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❶〈隐〉清末以来湖南长沙玻璃制造业指数目二。参“才、又、某、长、忌、土、贤、确、王”。 ❷〈隐〉清末以来山西理发业指数目三。参“士儿、贝、又、长、人、上、才、力、王、大一十”。 ❸〈隐〉旧时山西商行指数目三。参“士、贝、又、长、人、上、才、力、王、大”。
又yòu❶ 表示重复或相继。《礼记·檀弓下》:“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死焉,今吾子~死焉。” ❷ 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左传·隐公元年》:“大叔~收贰以为己邑。”(贰:指两属的城邑。)《论语·子路》:“既庶矣,~何加焉?” ❸ 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并存。《论语·颜渊》:“既欲其生,~欲其死,是惑也。”《孟子·公孙丑上》:“非徒无益,而~害之。” ❹ 表示转折。《论语·宪问》:“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相之。”《墨子·节葬下》:“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得祸焉。” ❺ 加强疑问或反问语气。《论语·述而》:“求仁而得仁,~何怨?”柳宗元《捕蛇者说》:“今虽死乎死,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安敢毒邪?” ❻ 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辛弃疾《美芹十论》:“盖历二十~三年。” ❼ 通“有”。《汉书·韩信传》:“淮阴少年~侮信曰……”
又;再yòu zài【同】 都是副词;都表示行为、动作、状况的重复;都是中性词;都兼用于书面语和口语;都能作状语;都能起关联作用。 【异】 “又”侧重表示已成事实的重复;常作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可以起关联作用,表示并列、承接等关系。[例]《牧马人》这部电影很好,上周我~看了一次。“再”侧重表未成事实的重复;可作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还能起关联作用,表示相背性的假设关系。[例]下月我打算~去一次重庆。|这种次品~降价也卖不出去。
又yòu❶表示某种动作或情况重复或继续 △ 看了~看。 ❷表示几种情况同时存在 △ 既刮风,~下雨。 ❸表示意思更进一层 △ 天很冷,~下着雪。 ❹表示另外有所追加、补充 △ 他~谈了三点意见。 ❺表示整数之外加零数 △ 二~三分之一。 【注意】(一)“又”和“再”有所不同:“又”主要指已实现的情况,如“又唱了一遍”;“再”主要指未实现的情况,如“再唱一遍吧”。(二)“又”作左偏旁时,末笔捺改写成点,如“对、劝、鸡”等。 说明: 2画;又部;独体
又❶表示重复或继续:~来了︱一波未平,一波~起。 ❷表示几种情况或几种性质同时存在:~惊~喜︱~快~好。 ❸表示加重语气、更进一层:天气很冷,~下大雪。 ❹表示转折,有“可是”的意思:他想去,~嫌路远。 ❺表示有矛盾的两件事:他~想下棋,~想打球,拿不定主意。 ❻表示整数之外再加上分数:三~二分之一。
又yòu❶ 表示某种动作或情况重复或继续:想了又想︱一次又一次地逃课。 ❷ 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又苦又累︱又生气又喜欢︱考了第一又得了作文大奖。 【提示】可以连用也可以单用。 ❸ 表示意思上的递进:他个子又高,动作又敏捷,是打篮球的料。 ❹ 表示有所补充、追加:八小时之外,又工作两小时。 ❺ 表示整数之外又加零数:三又四分之一︱两小时又三十分。 ❻ 表示有矛盾的两件事情:他又想读书,又想赚钱,心里很矛盾。 【提示】多连用。 ❼ 表示轻微的转折,相当于“可是”:本来挺高兴,可又有点儿担心。 ❽ 用在否定句或反问句里,加强语气:他又不是不来了︱你又能怎么样呢? ❾ 姓。
又yòu1 更;再。表示重复或继续。如:看了又看。2 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如:又高又大。3 表示更进一层。如:天黑,又下大雨,路很难走。4 表示转折。如:想把他的病情告诉他,又怕他承受不住。5 用在否定句或反问句里加强语气。如:你又不是外人,何必这样客气?6 表示整数之外再加上零数。如:一又二分之一。7 表示另外、附加的意思。如:又及。
又(35次) ❶更;再。表示更进一层。~重之以修能~树蕙之百畮 ~申之以揽茝 ~好射夫封狐 浞~贪夫厥家 哲王~不寤 ~何必用夫行媒 ~何可以淹留樧~欲充夫佩帏 ~何芳之能祗~孰能无变化 ~况揭车与江离 ~何怀乎故都《离》 猨啾啾兮~夜鸣《歌·山》 诚既勇兮~以武《歌·国》 死则~育 ~使至代之 我~何言《天》~众兆之所讎也 ~众兆之所咍也~蔽而莫之白也 ~莫察余之中情进号呼~莫余闻 ~何以为此伴也~何以为此援也《章·诵》 吾~何怨乎今之人《章·涉》 ~无良媒在其侧 ~无行媒兮《章·抽》 虚惑误~以欺《章·日》 冬~申之以严霜《辩·三》 ~未知其所从《辩·六》 ~何以异虖犬羊《惜》 ~何足患《服》 ~无羽翼而高翔《哀》 ❷与“既”连用,表示一事与他事的并列关系。既含睇兮~宜笑《歌·山》
又yòu❶副词,表示某种动作或状态的重复,含有更进一层的意思。相当于“复”、“再”。《离骚》:“又重之以修能。”又:“又好射夫封狐。” ❷与“既”连用,表示两事物之间的并列关系。《山鬼》:“既含睇兮又宜笑。” ❸相当于“有”。姜亮夫通故:“《离骚》‘又何可以淹留’、‘又孰能无变化’。《九章·涉江》及《七谏·谬谏》皆有‘吾又何怨乎今之人’。此四句作再复诸义解,虽亦可通,而强度不足,遂使词旨平淡拖沓。释为有则精神焕发矣。有又一声,有为上声,调高扬;又为去声,调委婉。”《离骚》:“又何可以淹留?” ❹ 相当于“亦”。姜亮夫通故:“《离骚》‘又何必用乎行媒’。《七谏·初放》‘又无强辅’。此两语所表情愫皆有一种无可奈何之情绪,结合上下文自知之。则训有固过强,训再、训复亦不能表其销魂之情。故审文义,当训亦为得文情,亦与又亦同一韵。” ❺ 相当于“何”。姜亮夫通故:“又,何也。‘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天问》每事均有疑问词,此句无,不合文例。按‘又’犹‘何’也,即表询问。” ❻ “狖”之误。今本《山鬼》:“猿啾啾兮又夜鸣。”又,洪兴祖、朱熹引一本俱作“狖”。“狖”,即黄黑色,尾巴很长的长尾猴。 开始
开始开(开宗;开首;开先;开脚;开基) 始(由始;发始;造始;初始;托始;伊始;兆始) 起(起头;起首;起始:起元;起手;起先;起前;起初;初起) 端(发端;首端;造端) 新(~年) 肇(肇兴;肇启;肇始;肇开;肇迹;开肇) 兆 甫 昉(由昉) 祖 朔 萌(萌起) 俶(俶落) 徂 初(初始;初基;初肇;开初) 启(启行) 载 创 头 鼻(~祖)题芽 由昉 甫尔 发首 首引 首事 打头 辟面 表示开始:从(~今) 自(自从) 由(~此及彼) 于(青出~篮) 起 打(打从) 就(就此) 起源,发端:滥觞肇迹 开头,起首:劈头 开始和结尾:起讫 始终 始卒 新的开始:肇新 从头开始:重打锣鼓 表示从头另行开始:再 又 重(重新;~行) 另(~起;~立) 从新 刚开始:一上手 开始并继续:起来(哭~) 暗暗开始:潜启 (从某一点起:开始)
另见:起步 进行 行进 开始做
继续
继续继(继嗣;继赓) 续(~编;~写;后~;延续;似续;缵续) 赓(赓续) 接(接茬) 缉(缵缉) 表示继续:又 再 表示动作继续:直(~对我笑) 在(他~学习) 仍(~须努力) 表示状态在继续:呢(下着雨~) 接着前面的继续往下做:续(嗣续;顺续)承 系 接着 补充接续:补续 继续前人之志:继志 继续前人踪迹:继迹 继踪 继续进行:继进(与时~) 连台(日夜~) 继续到底:续终 难于继续下去:难乎为继 难以为继 难乎其继 鲜乎为继 难于为继 继续不断的样子:源源(~而来;~不绝) (活动连下去,延长下去:继续)
另见:连续 不停 断续
更加
更加更(更自;更其;更为) 加 愈(愈加;~为;愈发;愈益) 益(益发;益复;日益) 越(越越;越加;越发;越法) 逾(逾加) 尤(尤其;尤为;尤甚) 有(暴行~作) 还(~更冷;比它~好) 兹 滋 剩 倍(倍加;~思亲)弥(弥至;弥益;~足珍贵) 一发 特别 格外 表示更进一步:且(并且;方且) 况(况且;况乎;况于;况复)又 再(~说;~好不过) 乃(~至;何乃) 尚(尚且) 并(并且) 而(而且;进而;反而) 还 矧 连(~理都不理) 甚(甚而;甚至;甚至于;甚而至于;甚或至于;日~一日) 不独 不徒 不但 非特 非独 非徒 何止 岂但 奚啻 奚翅 同时 不单不只 不光 不特 不仅 非但反倒 表示进一层:而且 表示递进:况 且(并~) 而 抑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步:何况 而况岂况 在原基础上更进一步:竿头进步 表示进一步行动:从而 进而 因而 (表示程度加深或减少:更加)
表示语气
表示语气表示疑问语气:欤 表示坚定的语气:反正 表示一种胸有成竹、预料到事物必然结果的不让步的语气:走着看 走着瞧 表示语气转折:啻 第(~求安逸) 是(只是) 反(反而;反倒) 然(然而;然且;然如) 噫 可(可是)而 却 倒(倒反) 则(实则) 又(可~) 特(不~如此) 洵 固(固然) 耳 还 须 不料 尽管 诚然 但是 表示让步、转折的语气:慢说
有余
有余羡(以~补欠) 脁 多(一年~)强(十分之一~) 又(三十~五)盈余 有余与不足:嬴绌 盈虚 谦益 充足有余:充羡 盈羡 殷溢 丰足有余:丰羡 充足、宽裕,支用不完:足足有余 富足有余:富饶 饶侈 饶溢 丰溢 丰富有余:洋羡 丰足有余的样子:裕如
次数
次数次(上~;前~) 度(前~) 番顿 回数 批数、次数:起数 第一次:头回 头次 头遭 首届 初次头一回 破题儿 头上末下 初次的、未经开发的:处女(~作) 每一次:每(每每;每次;每回) 回回 次次 这一次:这回 这次 此次 此番 这番者番 今番 今次 今回 今段 表示又一次:再(再次;再度;再一次) 重(~新) 复(复再;复次;复又;复却;反~) 又 载(~拜)从新 番番 有过一次:一度(~失业) 一年一次:一年一度 表示多数或多次:三 第二次第三次:再三 不一而三 不壹而三 接连几次:频(频繁;频频) 连续三次:连三 按一定比数递减的次数:衰次 衰序 次数不多:不大
并存
并存并立 角立 齐列 齐竦 骈植 表示同时存在:并(~列) 又(~高~大)互见 同时并存:相容 共同存在:共存 共处 共居 两立 离立 偕行 三方并立:鼎(鼎立;鼎足;鼎峙;鼎列;鼎足而三) 三种势力并存对峙:三足鼎立 三分鼎立三分鼎足 同时存在而不冲突:并存不悖 并立不悖并容不悖 (同时存在:并存)
并列
并列并(并排) 骈 齿(齿列;齿班;齿躐;齐齿;隶齿) 比(比并;次比) 齐(齐齿;齐列;齐班) 方 同列 平列 軿列 两种事物平列:两(势不~立) 表示并列关系:或(~者;~诸) 既 也且 又 以 亦 及 而 并 将(~信~疑) 与 和 暨 等同,并列:侪 同列,并列:班行 并列的样子:肆肆 (平行排列:并列) 又you又及 又当别论 又红又专 玄之又玄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又you〈副〉 ❶表示一个动作(或状态)重复发生,两个动作(或状态)相继发生或反复交替:我刚才讲了一遍,现在~讲了一遍|昨天是晴天,今天~是晴天|他把课文背了~背,终于背熟了|他收拾完厨房,~出去买菜|他在黑板上写了~擦,擦了~写。 ❷表示几个动作、情况、性质状态同时存在(可以连用):他很高兴,~有些害怕|他是个文学家,~是个思想家|他们~唱~跳,玩得很痛快|我们要本着节约的原则,~少花钱,~多办事|那株树~高~大~直。 ❸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天气本来就冷,他~穿得少,当然要感冒|他基础本来就好,~很勤奋,所以很快就取得了成就。 ❹表示转折或加强否定,常跟“但是、可是、虽然”或疑问代词配合:他想买下这部词典,可~没带够钱|我虽然学的是外语,但~没学英语,听不懂这个英国人讲的话|我~不是外人,你不必客气。|路远~怎么样?反正我们有汽车。 ❺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时间花了一小时~12分|这个乡人口达到了两万~五十人|五个半就是五~二分之一。 ❻用于书信或文章的额外补充的话之前,表示“另外”,后加冒号或逗号。也说“又及”:~,寄来的书已收到,勿念。
又yòu❶表示重复或继续:画完一个~画一个,已经画了有几千个“蔷”。(三十·699)宝玉听说,千姐姐万姐姐的央求,“只住一日,明儿必回去的。”于是~住了一夜。(十五·317) ❷表示几种情况同时存在或相继发生: 我父亲每日为两位姨娘操心,要寻两位~有根基~富贵~年青~俏皮的两位姨爹,好聘嫁这二位姨娘的。(六三·1519)(凤姐)说了~哭,哭了~骂,后来放声~哭起祖宗爹妈来,~要寻死撞头。(六八·1667) ❸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自幼父母早亡,~无兄弟,只他一个人守着些薄产过日子。(四·82)如今这两三个姑娘既然无父无母,家乡~远。(七七·1925) ❹表示有矛盾的两件事情: 宝玉正在听见赵姨娘厮吵,心中自是不悦,说~不是,不说~不是。(六十·1418) ❺表示转折:司棋无奈,~不敢再说,只得跟了出来。(七七·1900)我待不说,~掌不住,你太也婆婆妈妈的了。(七七·1910) ❻用在否定句或反问句里,加强语气:衣裳任凭是什么好的,可~值什么!孩子的身子要紧。(十·224)太太们~不常过来,娘儿们多坐一会子去。(十一·249) ❼用作连词,相当于“既”:只见这首页上画着一付画,~非人物,也无山水。(五·105)~不知是来作耳报神的,也不知是来作探子的,鬼鬼祟祟到吓了我一跳。(四七·1086)你白听了这几年的戏,那里知道这出戏的好处,排场~好,词藻更妙。(二二·489)
又❶復。《詩經·小雅·南有嘉魚》:“君子有酒,嘉賓式燕又思。” 鄭玄箋:“又,復也。” 《詩經·小雅·賓之初筵》:“賓載手仇,室人入又。” 鄭玄箋: “又,復也。” 《詩經·小雅·賓之初筵》: “三爵不識,矧敢多又。” 鄭玄箋: “又,復也。”《儀禮·燕禮》: “小臣又請媵爵者,二大夫媵爵如初。” 鄭玄注: “又,復。” 《儀禮·聘禮》: “又見之以其摯。” 鄭玄注:“又,復也。” 《禮記·既夕禮》: “士受羊如受馬,又請。” 鄭玄注: “又,復也。”《儀禮·士虞禮》: “又朞而大祥,曰薦此祥事。” 鄭玄注: “又,復也。” 《禮記·檀弓上》: “夫子曰: 又多乎哉! 踰月則其善也。” 鄭玄注: “又,復也。” 《禮記·文王世子》: “及日中又至,亦如之。” 鄭玄注:“又,復也。” 《禮記·文王世子》: “有司又曰在辟,公又曰宥之。” 鄭玄注: “又,復也。” ❷當作“宥”,寬也。《禮記·王制》: “三公以獄成告於王,王三又,然後制刑。” 鄭玄注: “又當作宥,宥,寬也。”陸德明《經典釋文》: “又,義作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