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炼句
小说的炼句小说写作中对语言的锤炼和净化。鲁迅称为“炼话”。小说的语言要求简洁、生动、形象、富有艺术表现力; 写人要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绘景要如临其境,绘声绘色,维妙维肖; 和谐传神,妙语如珠。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描写罗瓦赛尔夫人借项链的情景,由她面对珠子项链的犹豫,到得到项链后的激动,内心变化极为复杂,但总共只有二百八十五字。刘勰《文心雕龙·章句》”篇之彪柄,章无疵也; 章之明靡,句无玷也; 句之清英,字不妄也。”小说的句,也要从锤炼词语开始。赵树理在《小二黑结婚》 中这样描写三仙姑的形象:“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 小鞋上仍要绣花,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花了,用黑色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象驴粪蛋上下了霜。”生活中的语言,一经赵树理加工提炼,即有“点石成金”之妙。契诃夫的《套中人》这样描写别里科夫陪女友看戏:“她旁边坐着别里科夫,身材矮小,脊背拱起,看上去好象刚用一把钳子把他从家里夹来的一样。”一个“夹”字,精当,生动形象,突出了别里科夫的瘦小,委琐和与世隔绝的性格。高尔基曾惊叹契诃夫”只要用一词就足以创造一个形象”的“炼话”本领。这种本领就是对生活语言的加工改造和千锤百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