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问题的探讨

    田继欣

    摘 ?要: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企业要想实现其经济利益目的,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建立起符合自身特点的经济管理体系,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在当前的形势下,用科学、规范、有效的方式去管理企业的生产经济活动,实现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对于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模式;问题

    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目标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从我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企业管理方式也更加注重向管理要效益,企业经济实现管理模式的规范化也势在必行。因此,现代企业必须要进行管理模式的改革,以规范化的管理模式,改善企业的经济管理、人员配置,以达到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目的。

    1 ?现代企业所实行的经济管理模式的特点

    (一)综合性强。企业经济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利润最大化是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最终目标,它是贯穿企业整体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所以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特征。企业通过经济管理水平工作的开展,可以对相关的生产、经营等过程进行调整控制,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迅速提高。

    (二)相关性强。当前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保证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必须从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出发,制定长期有效的经济战略方针,以此方针作为行动指南指导下一步工作的进行。当前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也需要企业在经济管理水平领域做出良好的指导,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联系,经济管理水平是决定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决定着企业在发展前途和经济水平,所以必须重视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为企业整体管理提供良好的支撑。

    (三)指导性强。经济管理包括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经济管理者规划企业的发展计划通常都是以财务指标为依据制订出发展方针和发展目标,财务目标可以看作是企业经济管理的指导,企业经济管理对企业的经济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企业根据经济目标制定一系列的行动方针,可以有效的指导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企业要想获得较好的发展,必须重视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从多方面对经济管理工作进行调节提高,更好的指导企业管理工作。

    2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中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就是为企业在管理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当前我国企业大多数都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但是在实施过程方面并没有尽如人意,在很多企业中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一些企业在管理制度上往往只注重表面功夫,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完全贯彻制度条例,表现出形式化,操作性和实用性较差,没有尽到企业管理制度应该达到的水平,所以严重阻碍了经济管理效能的发挥。

    (二)管理模式落后。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在管理模式上仍然采用传统意义上的粗放型管理模式,还未实现管理模式转变,对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阻碍极大。随着国家对企业管理方面的重视,大多数企业已经开始从粗放型到集约型进行转变,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企业获取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好的经济效益,采用扩大投资的手段也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

    (三)人力资源问题。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许多企业面临着这样的情况:员工的基本素质水平不高,人员的流动性较大,企业在奖惩、激励制度方面并不完善等等,频繁的员工流动和激励机制的缺乏会大大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员工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素养普遍低下不但影响日常工作和管理,还影响长期的发展规划,也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组织机构僵化。许多企业在组织机构上存在岗位重复、人员重叠的现象,在工作方式方法上比较僵硬呆板,没有形成一定的灵活性,也不会随着外在因素的变化而进行适当地调整。这是当前许多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往往只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没有从长期发展的角度认识到企业组织机构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3 ?现代化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措施

    (一)对企业的经济管理观念进行革新。从我国目前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来看,主要问题集中在管理理念的落后上。要想对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行规范化改造,必须要创新理念,以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理念指导企业的工作开展,营造适合企业发展的经济氛围,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良好的保障。要想对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必须从企业的战略管理理念和危机管理理念两方面进行。从战略管理层次来看,创新的管理方法具有明显的特色活力,可以转变传统意义上的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创新经济管理模式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未曾面对的难题,所以需要制定严格的危机管理制度,对员工进行危机意识的传递,保证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建立经济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企业的经济运行需要企业具备完善的经济管理系统,经济管理组织结构的完善能进一步优化企业的资源,规范企业的管理行为与形成科学的经济管理组织机构,进而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性。企业的管理者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主导者与决策者,应熟悉经济法律法规和企业经济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来增强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和方针的制定,并确保该模式的彻底贯彻执行。同时还要明确不同管理人员的职责,建立完善的责任分配制度,并且建立监督机制,对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效果和执行力进行评估,形成动态化的监督管理模式,并确保员工获得经济管理所需的各种资源,实现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有效推进。

    (三)对企业经济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在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方面,制度的创新是重中之重,对于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创新具有较好的引导作用,可以提髙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具有良好的意义,它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对于企业的内部资源进行良好的整合,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平台,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提供良好的保证。所以,我们要积极开展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摒弃以往传统落后的经济管理制度,加强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企业进行人性化的管理,通过制度的创新寻求最适合企业发展的经济管理制度,最大限度的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

    (四)经济资源的管理。作为经济管理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一,规范化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建立,对经济资源的管理不仅需要物资与资金的合理配置,还需要从企业管理人员着手,首先要合理配置管理人员岗位,根据管理者具备的教育水平、工作经验、技术技能合理分配工作岗位,并经过组织各种教育培训活动,对从事与经济管理工作相关的各种活动的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的经济管理水平,从而保证评价措施的有效性。其次,强化员工意识,要让员工认识到怎样才能为实现经济目标做出贡献,对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和相关性有充分的认识。三是通过制定良好的激励制度,来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

    (五)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为了企业能够更加稳定健康的发展,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是必要的。通过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企业的内部进行管控,从整体意义上实现企业的平稳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壮大,传统意义上的成本控制模式已经不适合企业的发展,当前企业大多数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开展了创新性的财务管理模式,对企业的发展和经营进行规划管理,通过科学合理的预算对企业财务进行管控,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提升,也提高了员工的管理能力。由此看来,建设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对经济管理模式进行优化,也可以实现对企业的良好监督,以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4 ?结束语

    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取高额利润,这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可能改变的,而实现这一目标就离不开企业的经济管理。企业经济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占据着至关重要地位。本文从我国当前企业的经济各水平现状出发,对企业经济管理观念进行革新,建立经济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对企业经济管理制度进行创新,经济资源的管理和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几方面入手,进而实现企业的科学化管理,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伟.浅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与战略[J].商业经济,2011(09).

    [2]沈莉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J].中国城市经济,2011(18).

相关文章!
  • 资源诅咒及其微观机理的计量检

    丁从明 马鹏飞 廖舒娅<br />
    摘要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是“福”还是“祸”?现有文献主要是从国别或省级层面进行研究,强调资源对地区

  • 施工企业资产管理与内部控制建

    宋津廷摘 要:随着城市化发展建设的加快,施工企业的经营发展也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施工企業要正确认识到“资产数

  • “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党建平台

    靳婉燕互联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活力的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保持锐意进取精神风貌,善于结合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