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四声等子 |
释义 | 四声等子四声等子音韵学书名。不著撰人名字。钱勇《读书敏求记》以为即元刘鉴所作的《切韵指南》,但两书词义显晦,迥然不同,十六摄的排列和归并也有差别。熊泽民《切韵指南序》说:“古有《四声等子》,为流传之正宗。”可能此书是南宋以前的著作,为《切韵指南》的蓝本。它的体例是:全书共分二十图。按十六摄分析:江附于宕(按声母不同分别列在开口图和合口图里),梗附于曾,假附于果,止、蟹、臻、山、果、宕、曾七摄各分开合两图,通、效、遇、流、咸、深六摄各一图。各摄排列次序是:通、效、宕(江)、遇、流、蟹、止、臻、山、果(假)、曾(梗)、咸、深。每图分二十三行统括三十六字母,字母的排列次序是牙、舌、唇、齿、喉、半舌、半齿。声调和等的安排是先列四等,每等之内又分平上去入四种韵类。重韵大部分合并,三四等韵全部合并。入声兼承阳声韵和阴声韵,表明这时期的入声韵尾已发生变化,〔k〕、〔t〕韵尾已逐渐合并。 《四声等子》等韵学著作。撰者不详,撰写时代约在宋末之前。该书基本上反映的是《广韵》、 《集韵》类韵书的音韵系统。此书首先用“摄”的术语来统率各个韵部,将《广韵》系统的韵部归为十六摄。全书共分为二十图,《韵镜》、《七音略》等前期韵图分列数图的字,该书常并为一图。该书的另一特点是入声韵兼配阴声韵和阳声韵。这些作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语音的变化。该书对后世影响较大。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