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功能对等理论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葛玉清

    【摘要】在我国大部分的高校中,大学英语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英语精度课程进行,这就使得对阅读与语法过分重视,而忽略了翻译教学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功能对等理论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进行研究。

    【关键词】功能对等;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在我国目前落后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重形式轻内涵现象普遍存在,没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支撑。在精度课程中,即便教师注意加强翻译教学,也过于注重对语言知识的讲解,没有加强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因此,在高校的英语翻译教学中,引入科学的理论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是以美国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的功能对等论为基础,分析该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一、功能对等理论

    奈达的该观念提出于1964年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在这本书中,奈达给出了该观念的定义,即动态对等指的是在翻译过程中,译文接受者对译文的理解程度和原文接受者对原文的理解保持一致。功能对等是指译文对其接受者所起的作用大体与原文对其接受者所起的作用相同。针对二者概念的更新,奈达在《语言、文化与翻译》中做出了解释,动态对等是相对于最切近的自然对等而提出的,然而人们经常对动态一词产生误会,认为这是具有特定效果与感染力的物质……为了更加突出“功能”这一概念,同时也为了避免人们的误解,采用功能对等理论来表达翻译的程度效果会更好。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与传统意义上的自由翻译并不相同。奈达还指出,可以把最高境界的功能对等理解成译文接受者理解译文和原文接受者理解的原文保持一致。我们在进行翻译时,并不严格追求文字表面形式上的对等,而是要求必须在语言功能上达成对等,最终目的在于确保译文接受者和原文接受者对文章的反应保持一致。从这个角度来看,翻译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语句的转换,而是要对两种语言所代表的语义内容进行传递,也就是把原文中的语义采用另一种语言通过贴切而又自然的语句表达出来。即确保在总体层次及语义不变的前提下,对原文内容的表层信息进行语言转换,最终以译语的形式进行展示。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及引入功能对等理论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高校中,大学英语课程的课时安排有限。大学英语课程中,主要是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这几项基本能力进行培养,而多数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都比较注重学生的读、写、听这几个技能,很少注重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因此,专门针对翻译能力训练的课程安排非常少。而且高校中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为了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打基础。长此以往,学生的翻译能力更容易被忽视,甚至直接被其他技能训练取代。

    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导致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不受重视以外,很多英语教师对其重视程度也不够,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创新力度不够,仍然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对学生展开相关理论与技巧的传授,加之教学资料的限制,种种原因导致高校培养出的学生的翻译水平远未达到未来社会工作的要求。学生的翻译能力在近几年来逐渐得到了重视,与2013年年末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是密不可分的。在这次改革中,汉译英部分由以往的单句翻译变成了段落式翻译,答题时间也有所延长,从几分钟延长至今天的半小时。这一改革为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对大学英语教师而言,要想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提升翻译教学的质量,必须从自身做起,采用科学的翻译理论作指导,而不是一味地采用传统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必须认真分析学生的翻译练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为其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唯有如此,学生的翻译能力才能够真正得以提升。

    三、功能对等理论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

    前文已经叙述,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中,翻译的功能对等比形式对等更加重要,也就是翻译过程中我们并不严格追求表面文字形式的对等,而是追求在两种语言之间的功能对等,这也是翻译的目的。为此,理想的翻译必须把原文和译文中所代表的语义、文化内涵和交际功能进行转换,也就是确保两种语言内容意思一致的前提下,对源语言意义进行调整,并用译语意义来代替,而不是简单地进行字面转换。在大学英语翻译中,很多英语词汇受到自身文化背景思维的影响,其逻辑思维与汉语大不相同,因此,我们在翻译中应该从汉语的逻辑思维出发,确保翻译语言的流畅性以及完整性。另外,在进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时,要充分注意并利用好功能对等理论的辐散性功能,从我们国家的文化背景及语言习惯出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翻译思维。

    四、功能对等理论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一)加强对语言内涵及思维概念差异的讲解

    虽然世界各地人们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等不同,但是仍然能够沟通交流,主要是由于人们的思维与行动中利用的概念系统是一样的。这里所说的概念系统属于一种认知模式,模式一样并不代表各民族之间的单一概念就是相同的。任何概念都有内涵与外延之分,内涵指的是这一概念的涵义,而外延则是指适用范围。由于人们的环境、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差异而各不相同,而且即便是同一民族,概念也会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发生变化。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在这一相同认知模式中,具体到词汇的应用这一范围,两种语言主要表现出以下几点不同之處:首先,同一事物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有可能会代表不同的概念,或者不同的事物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可能代表相同的概念。其次,对汉语中的一些特定的概念而言,可能无法在英语中找到对等的表达形式,而只能以英语中的抽象概念来解释,反之亦然。再次,很多词汇虽然在英语或者汉语中都属于抽象概念范畴,然而它们的词义却相差甚远。例如前文所举的例子中,“他可不是吃素的,你要加倍小心”这句话,前半句属于比较有代表性的具象表达,有汉语背景知识的人能够快速找到相应的语义概念,但是在英语中并不能以“he is not a vegetarian”这一具象表达定位到合适的语义概念。

    (二)加强对文化意象差异的讲解

    语言不仅是思维的载体,同时也代表了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文化。因此,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其词汇都会受制于文化意象。所谓文化意象,指的是汇集了本民族智慧以及历史文化的符号,其差异性主要源于文化信息之间的不同,具体体现在词汇的比喻及联想意义和社会文化意义的不对等中。对同一件事物而言,有可能在不同的语言背景下有着不同的象征,因此,英语以及汉语在对同一概念进行表述时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意象。具体到日常生活体验中,可以通过以下例子来证明这一点。我们知道,中国人以大米为主食,而且很早就开始水稻的种植,受到地理因素的限制,英国的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加之英国发达的畜牧业,因此,他们的主要食物为牛奶和面包。如果对“基本需求”这一概念进行联想和理解,中國人产生的第一反应必定就是和米饭相关的事物,也由此引发了很多和米饭相关的表述。而英国人则会联想起与面包和牛奶相关的内容,而且这rice和bread两个词汇也会经常出现在其习语中。

    (三)加强对语言习惯差异的讲解

    作为人类思维的重要载体,不同民族的语言的使用习惯也各不相同。在世界范围内讲,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则属于汉藏语系,由于两种语言所属语系的不同决定了它们在使用习惯中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在词汇、语法以及语义等多方面都有所体现。所以,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为学生分析英语和汉语在语言习惯中的差异。与英语以及其他语言相比,汉语的语法结构较为松散,词汇的运用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有时尽管汉语中句子结构并不完整,句子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也不是十分清晰,然而,如果词汇和词义能够用法得当,与当时的语境相符,便不会影响到信息接受者的理解。而英语不同,其句子结构比较严密,如果英文句子中的词汇搭配不合理或者使用不正确,那么人们便有可能对句子产生错误的理解。此外,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汉语表达中,动词占据了核心地位,而英语表述中,动词在多数情况中必须和介词搭配才有利于语义的表达。

    五、结语

    在我国大部分的高校中,大学英语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英语精度课程进行,这就使得对阅读与语法过分重视,而忽略了翻译教学的重要作用。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教学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不仅是大学英语教学任务的规定,也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对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新要求。英语翻译教学必须通过英语精度课程进行,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注意引入科学合理的翻译理论作为指导,发挥功能对等理论的作用,推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佳.浅析功能对等理论在独立学

    院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 2015, (31):80-81.

    [2]刘小.功能翻译理论对大学英语翻

    译教学的启示[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09, (04):109-111.

    [3]谢燕鸿.功能翻译理论在大学英语

    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 (04):144-146.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相关文章!
  • 献给白衣战士

    宋少珍凝望你的眼神我泪流满面听到你的声音我无数次哽咽面对疫情你奋不顾身勇敢地冲在战魔最前线我不知道你是谁我也不知道你叫什么名

  • 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的改

    麦丽莹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6-117-01摘 要 在新医改背景之下,医院档案管理部门要明确自身的责任与

  • 房价对家庭商业性医疗保险需求

    张倩 蔡文祺摘要:本文采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微观上研究了房价对家庭商业性医疗保险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房价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