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塞翁失马
释义 塞翁失马

塞翁失马

《淮南子》中说,住在边塞的老头丢了一匹马,不久这匹马带着另一匹马回来了。比喻虽然暂时受到损失,但因此而得到另外的好处。‖“塞”不读sāi,读sài。

塞翁失马

借指转祸为福,逢凶化吉。宋魏泰《东轩笔录·失马断蛇》: “曾布为三司使,论市易被黜,鲁公有柬别之,曰: ‘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楚相断蛇,后必有福。’ ”
●《淮南子·人间训》: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福乎? ’ 居数日,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祸乎?’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将:jiang。髀(bi): 大腿骨。相传边塞上有位老人丢失了一匹马,邻人来安慰他。他说,怎么就知道这不是福呢?过了几天后,那匹丢失的马果然带着胡人的骏马归来。邻人来祝贺他,他又说,怎么就知道这不是祸呢?他的儿子后因骑马跌断了大腿骨。别人来安慰,他又说,怎么就知道这不是福呢?不久边塞发生战争,死亡者甚众,只有他儿子因跛腿没有应征参战,父子得以幸免。可见,祸福之间变化莫测。


塞翁失马

【出处】 《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bi),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释义】 边塞上老翁丢了马,而马却带了别的良马回来;有了良马,他的儿子却因骑它而摔断了大腿;儿子因摔断腿成了残疾,却因此不必从军保全了性命。后以此典形容祸福相倚,彼此转化,得失无常,难以预料。
【例词】 得马失马 得马折足 得马生灾 塞马 塞儿坠马 塞上马 塞上翁 塞翁马 塞翁失马丧马 失马翁 失马 折足忧塞上归马 老翁失马 失马成福 塞叟归驹 翁丧马 塞翁祸福
【用例】
〔得马失马〕 宋·黄庭坚《梦中和觞字韵》:“作云作雨手翻覆,得马失马心清凉。”
〔老翁失马〕 清·黄遵宪《到家》:“大海走鳗寻有迹,老翁失马卜难知。”
〔塞马〕 唐·杜牧《李侍郎于阳羡里富有泉石》:“冥鸿不下非无意,塞马归来是偶然。”
〔塞上翁〕 唐·李颀《别梁锽》:“不见古时塞上翁,倚伏由来任天作。”
〔塞翁失马〕 宋·孔平仲《和经父寄张绩》:“倚伏万端宁有定,塞翁失马尚归来。”
〔失马〕 宋·朱敦儒《临江仙》:“莫听古人闲话语,终归失马亡羊。”
〔失马翁〕 宋·陆游《观棋》:“失马翁言良可信,牧猪奴戏未妨为。”
〔翁丧马〕 宋·晁补之《次韵邠倅王征夫》:“物理未惊翁丧马,世情应笑子知津。”


塞翁失马sàiwēng-shīmǎ

塞: 边塞。翁: 老人。原意为边塞老人丢失了一匹马。典出《淮南子·人间训》。
古时候,在边塞地区住着一位老人,这老人年纪虽然大,但思维敏捷,说话风趣,十分讨人喜欢。
一天,老人家唯一的一匹马跑到邻国去了,左邻右舍的人都来安慰他。没有想到,老人不但不难过,反而高兴地说:“丢掉一匹马,不一定是件坏事。”
谁知,过了几天,丢失的那匹马带了一匹好马回来了,人们听说后,又纷纷前来向他表示祝贺。老人却严肃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件好事。”众人听了,觉得这老人真古怪。
其实,更古怪的事还在后面。老人的儿子看到新来的好马,想骑上去试一试。哪知,马跑得太快了,他从马背上摔下来,一条腿残废了。众人再次来安慰老人,老人却一一安慰来人:“我并不难过,儿子伤了腿,也许是件好事。”果然,没几天,边塞爆发了战争,青壮年都被招上战场,由于战争激烈,时间又拖长了,几乎都没有人活着回来,而老人的儿子是残疾人,结果免遭灾难。
后来,成语“塞翁失马”往往和“安知非福”或“焉知祸福”连用,比喻暂时损失或受挫折,也许因此反得到好处。也比喻坏事有时会转变成好事。


塞翁失马sàiwēng-shīmǎ

比喻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
【注意】常跟“焉知非福”连用。
故事传说古时候边塞上住着一个养马的老翁。有一天,他的一匹马丢了,大家都来安慰他,他说:“怎么知道这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走失的马回来了,而且还带回了一匹骏马。


塞翁失马sài wēng shī mǎ

〈成〉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变成好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同义】福祸相倚。


【塞翁失马】

《淮南子·人间》:“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后人所说“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本此。比喻虽然暂时受到损失,但也可能因此得到好处。


塞翁失马

喻为暂时受损,却因此得到好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坠而折其骨,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后多与“焉知非福”连用。


塞翁失马sài wēng shī mǎ

《淮南子·人间》:“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后用“塞翁失马”比喻祸福相倚,坏事和好事可以互相转化。宋·魏泰《东轩杂录》:“曾布为三司使,论市易被黜,鲁公(曾公亮)有柬别之,曰:‘塞翁失马,今未足悲;楚相断蛇,后必有福。’”也作“塞翁得马”。清·李渔《比目鱼·耳热》:“精神乏,安心要把驴儿跨,又谁知塞翁得马,塞翁得马。”


塞翁失马

塞翁失马

《淮南子》中说,住在边塞的老头丢了一匹马,不久这匹马带着另一匹马回来了。比喻虽然暂时受到损失,但因此而得到另外的好处。‖“塞”不读sāi,读sài。

事情变化

事情变化

事情已经过去:时移事去 时移事迁
事情已经过去,情况也变了:事过境迁
事情的内容有所变更:移宫换羽
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情随事迁
随着事情的过去,感情、态度起了变化:境过情迁
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塞翁失马(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北叟失马
把不好的东西变成好的:点石成金 点石为金 点石化金 点铁成金 化铁为金
因福得祸,好事变坏事:塞翁得马 得马生灾 得马折足 因福得祸
坏事变为好事:因祸得福 因祸为福 因祸致福
变坏为好、变无用为有用等:化腐为奇 化腐成奇
事情变坏:凶变
事情坏到无法挽回的地步:不可收拾 莫可收拾
一塌糊涂,不可收拾:水银泻地


塞翁失马

因祸得福
链接
塞翁失马 塞翁丢了一匹马,过了不久,马竟带回了一匹骏马。后多比喻坏事可能变成好事。


塞翁失马

塞翁丢了马。喻指祸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古时候,西北边塞住着一位老者,人们称他塞翁。有一次,他的马跑丢了,人们都来安慰他。塞翁并不伤心,说:“这难道就不是好事吗?”果然几个月后,他家的马回来了,还带来了匈奴的几匹骏马。人们又都前来庆贺,塞翁却担心可能带来祸患。几天后,他的儿子骑马摔断了大腿。至此,他又说:“这难道就不是好事吗?”一年后匈奴入侵,青壮年都被拉去当兵,十有八九都死在了战场上,而他的儿子却因为是个瘸子免遭一死。(见《淮南子·人间训》)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4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