、概念化的创作倾向。此也为一说。(参见“形神”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