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纽字
助纽字唐代以前,人们对于反切还不熟悉,通常要在反切上字之外再加两个双声字配合起来拼读字音。如切“邦”字的音,不说“悲江切”,而要说成“江,悲宾边邦”;切“歌”字的音,不说“居何切”,而要说成“何,居经坚歌”。这类用来帮助反切上字拼读的双声字,就是所谓“助纽字”。其实就是用两个双声字来表示一个声母。《韵镜》卷首所附“宾边”“民眠”“丁颠”“宁年”“经坚”“银言”“精煎”“新仙”“殷焉”“人然”等,都是助纽字。这些字通常要背得很熟,拼读起来才会流利便捷,这就是《玉篇》卷首所说的“切字要法”。
助纽字为了便于认识、拼读反切,古人往往为每一类声母设置一对同声类的字,这些字称为助纽字,如宾边、分蕃、丁颠、珍禀、经坚、精煎、真毡、殷焉、邻连等(分别表示邦非端知见精章影来)。像《韵镜》、《四声等子》里都有这一项。助纽字的作用是加强声母的认识,在使用时,是先念切下字,再读切上字和助纽字,然后切出被切字,如:“邦,悲江切”,使用助纽字时读作“江,悲宾边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