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胯下【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释义】 韩信为淮阴人,当地市井少年有看不起韩信的,说:“你虽然个子大,好带刀剑,其实很胆小。”当众侮辱韩信道,你不怕死,就用剑刺我;怕死,就从我裤裆下钻过去。韩信盯着他看了一会,俯身从其胯下钻过。后以此典形容人穷困受辱或为实现大志而暂时忍耐。 【例词】 出胯 淮阴跨下人 胯下辱 胯下韩侯 笑韩信 一市人皆笑 淮阴胯 俯首出跨下 胯下人 欺韩信 跨下羞 【用例】 〔淮阴胯〕 清·黄景仁《访吴竹桥》:“不投班生笔,终屈淮阴胯。” 〔胯下人〕 元·陈基《淮阴杂兴》:“老来易感山阳笛,年少休轻胯下人。” 〔胯下辱〕 宋·苏轼《自净土寺步至功臣寺》:“长逢胯下辱,屡乞桑间饭。” 〔欺韩信〕 唐·薛能《题后集》:“难甘恶少欺韩信,枉被诸侯杀祢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