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释义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毫、厘:极小的长度单位。开始时只稍微差一点儿,结果会造成很大差误或错误。也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西汉·戴德 《大戴礼记·保傅》:“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故君子慎始也。” 西汉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也。故《易》曰: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唐·冯用之 《机论上》: “语不相时则殆辱,薛冶谏其君也; 默不相时则受谤,子家从其贼也。所以失之毫厘,差之千里。”陶铸《理想·情操·精神生活》: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开始的时候,就得有个盘算,才不致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shīzhī-háolí,chàzhī-qiānlǐ

毫、厘: 是计量单位中很小的数目,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差: 错误。差读“chà”,不能念成“chā”。指开始时只稍微差一点儿,结果会造成很大差误或错误。语出《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易》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又见《大戴礼·保傅》:“《易》:‘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
司马迁在论述历代兴亡时说,孔子著的《春秋》一书中,记载着弑君之事三十六起;亡国的五十二起;因战乱,诸侯奔走的,不计其数。追究原因,都是君主失道所致。所以《易经》上说: 端正其根本,是万物之道理。开始差了一毫一厘,结果就会差一千里。所以圣德之人是很重视开始的啊!
后用“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比喻开始失误虽小,结果损失很大的意思。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毫、厘:都是极小的长度单位。意为很小的失误,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