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干戈为玉帛❶比喻变战争为和平。《六十年的变迁》第六章: “袁宫保派兄弟来的使命,是相劝都督化干戈为玉帛,免得生灵涂炭。” ❷比喻变争端为友好。老舍《茶馆》第一幕: “三五十口子打手,经调人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吃碗烂肉面,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了。” ●《淮南子·原道训》: “昔日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伏,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干戈: 古代兵器。比喻战争。玉帛: 玉器和丝织品。古代诸侯会盟朝聘所带的礼物。鲧: 相传为禹之父,封崇伯。治水无功,被舜杀于羽山。传说禹一反其父鲧以力治人之道,广施恩德,天下太平,诸侯礼尚往来,以玉帛相赠。
化干戈为玉帛huà gāngē wéi yùbó干戈: 古代的两种兵器,干用于防卫,戈用于进攻;这里代指战争。玉帛: 玉器和丝织品,是诸侯会盟朝聘赠送的礼物;这里指礼尚往来。比喻变战争为和平,变敌国为友国。语出《左传·僖公十五年》。 春秋时期,晋献公昏庸无道,极其宠爱骊姬,立她为夫人,他还想立骊姬的儿子奚齐为太子,于是诬陷并逼死了太子申生。见情状不妙,他另外的两个儿子重耳及夷吾也逃了。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驾崩不久,晋国大臣里克杀死了奚齐,派人到翟地迎接公子重耳回国即位,重耳感到时机尚不成熟,便没有回去。 流亡梁国的公子夷吾乘机派人请秦国支援他,双方约定: 如果能回国即位,就把河西地区的土地送给秦国。于是秦穆公联合齐国,扶持夷吾当了君主,就是晋惠公。 但晋惠公不讲信用,没有如约把河西的土地送给秦国。不久,晋国发生灾荒,晋惠公派人到秦国求购粮食,秦穆公慨然应允。但第二年,秦国闹饥荒,派人到晋国买粮食,晋国竟然不答应。秦穆公十分生气,于是在公元前645年,出兵攻打晋国。晋军连连败退,在韩原的一次战斗中,晋惠公不听劝告,用郑国出产的马来驾车,失去控制,陷在泥沼里出不来,被秦军俘获。 秦穆公夫人穆姬,是晋献公的女儿,也就是晋惠公同父异母的妹妹。惠公被俘,这对她来说是奇耻大辱。当她得知秦穆公押着晋惠公回到秦都时,便带领子女们登上高台,脚下铺上柴草,派人穿着丧服前去迎接秦穆公说:“上天降灾,使我两君匪以玉帛相见,而以兴戎(让我两国国君不是用玉帛相见,而打起仗来),如果你领夷吾早晨进入秦国国都,我就晚上自焚而死;如果你领他晚上进入国都,那就早晨自焚而死。请君王看着办吧。” 秦穆公便把晋惠公禁拘在都城郊外的灵台。 “化干戈为玉帛”即由此而来。
化干戈为玉帛(惯)干戈: 武器。玉帛: 玉器和丝织品。比喻平息战争或争斗,实现和平。
化干戈为玉帛惯干戈:武器。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比喻平息战争或争斗,实现和平。冯德英《山菊花》上一一章:“我最后警告你,于世章!你如果悬崖勒马,咱们还有商量处,化干戈为玉帛,往事一笔勾销。”
化干戈为玉帛干戈: 古代武器,比喻战争。玉帛: 玉器和丝织品,古代各国交往常用作礼物。化战争为友好往来。比喻化解了矛盾或冲突,友好相处。
化干戈为玉帛干、戈,古代常用的两种兵器,比喻战争。玉、帛,古代诸侯会盟朝骋所带的礼物,比喻和平。故以此指变刀兵相见为玉帛交往,变战争为和平。
化干戈为玉帛huà gān gē wèi yù bó干戈,古代兵器;玉帛,玉器和丝织品,古代诸侯会盟朝聘所带的礼物。“化干戈为玉帛”比喻变战争为和平或变争斗为友好。续范亭《忠告国民党当局及其画策者》:“化内战为合作,化战场为工场,化干戈为玉帛,:化烦恼为菩提,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正在今日。” 和好
和好圆和 表示和好:玉帛 夫妻和好:瑟琴 代指夫妻和好:鲽鹣情浓 夫妻相敬:鸿案 兄弟和好:田荆 骨肉和好:式好 邻国或邻居相和好:邻和 有矛盾或争执的双方握手表示和好:握手言和 握手言好 战争或争斗的双方和好:化干戈为玉帛 互相往来和好:通和 欢悦和好:欢好 拥抱欢好:窝穰 亲密和好:睦雍 继续和好:继好 (恢复和睦的感情:和好)
另见:恢复 和睦 感情 ︱吵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