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对帮扶工作必须坚持“五个结合”
陈学彬
开展结对帮扶,既是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方法,也是践行共享发展理念、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重要举措。通过结对共建,以先进带动后进,优势群体带动弱势群体,吸引更多社会力量投入脱贫攻坚战,在信息、资源、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给予帮助支持;在思想理念、思维方式、素质提升等方面给予扶持引导。结对帮扶工作要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必须坚持“五个结合”。
一、坚持帮与需相结合
一是因地理劣势而造成的成片贫困,特别是重庆市城口县,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且成碎片状分散在大山之间。这样的地理环境,首先考虑的是搬迁,其次在产业发展上,不能单纯地追求品种多样,门类齐全,这就需要集中连片发展产业,在量上下功夫。二是因交通不便致贫,如城口县双河乡天星村,无论是种植还是养殖,都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天星村也是休闲旅游的好地方,但因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产品无法下山,游客无法进山。三是人力资源的缺失。在我们的入户走访中,很多家庭基本上只有留守老人。针对这种情况,帮扶首先需要思考如何将本地青壮年请回来;如何将他们留下来。只有“人”的问题解决了,发展才有希望。另外,还有其他原因,如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智致贫等。所以,帮扶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贫困类型、致贫原因、帮扶需求,对症下药,分类施策。确保做到精准帮扶、精准脱贫。
二、坚持点与面相结合
“点”,即建档立卡的贫困群众;“面”,即整个贫困村的全面发展。“点”上的贫困与“面”上的落后往往相互交织,相互制约。结对帮扶,在“点”上做到“精准”,根据每个贫困家庭的实际困难和致贫原因,采取不同的方式,给予不同的支持。在“面”聚焦整个贫困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不但要在统筹上下功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弥补社会事业“欠账”,壮大特色产业“引擎”,疏解资源环境约束“瓶颈”,而且要在整合上下功夫,集中各方力量,发挥政策、项目、资金的聚合效应,从整体上改变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坚持扶与放相结合
结对帮扶,重点在“扶”,通过资金扶持、项目扶持、技能扶持和就业扶持等,帮助贫困群众增强致富意识和本领,开辟致富渠道,实现再就业,增加收入,切实改善生活水平。每一个帮扶对象都是自己致富路上的主体,帮扶单位和个人只是参与者和辅助者。“扶”是为了帮助他们尽快脱贫,扶贫政策和扶贫项目是为了给贫困群众自主脱贫致富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大环境。“放”让他们自力更生,自立自强,只有贫困群众主动创造、自主脱贫,才能永远甩掉“穷”帽子。
四、坚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
首先,扶贫需先扶志。在我们大量的入户走访中,有的认为“贫穷更好、越穷越好”,“装穷”“炫穷”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存在少报瞒报情况,即使已超过贫困线标准,他们仍不愿脱贫。这些归根结底体现在贫困群众的志向上,即便经济上不贫,精神上却需要扶持。所以,结对帮扶工作中,对于思想上的“穷根”,我们必须进行教育引导,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对于真贫的,帮助他们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坚定人穷志不穷的理念。
其次,扶贫还需扶智。贫困群众之所以贫穷,大多还是因为知识和生产生活技能的缺乏。所以,帮扶不能仅停留在资金和项目的投入上,更应多从智力扶贫上下功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富了头脑,才能富起口袋。在树立贫困群众致富信心的基础上,加强对贫困群众的生产技能培训,才能真正达到“造血式”扶贫的目的,特别是要加强对贫困家庭中的青壮年进行培训,确保脱贫致富的持久性和延续性,切实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五、坚持抓扶贫与抓基层党建相结合
贫困除了自然的、历史的、客观的因素外,还有班子、队伍、人的问题,基层党组织是直接影响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结对帮扶工作中,必须将抓扶贫和抓党建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扶贫与党建的同步推进。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把基层党建目标任务与扶贫开发目标任务有机融合,把群众的愿望、群众的需求与党建项目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办好顺民意、惠民生的好事实事,把扶贫项目做到群众心坎上。同时要持续整顿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把扶贫开发与村级组织换届工作有机结合,集中开展村级组织后备干部储备推荐工作,让党组织真正站到扶贫开发“前台”,真正居于扶贫开发“第一线”。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城口县委党校
责任编辑:马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