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分庭抗礼
释义 分庭抗礼

分庭抗礼

原指宾主相见,分别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以平等地位相待。后用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抗:对等,相对。

分庭抗礼

❶比喻成就相当。南朝梁钟嵘《诗品》: “其源出于张华,才力苦弱,故务其清浅,殊得风流媚趣,课其实录,则豫章(谢瞻)、仆射(谢混),宜分庭抗礼。” 南朝陈姚最《续画品序》: “至如长康(顾恺之)之美,擅高往册……分庭抗礼,未见其人。”
❷比喻地位平等 。《隋唐演义》第五十四回: “公主乃金枝玉叶,妾乃裙布愚顽,既蒙宽宥,已出望外,岂敢与公主分庭抗礼。”
●《庄子·渔父》: “颜渊还东,子路授绥,孔子不顾,待水波定,不闻拏音而后敢乘。子路旁车而问曰: ‘由得为役久矣,未尝见夫人遇人如此其威也。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夫子犹有倨傲之容。今渔父杖拏逆立,而夫子曲要磬折,言拜而应,得无太甚乎! ’ ” 《史记·货殖列传》: “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拏音: 指划船声。威: 肃敬。伉礼:平等相待。伉:通 “抗” 。逆: 通 “迎” 。要: 同 “腰” 。磬 (qing)折: 折腰鞠躬如磬。磬,乐器,形状弯曲。古代礼节,宾主相见时,主人在庭院东面,客人在西边,相对施礼,称为分庭抗礼。孔子名声很大,诸侯和他相对行礼,平等相待。


分庭抗礼fēntíng-kànglǐ

庭: 庭堂。抗: 对等、相当。古代礼仪,宾客与主人分处庭堂两边,主人在东,客人在西,相对行礼,以示平等相待。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尊重。语出《庄子·渔父》。又见于《史记·货殖列传》。
一天,孔子带着学生在杏林中休息,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有一位渔夫听到琴声,走上前来,向子贡、子路问道:“那弹琴吟诗的是谁,有何成就?”两人一一作答。渔夫听后说:“仁则仁矣,但不免辛苦操劳,也许还有危险呢!”孔子听到后,赶忙走过来,谦逊地向渔夫讨教。二人谈了一阵,渔夫登船划桨,高歌而去,孔子躬身抱拳,一直目送他远去。子路见此情景不满道:“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也作“抗”)礼,夫子犹有倨傲之容。今渔夫杖拏逆立,而夫子曲要(同“腰”)磬折,再拜而应,得无太甚乎?”他认为:“不论是拥有万乘战车的天子,还是拥有千乘战车的诸侯,他们和您见面都显得毕恭毕敬,平等相待,夫子您也没有一点曲附之态。怎么见了一个指指点点、傲慢无礼的渔夫,您反而如此恭敬谦卑,不也太让人难以理解了吗?”孔子解释说:“渔夫虽不是国君,但他是一位长者、贤士,是应当恭敬对待的。”


分庭抗礼;自甘雌伏


○分庭抗礼fēn tíng kàng lǐ

原指彼此的关系对等,以平等的礼节相见,现喻地位、力量等相当,不相上下,互相对抗:姥出迎,~,慰问周至|少林、武当分别以佛道两派~|意欲和将军府~,唱对台戏。


●自甘雌伏zì gān cí fú

自己甘愿屈居人下:大丈夫岂能~|~,无所作为|~,永无再起之日。


分庭抗礼fēn tíng kàng lǐ

〈成〉比喻平起平坐,或互相对立:年轻演员技艺纯熟,可以跟老演员分庭抗礼了。


【分庭抗礼】

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表示以平等地位相待。现用来比喻实力相当、平起平坐或互相对立。抗:亦作“伉”,对等。


分庭抗礼

“分庭抗礼”比喻彼此相互对立、平起平坐之意。原意为宾、主于庭中两边分别行礼。
“分庭”,指主人、客人分别站在庭中的两边。
“抗礼”,指彼此相互施礼。但,为什么是 “抗”呢?
“抗”通 “伉”。《战国策·秦策一》: “天下莫之能伉。”伉读与“抗”同。因此,“抗礼”犹 “伉礼”。
“伉”谓匹敌、对等,如夫妻即谓伉俪。《韵会》: “伉俪,配耦也,敌也。”《左传·成公十一年》: “已不能庇其伉俪。”疏: “伉俪者,言是相敌之匹耦。”耦通偶。
所以,“伉礼”即谓对等施礼。“分庭抗礼”就是在庭中分两边相互对等行礼。因此,其义便是地位相当,难出高下。
语出 《庄子·渔父》: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伉”,后通作 “抗”。


分庭抗礼

也作“分庭伉礼”。指宾主以平等的礼节相见。古代宾主相见时,主人站在庭院的东边,客人站在西边,相对行礼,以示平等。《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宋程大昌 《演繁露·东乡》:“《曲礼》说曰:‘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客若降等,则就主人之阶。’则是客与主人敌礼者即居西对东,以与主人匹,所谓分庭抗礼者也。”


分庭抗礼fēn tíng kàng lǐ

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比喻地位平等,互相对立。《隋唐演义》五七回:“公主乃金枝玉叶,妾乃裙布愚顽,既蒙宽宥,已出望外,岂敢与公主分庭抗礼。”


分庭抗礼

分庭抗礼

原指宾主相见,分别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以平等地位相待。后用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抗:对等,相对。


力量

力量

力(~道;人~;民~;阻~) 势
比喻力量:火花(爆发~)
有力量:有力(坚强~) 有劲
 坚强高大有力量:擎天
 很有力量或气势:擎天拄地
 已成长壮大,有了足够的力量:羽毛半满 羽翼丰满 羽翼已成 羽翼既成 羽翼已就 羽翮已就
力量已经巩固:羽翼已成
力量分散,没有组织起来:一盘散沙
力量和才能都很有限:力薄才疏
双方力量相当:匹敌 敌侔 抗衡
 土地面积相同,实力相当:地丑力敌
 双方力量不相上下:旗鼓相当 鼓旗相当
 双方平起平坐,实力相当,可以抗衡:分庭抗礼 抗礼分庭 分庭伉礼
 势均力敌,不分高下:平手 手平
力量大小不同:力不同科
力量处于绝对劣势:以铢称镒
力量处于绝对优势:以镒称铢
力量或能力达不到那个程度:力不能及
力量或能力不能达到或做到:力所不及 力之不及 力有未逮 力所不逮
力量或能力实在不能达到或做到:力实不逮
力量或能力能达到或做到:力所能及 力所能堪 力所能任 力所能为 力所能致 力所可及
力量超过:压倒 压一 凌轹 凌铄
 压倒别的事物:驾凌 凌驾 凌架 陵驾
 震动压倒:震轹(~万国)
 做事抢先一步,以声势压倒对方:先声夺人
 邪恶的东西无法压倒正义的东西:邪不压正 妖不胜德 邪不干正 邪不敌正
(能力、效力、作用等:力量)

另见:力 能力 势力 效力2 作用 影响


分庭抗礼

(同)平起平坐 平分秋色
(反)和衷共济 自甘雌伏


分庭抗礼

抗:匹敌,相当。宾主分别站在庭院两边,相对施礼。比喻彼此以平等身份相待;后比喻双方互相对立。春秋时,孔子与弟子在野外弹琴,一位渔父走过来批评他们无官无职举行礼乐不合礼制。渔父讲话时,孔子始终以礼相待。子路不解地问:“君主、诸侯见了你都要分庭抗礼,何必对一个渔父如此恭敬呢?”孔子说:“因为他讲的话句句在理。”(见《庄子·渔父》)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11:4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