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关于民族音乐理论教学与研究的新思考
【摘要】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民族音乐是我国历经千年文化的结晶,是音乐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民族音乐体现了我国从古至今不同民族的精神和追求。本文就民族音乐理论教学与研究进行分析。
【关键词】民族音乐;理论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一、民族音乐理论教学与研究的联系
民族音乐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客观上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进行民族音乐理论教学时,要学会温故而知新,善于对既成理论进行探索,不断发掘民族音乐理论中存在的不足。在音乐理论教学中,要敢于发现并解决问题,为民族音乐理论的研究提供良好的开端。从二者的联系来说,持续发现问题的理论教学,可以促进研究成果的建立;而理论研究则是凝聚教学成果之精华的过程,为建立我国完整的、独具民族艺术风格的音乐系统提供了依据[1]。
二、民族音乐理论教学与研究遇到的困难
(一)理论教学与理论研究不同步
民族音乐涵盖的种类繁多,施行民族音乐理论教学与研究互补的教学形式,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2]。只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传授现有的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自主研究能力的教育,导致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灌输的境地,从而缺乏对理论进行研究的动力。这就造成了民族音乐理论发展相对滞后,理论与研究无法同步发展的现状。
(二)民族音乐艺术的现状
民族音乐艺术源远流长,是我国音乐艺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族音乐历经千年的发展,融合了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音乐特色,形成了多元化的音乐体系。然而,我国现今的音乐教程中只注重西方音乐文化的教育,而本民族宝贵的音乐艺术并未得到广泛普及。这种民族音乐教育的缺失不利于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理论的健康发展与进步,因此,为了保证我国民族音乐能够艮古不衰,有必要建立一个具有系统性、科學性、独一无二的音乐教育体系[3]。
三、民族音乐理论教学与研究的意义
(一)深化民族音乐的主体意识
民族音乐的良性发展是我国民族文化繁荣的关键,因此我们要加强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民族音乐是本土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和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在民族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主体意识和民族审美观,加强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华夏民族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把培养民族音乐主体意识作为教学重点,坚持不懈的努力定会实现我国本土文化意识的蓬勃发展,长流不息。
(二)深化民族音乐感情的培养
子曰:“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态度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想要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不单单是开设一门民族音乐的课程,唱唱民歌,听听原生态的音响就可以的。第一,要加强民族精神的教育,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民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第二,在音乐教学中,先以体验为主,慢慢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引导学生发现民族音乐的闪关点,领悟民族音乐的内涵,体验民族音乐的情感。第三,还要结合实践,进行民族音乐的普及[4]。进行民族音乐理论教学与研究的创新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仅需要音乐课堂的重点教学,还需要课外的实践与社会文艺活动的配合和支持。经常组织课外民族音乐活动,例如,民族歌舞比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促进民族音乐的普及,使学生更乐于接受民族音乐教育[5]。
要实现民族音乐的良好发展,只靠教师和学生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教育部门、学校制定符合国情的教学规划,从确立教学目标、设置科目到选择教材、进行考试等诸多方面互相配合,使民族音乐教学理论与研究尽快步入正轨, 为实现我国本土文化艺术的发展共同努力,尽可能让我们的民族音乐广泛传播出去,让世界有机会通过民族音乐了解到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
四、结语
宣扬民族音乐,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体系,是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为之努力奋斗的。民族音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多元文化共融”的背景下,做好民族音乐理论教学和研究的创新,发现民族音乐发展中的不足,在课外实践中不断完善,才能迎接多元文化的碰撞,才能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与昌盛。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为了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对学生民族主体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凝聚力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可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包清文.高校民族音乐理论教学改革措施分析[J].音乐时空,2014(09):190.
作者简介:吴玉辉(1974—),男,汉,河北省保定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器乐、民族音乐理论、佛教音乐、道教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