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究
安清澍
【摘 要】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新颖且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课堂提问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提问。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04-0194-0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想要熟练掌握知识技能,就需要先学会提出问题。课堂提问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是比较重要的教学环节,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1 明确问题的目的
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问题的目的,在数学课堂中提出具有思考和借鉴价值的问题。其次,为了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问题上,教师还需考虑问题的引导性及層次性。教师提出问题,便需要学生进行解答,这些问题不但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环节,同时还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引导及培养,因此,教师提出的是何种问题以及为何要提出此问题也变得尤为关键。教师设计问题时,可以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感知问题能力、解决问题以及抽象概括的创新能力作为提出问题的目的,站在学生的立场,提出符合学生这一阶段数学学习的相关问题,以便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展示自己的机会,锻炼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2 问题要有“激情”和多向性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他们的共同特点,教师也可针对这一特点进行问题设计,同时还可以通过创设具有“激情”的问题情境,吸引他们的目光,引导他们带着疑问去探索未知的数学知识,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以小学数学的乘法分配律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将234×99+234这个算式在黑板上列出,并提出“不通过笔算形式将这个算式的答案计算出来”,让学生进行解答。在此期间,很多学生都只能按照所学的混合运算法则将问题解决,而不能直接通过口算形式将其答出,这时再由教师告知学生通过学习本节知识就可以很快的将此算式口算出来。教师通过提出这种问题悬念,可以有效地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出来,进而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索新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者,教师若想提出具有借鉴及教学价值的问题,便需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拓展。对于提出的问题,其解决的方法和思路并不是只有一个,所以在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适当的引导他们,以便他们可以将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综合运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3 问题的趣味性
小学生对一切新奇、有趣的事物都有较强的好奇心,如果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枯燥、单一,便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大大降低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要保证问题的趣味性,使问题内容新颖、风趣,这样便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学习数学的氛围中。学生只要对数学知识及问题产生兴趣,便会积极主动地去回顾已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并主动探索新的数学知识。
4 问题的衔接性
教师提出问题时,需要穿插、连接已学的数学知识点,这样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以异分母加减法的教学为例,在课堂的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列出一些同分母的加减法让学生解答,再列出几道异分母的加减法让他们去计算,异分母加减法由于是新的数学知识,很多学生不能解答出来,这时教师便可以提问学生是如何将同分母加减法计算出来的,并接着提出异分母加减法是如何运算这一问题,当学生回答不出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复习和预习这两节数学知识来寻找问题的答案,帮助他们巩固已学知识,并将其与新的知识内容进行衔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若想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其较为有效的方法便是通过设计课堂问题进行教学。其次在教师对课堂问题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也需要重视很多教学细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促进他们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