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释义

zi

❶女子许嫁。成语:“待字闺中”。《周易·屯》:“十年乃~。”(乃:才。)
❷给……起名。杨万里《木樨花赋》:“亦不知其名,~之曰‘桂’。”《老子·二十五章》:“吾不知其名,~之曰‘道’。”
❸表字,即在本名之外取一个与本名有某种关系的名字。《史记·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涉。”


❶〈隐〉旧时上海城隍庙商贩指数目二。参“只、字、旺、测、备、拳、先、康、欠”。
❷〈隐〉旧时四川成都典当业、古董玉器行指数目百。


❶ 生子,生育。《周易·屯》:“女子贞不~,十年乃~。”(贞:占卜。)《论衡·气寿》:“妇人疏~者子活,数乳者子死。”(乳:生子。)
❷ 哺育,养育。《诗经·大雅·生民》:“诞置之隘巷,牛羊腓~之。”(腓:蔽护。)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而幼孩,遂而鸡豚。”(而:尔,你的。遂:成。)
❸ 爱护。《左传·成公四年》:“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我乎?”
❹ 表字。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同时取一相关的别名,叫字。《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涉。”《后汉书·张衡传》:“张衡,~平子。”用为动词,取字。《楚辞·离骚》:“名余曰正则兮,~余曰灵均。”《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女子许嫁,笄而~。”
❺ 女子许嫁。叶适《林伯和墓志铭》:“邻女将~而孤,养视如己子。”
❻ 文字。独体为文,合体为字。一般不加区别。《说文解字·叙》:“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者,言孳乳而浸多也。”《梦溪笔谈·技艺》:“用胶泥刻~,薄如钱唇。”


❶文字
 △ 汉~|生僻~。
❷人另取的别名
 △ 苏轼,~子瞻。
❸指汉字的字体
 △ 篆~|草~|美术~|颜体~。
❹姓。


说明: 6画;宀部;上下

❶即今所谓“词”。古代学者之 “虚字” “实字” 中的“字”,今谓之词;早期语法著作亦常有此种称法,如 《马氏文通》“记言天下之事物者,则有名字,有代字”中的“名字”“代字”,今谓之“名词”“代词”。
❷与“词”(虚词)相对立的字,大致相当于实字 (实词)。陈承泽《国文法草创》:“更显言之,字者,有客观之体或相或用者也;词者,无客观之体或相或用者也。”认为 “字”可以作句子的主语、说明语(谓语)、目的语 (宾语) 及补足语,而“词”不能。此“字”“词”性质之大别。参见 “词”。





❶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典︱~书︱~汇︱~句︱~眼︱~面︱~样︱~义︱~音︱~体丨~迹(ji)︱~诂(gu)︱~谜︱~盘︱~帖(tie)︱~屏︱~幕︱~纸︱单~︱俗~︱数~︱生~︱汉~︱文~︱八~︱白~︱别~︱错~︱识~︱认~︱正~︱习~︱题~︱打~︱排~︱刻~︱錾(zan)~︱绣~︱炼~︱测~︱拆~︱~斟句酌︱~里行(hang)间︱一~一板︱金~招牌︱文从~顺︱识文断~︱片言只~。
❷字音:~调(diao)︱咬~︱~正腔圆︱咬文嚼~。
❸字体:草~︱篆(zhuan)~。
❹书法作品:~画。
❺用文字写成的字条、凭据、证书:~据︱立~为凭。
❻人的姓名或别名:名~︱签~︱表~。
❼旧称女子许配:未~︱待~。


❶ 文字:汉字│认字│字形。
❷ 字音:咬字清楚│字正腔圆。
❸ 字体:草字│颜体字│美术字。
❹ 书法作品:字画│一幅字。
❺ 词,字眼儿:文从字顺。
❻ 字据,凭证:你收到钱了,给我立个字儿吧!
❼ 古时人的别名:杜甫字子美。
❽ 俗称水表、电表等指示的数量:电表多走了十几个字儿。
❾ 旧时称女子许配:待字闺中。
❿ 姓。


1 文字。如:汉字。2 字体。如:篆字。3 指词语;字眼。如:琢句炼字。4 用文字写成的凭据、字条或短柬。如:立字为凭。5 书法作品。如:字画。6 字音。如:字正腔圆。7 表字;人的别名。如:魏源字默深。8 怀孕;生育。《易·屯》:“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9 许配;出嫁。如:待字闺中。10 俗指水表、电表等指示的数量。如:这个月水表、电表都走了30个字。11 全称“计算机字”。计算机中,作为一个单元来处理或运算的一组数字或字符。是计量信息的单位。通常由若干个字节组成。可以是指令,也可以是数。


(1次) 动词,取表字。~余曰灵均《离》


❶动词,取字。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时要由长辈为之取字,表明已是成人。《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谥,周道也。”孔颖达疏:“人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离骚》:“字余曰灵均。”
❷名词,又称表字,指与名之意相辅相成的称呼,亦即“别名”。如《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生鲤,字伯鱼。”《颜氏家训·风操》云:“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说明了名和字的关系。《九叹·离世》:“卦发字曰灵均。”


指汉字。 在 “文字” 一词出现之前, 或者叫“名”, 或者叫 “文”。直到秦代琅邪刻石上的 “同书文字”, 才发现了 “字” 这个名称, 并且第一次把 “文”与“字”合起来称呼。东汉郑玄说:“古曰名,今曰字。”可见 “字” 这一名称的出现和使用是比较晚的。 自从许慎把他说解汉字的著作命名为 《说文解字》, 并在《叙》中说“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 以后传统文字学认为,独体为文,合体为字, 字指的是会意和形声, 与文指象形和指事不同。 段玉裁论述文与字的关系说:“析言之,独体曰文,合体曰字;统言之, 则文字可互称。 现代只说 “独体字 (或单体字)” 与 “合体字”, 统称为字, 不再区别文与字。


文字1

文字1

文(文象;中~;外~;洋~;西~) 字(~义;汉~;识~)
文字的读音:字音
本国的文字:国字
中国的文字:中文 汉文 国文 华文
印度文:梵文 梵字
描摹实物形状的文字:象形文字 图画文字
古代的象形文字:龟文鸟迹
用字母符号表示语音的文字:拼音文字
用盲字刻写或印刷的文字:盲文 盲字
古代的文字:古文 奇字 灵字
对古文字的美称:凤篆
现代的文字:今文
铁券上的文字:铁字
钱面上的文字:钱文
以银粉书写的文字:银字 银书

另见:字 词 符号




字体

字体

字 书(正~;楷~;行~;草~;隶~;篆~)
汉字的一种书体:楷(小~;细~;工~)篆 草
汉字的楷书:真(~字;~草隶篆)
正体书法:真书 真楷 正字 正书 楷体 楷书 楷字 正楷
古代的一种字体:
各种字体:三真六草
周朝通行的字体:籀文 籀书 古籀
秦朝通行的字体:篆字 篆体 小篆 云书
大篆和小篆的统称:篆书
萧思话的行书和范晔的小篆:萧行范篆
细笔划的篆书:银针
汉朝通行的字体:隶(隶文;隶书;隶字;隶体) 今字 今文 云阳
隶书和草书:隶草
草体书法:草体 草书 醉草 醉书 醉帖
草书的一种:章草
奔放的草书:狂草 颠草
介于草、楷间的书法:行书
拼音文字的印刷体:正体
书法中一种瘦劲有力的字体:筋书
点画痴肥而无骨力的字体:墨猪
娟柔的字体:媚笔
字体丰满强劲:丰劲
字体劲瘦有骨力:峋嶙
字体瘦细而劲健:瘦硬
字体的笔瘦硬挺拔:骨立
字形细长而挺拔有力:瘦健
字体或笔墨雄健挺秀:峭拔
(同一种文字的各种不同形体:字体)




各种作品

各种作品

小说一类的作品:谐文
根据一时的兴致或感受写成的作品:即兴之作
民间文学作品:传说
民间传说:俗谈
七夕的传说:驱鹊营桥
戏剧作品:戏本 剧本 台本 脚本(电影~)
用语录形式写成的作品:语录体
书法作品:字(~画)
可作典范的书法作品:法书
可作临摹的书法范本:帖(字帖;法帖)
风格不同的书法、绘画作品:家鸡野鹜家鸡野雉 家鸡野鹄 野鹜家鸡
遒劲奔放的书法作品:怒猊渴骥 渴骥怒猊
石刻、木刻文字的拓本或印本:碑(碑帖;碑刻)
拓印的碑帖:碑板 碑版
翻译的作品:译作 译著 译品
出自本人之手的作品:真迹
第一次发表的作品:处女作
一生中最早问世的作品:出世作
因之而成名的作品:成名之作
挑选出来编在一起的作品:选(选集;选编;选本;诗~)
附有评论的作品选集:评选本
篇幅短的作品:短篇
规模宏大的作品:鸿篇钜制
艺术性较高和较低的作品:黄钟瓦缶 黄钟瓦釜 瓦釜黄钟 瓦缶黄钟
歌唱、吟咏以雪景为题材的作品:咏雪嘲风
通俗作品:闲文
与妓女有关的诗词等作品:丁娘十索
(文字艺术方面的成品:作品)




各种字笔画手迹字体




书信语

书信语

近好 近佳 近安 肃谢 敬谢
旧时书信中所用敬辞:锦(~念)
对收信者语:启 收
 对尊长:钧启
 对祖父母、父母:安启
 对平辈:收启 大启
 对小辈:收启 收拆 手拆 手启
 对政界:勋启
 对丧家:礼启 素启
书信中代称对方:音容(~去后)
寄信者语:缄 寄
 对尊长:谨缄 敬缄
 对带信者语:面交 带交 烦交
 托带信者语:托(拜~;亲~)
开头称谓语:
 请人看信:鉴(惠~)
 称亲友的长辈:尊前 尊右 尊鉴 慈鉴 赐鉴 座前 座下 侍下 侍右
 称祖父母、父母:膝下 膝前(父亲大人~)
 称长辈妇女:懿鉴 懿座 妆前
称亲友的平辈:足下 惠鉴 大鉴 台鉴台右 执事 同志
 称平辈妇女:妆阁 妆次 绣次
 称同学:研右 砚席
 称平辈的年幼者:如面 如见 如晤 如握 青览 青盼
用于小辈:知悉 见悉 阅悉 亲阅 收阅 收览 亲览 入览 入目
用于老师:吾师 函丈
 用于教育家:讲席 座右 尘次
用于文官:勋鉴 钧鉴 钧座
用于军官:麾下 麾鉴
用于作家:史席 著席 撰席
书信中的问候语:动止
书信中祝人安适之词:纳宜 纳福
书信结尾习用语:书不尽意
结尾问候语:顺候 道安 时绥 撰祺
 祈请语:顺请
 祝福语:颂(顺颂;祝颂) 时祉
书简表奏结尾用语,表示致敬:顿首(顿首再拜) 稽首再拜
署名后用语:
 对祖父母、父母:叩(~上;~禀)
 对尊长:谨上 谨禀 拜启 敬启 肃白
 对平辈:启上 谨启 手奏 手泐
 对至友不具名:雨知 雨隐 名心印 名心肃 知恕具
 对小辈:字 写 白 谕




字(单~;白~;错~) 语
毛笔字的美称:锥花
字的读音:字(字音;~调;~正腔圆)
字音的高低升降:声调 字调
古汉语平、上、去、入四种声调的总称:四声
字音相同或相近:谐音
字的念法:读(破~;重~)
字体结构:体裁
字的结构和笔势:体势
汉字书写的笔画结构:间架
一个字:言(一~) 一字(~之差) 只字(片言~) 片字
单个的字:单字
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只字单词
佛教咒语用字:唵 嘛 呢 叭
文字潦草,不工整:草(草率)
错字很多:亥豕相望

另见:文字1 写字 词语 书法




书法

书法

笔阵 文宪
对他人书法的赞美之词:神笔
笔画的锋芒:笔锋 锋毫 芒角
书画的笔锋:锋芒 锋角 锋距
藏在点画中不出角的笔锋:藏锋
书画笔锋刚劲有力:刀头燕尾
毛笔书法的一种运笔方法:藏头护尾
书法或文章的样式、风格:体(柳~)
文字的不同形式,书法的派别:字(草~;篆~;颜~;柳~;欧~;赵~)
书法的流派或风格特点:字体
书法的字体和法度:柳骨颜筋
书法的着力处:顿(顿笔)
书法的回旋曲折:顿挫
书法的意境或韵味:气韵
书法的精髓:笔髓
书法拙劣:风鸦 鬼画符 画蚓涂鸦 字若涂鸦 涂鸦画蚓
书法或写作水平拙劣:画蚓涂鸦 涂鸦画蚓
不讲究文字书法或文章章法:粗头乱发
书艺尚未成熟:鹦哥娇
(用毛笔写汉字的艺术:书法)

另见:书写 写字 艺术




词语

词语

经常挂在口头上的词语:语助词
对偶的词语:对(对子)
普遍通用的词语:凡语
非地区性通用的词语:通语
文章中优美的词语:善字
诗文中精练生动的词语:
某方面的专用词语:用语(外交~)
生造的词语:生语
不认识的词语:生词
含有贬义的词:贬词
含赞扬意思的词:褒词
长的、节奏缓慢的词:慢词
(词和词组:词语)

另见:词 词藻 句子 华丽




养育1

养育1

育(~儿;~婴;成育;扶育;颐育;煦育) 养(~儿;养毓;利养;胎养) 长(~我育我) 鞠(鞠育;鞠养) 保(保育) 生(生养;生育;生成) 产(产育) 畜(畜养) 粥 鬻 字(字养) 滋培 覆露 哺乳 乳哺 卵翼 诞毓
父母之养育:顾复
爱护养育:爱育 爱养 怜养 恩养 恩豢
容纳养育:容畜
抚育生养:昫妪
先行养育:豫养
保养,养育:持养
保护养育:阿保
庇荫养育:覆妪
照料养育:视养
顾念养育:照毓
训教养育:训养
努力养育:茂育
辛苦养育或培养:劬劳顾复
养育之苦:鞠育之苦
(抚养教育:养育)

另见:抚养 抚育 教育 教导



怀孕

怀孕

妊(妊娠;怀妊;有妊) 怀(怀胎;怀喜;怀儿;怀子;怀身;怀任;怀妊;怀娠;怀耽;怀担;身怀六甲) 孕(孕珠;含孕;行孕;有孕) 娠(有娠) 媰(~妇) 喜(喜信;坐喜;有喜;怀喜;遇喜)字 受身 有身 含胎 大肚子 带肚子
妊身,怀孕:任身
怀了胎儿的现象:身孕
新婚日所怀的身孕:进门喜
妇人怀孕生子的征兆:兰梦之征
古人认为梦中见熊为生男的征兆:梦熊
人有贵子:征兰
妇女怀孕得子:吉梦征兰
妇女怀孕生育:作茧
年老的妇女怀孕:蚌老珠胎
妇女不夫而有胎孕:撑目兔
怀孕得子的希望没有实现:兰梦空征 兰梦无凭
妇女怀孕次数多而子女成活少:花多实少花多子少
灵魂托胎:托神
孕妇在妊娠初期食欲异常﹑恶心﹑呕吐的现象:孕吐
妇女从受孕到产出胎儿的一段时期:孕期
孕期足月:入月 临盆 临月 诞弥
古人以为某些鸟类可不直接交配而怀胎:风胎
怀胎,多指兽类:孕重
雌畜怀胎:揣驹

另见:结婚 生育 胎儿 生命




生育1

生育1

生(生儿;生子;生长;生遂;产生;滋生;胎~;亲~;接~;出~;新~) 举 孳(孳孕;孳乳) 字(字乳) 出(庶~) 添 育(产育;生儿~女) 养(养生;养育) 诞(诞育) 乳(怀而不~)鞠(鞠育) 产(~子;~妇)
生育人:生民
生育子女:举子 举息 养子 养幼 养儿 生子 就馆
生育抚养子女:生儿育女
不好的父亲生下贤明的子女:犁牛骍角犁生骍角
产育,出产:产毓
生育,蕃育:字育
生齿,生育:齿育
生育、养老、医疗、殡葬等事:生老病死
怀孕生育:毓(孕毓) 苞(苞育) 胎(胎育) 诞孕 孕育 孕乳 作茧
第一次生育:开怀
自己所生育或生育自己的:亲生
正妻所生:嫡生
妾婢所生:侧出 庶出 孽出
父亲死后才出生:暮生
还未生育儿女:膝下犹虚

另见:怀孕 生育2 生长2 喂养1




出嫁

出嫁

嫁(招嫁;遣嫁;聘嫁) 归(由归;于归) 出门(出门子) 出聘出室 出适 配人 适人 放人 从人 随人 打发 寻主 百两 携衾 有行
女子出嫁:聘 适 外成 有家 施衿 移天适人 之子于归 嫁杏摽梅
女子嫁到男家:过门 进门
妇女嫁到男家,成为男家的一员:入门
公主出嫁:出阁
旧时称女子许配,出嫁:
婚配出嫁:配嫁
打发出嫁:发嫁
嫁女儿:嫁子 嫁女 打发
以女嫁人:
嫁女或送终:嫁送
女子嫁人:跟(轻易~人) 醮
女子成年后,应当嫁人成家:女大当嫁
女子长大后终须出嫁:女大难留
嫁给男方:委身
妓女嫁人:从良
妓女改行从良:辞脂谢粉 谢粉辞朱 洗脂谢粉
嫁给比自己地位低的人:下嫁 下姻
帝王之女下嫁:降(降婚;降嫔)
嫁给丧偶的男人:填房
嫁给亡夫的弟兄:转房
嫁给才貌远不如自己的人:彩凤随鸦 彩鸾逐鸡
嫁到远方去:远嫁
古时诸侯嫁女,以侄娣从嫁:
强迫女子出嫁:逼嫁 逼醮
(女子结婚:出嫁)

另见:结婚 丈夫 喜事




凭证

凭证

证(证信;质证) 据(凭据;单~;票~;收~) 信(符信) 验(符验) 照(质照) 把柄
用文字写的凭证:字(字据;立~为据) 书(婚~)
印的或写的作为凭证的纸片:票(票证;票据;饭~;菜~;肉~;支~;发~;车~;船~;门~;选~;废~) 条子
(可作为证据的事物:凭证)

另见:文件 根据 证据 证明2 契约


zi

字典 字调 字符 字幅1 字号 字画 字汇 字迹 字句 字库 字谜 字面 字模(mu) 字母 字幕 字书 字体 字条 字帖字形 字眼 字样 字义 字音 字纸 八字 白字 本字 表字2别字 草字 测字 衬字 赤字 错字 打字 待字3 单字 点字4方字 汉字 画字 活字 盲字 名字 排字 铅字 签字 生字 识字 实字 熟字 数字 题字 文字 习字 虚字 许字5 咬字儿脏字 正字 铸字 篆字 错别字 繁体字 方块字 古文字 简体字联绵字 美术字 破读字 破体字 上口字 手头字 宋体字 俗体字象形字 异体字 中国字 字里行间 字顺文从 字斟句酌 字正腔圆字字珠玑 文字改革 表意文字 简化汉字 控制数字 罗马数字 片纸只字 拼音文字 天文数字 图画文字 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咬文嚼字 音节文字 音素文字 一字值千金 阿拉伯数字


注释: 1写成条幅或横幅的书法作品。2人在本名外另取一个与本名有意义关系的名字(多见于早期白话)。3指女子尚未定亲。4盲字。5许婚。

zi

❶文字:这个~难写|这篇文章五千~|这三千个~都是常用的。
❷(~儿)字音:他唱歌咬~儿不清|这个~念错了。
❸书法作品:请人写了一幅~挂在客厅|他专门卖~,卖画。
❹字眼儿;词:咬文嚼~|我心中的痛苦找不到恰当的~来形容|我们的字典上没有“投降”这个~!
❺(~儿)字据:要借钱,请立~为据|收到东西以后,请写个~儿。
❻人的别名的一种,根据人名中的字义取成:子美是杜甫的~|李白~太白。



多用于长辈对小辈,以示庄重。


❶(~儿)文字:宝玉听了,忙笑道,“原来姐姐那项圈上也有八个~,我也赏鉴赏鉴。”(八·180)你来的正好,进来,进来,替我写几个~儿。(二八·638)
❷(~儿)字音:邢夫人答应了一声“是”~,遂带了黛玉与王夫人作辞。(三·58)你出去提一个~儿,提防你的皮! (六七·1651)
❸(~儿)字据: 只等有了好人家,不过令人找着张家,给他十数两银子,写上一张退婚~儿。(六四·1553)
❹书法作品: 当下又值宝玉生日已到…姊妹们皆随便,或有一扇的,或有一~的,或有一画的,或有一诗,聊复应景而已。(六二·1450)
❺字表;表字: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士隐。(一·9)
❻指音信;消息:公然鬥叶掷骰,放头开局夜赌起来,家下人借此各有些便益,巴不的如此,所以竟成了势了。外人皆不知一~。(七五·1846)




(~儿)指书信:母亲见~,快快托人求道爷去。(九一·1176)宝玉只顾拆看那~儿,也不理会袭人这些话。(八五·1104)



001.字(p780.3)

词头之下共收五个义项:
❶乳哺,生育。
❷爱。
❸旧称女子许嫁为字。
❹文字。
❺表字。
按:义项不全.失收“通‘子’”义项,则字头之后所收复音词“字民、字孤、字牝”等词中“字”之释义即失所据。故,必于字头之下补此义项而后可。金文中此义有征:《王子匜》
❶之“子”即刻铸为“字”,作形,象人之下肢;其下有,是婴儿的象形;于母体下肢及婴儿下肢处各有两只手,表示“助产”,此字构形使“生子”之义大彰。另于青铜器《其簋》
❷中,“百子千孙”句之“子”,刻铸为“字”,则两铜器中“字”通“子”,其义甚明,故于今之辞书,皆当收列此义项。复音词“字民、字孤”之“字”通“子”,名词活用作意动词,即“以……为子”; “字民”,以民为子,即有爱抚之义。“字孤”,以失祜之孤为子,即抚养孤儿之义。“字牝”,即“怀子之母畜”。辞书中如不立“通‘子’”义项,上列三复音词之训解即失所据。


注释: 注❶见《金文编》p981.中华书局1985年7月版。
❷省吾《商周金文录遗》。

字眼;词。1879年杨少坪《增广英字指南》卷五:“A word,一个字。”1915年《袖珍英汉辞林·例言》:“西谚俚语及专用名词择要注释,均于原字下用斜体字排印。”1919年梁启超《欧游心影录节录》:“人人各有个自己,用‘自己’这个字称呼通换不过来,所以给他一个通名,就称做‘人格’。”


❶古曰名,今曰字。《論語·子路》:“子曰: 必也正名乎。” 鄭玄注: “正名,謂正書字也。古者曰名,今世曰字。《禮記》曰: 百名已上則書之於策。孔子見時教不得,故欲正其文字之誤。” (《玉函山房輯佚書》)
❷養也。《春秋傳服氏注十》:“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難。” 注: “字,養也。” (《鄭氏佚書》)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0:3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