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标准
古韵标准音韵学书名。清江永撰,戴震参定。四卷。此书考证古韵分部的标准,以《诗经》用韵为主要依据,以经传骚子为佐证,在顾炎武所分古韵十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为十三部。和顾氏不同的是: ❶分真文魂与元寒为两部,先韵分属两部。 ❷分萧宵肴豪与尤侯幽为两部。 ❸分侵覃等九韵为两部,侵为一部,添咸衔严凡为一部,覃谈盐分属两部。按《广韵》四声排列韵部,每部先列《诗经》入韵的字,注明反切,叫做“诗韵”;《诗经》不入韵的字另列“补考”,举周秦汉的韵文为证;每部之末有“总论”,总述本部有关问题。条例分明。书首有“诗韵举例”,分别举出《诗经》中十八种韵例。《古韵标准》在清代古音学著作中有一定的位置,它指明了辨韵分部的标准,把古韵研究引向科学的道路。1982年,此书由中华书局据清咸丰辛亥元年(1851年)沔阳陆建瀛复刻本影印出版。
《古韵标准》清江永撰,共4卷。江氏在顾炎武10部的基础上,将真文魂与元寒仙分为两部(先韵分属二部),将萧宵豪与尤侯幽分为两部,侵为一部,添咸衔严凡为一部(覃谈盐各韵分属二部),共得13部。卷首之《诗韵举例》概括了《诗经》的用韵规律。韵部按《广韵》四声及韵部排列,字下列《诗经》韵例。每韵后之《总论》讨论该韵之分合。本书进一步从谐声考求声音流转,指出“谐声有旁纽、有转纽”,已开阴阳对转的先河。江氏认为古有四声,但也指出“入声与去声最近,《诗》多通为韵”,为后人古无去声之说开辟了道路。本书使古音研究更加精密,虽仍有缺点,但不失为古音学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