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综合性大学器乐教育探究

    李婉纯

    摘 要:器乐教学是地方综合性大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地方综合性大学教育改革的新形势,进一步提高器乐教学质量,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手段等方面入手,思考与探索高校器乐教学的理论建设。

    关键词:地方综合性大学;器乐;教育;理念;认识

    任何一门理论性质的学科,如果在学科体系和内容上都具备广博的内涵,而在教学上没有采用恰当、合理的方式,因循守旧,就会显露出单调、乏味的教学氛围的弊端。因此,在器乐复合型人才培养艺术实践教学模式中,要拓展教学思维,研究更为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器乐理论课堂的教学效率,实现器乐理论教学目标。

    1 器乐演奏教学有效教学理念

    20世纪,西方音乐文化及乐器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器乐演奏学习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音乐文化对人的心智成长和发展的功用被提升到空前的高度,无数的家庭拥有了乐器,无数的青少年开始学习器乐演奏,社会性的演奏学习热潮也不断推动着演奏教学的繁荣发展。进入2000年后,虽然学琴热稍稍降温,但演奏教学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很多优秀教师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演奏者,很多人展现出了他们极高的演奏天赋。但是,就在这一片繁盛热闹中,演奏教学中长期存在的各种问题也不可避免地显露出来,比如学有所成的人始终只是少数,更多的人在演奏学习中举步维艰,大多数人在演奏学习的不同阶段放弃了学习。其实,在苏联时期就已经有人认识到,器乐演奏教学具有很强的筛选性和淘汰性,在培养和造就了少数天才之后,大多数人最终都遗憾地放弃了演奏学习,他们中很多人甚至终生都不再进音乐厅。

    人们很早就探究了造成演奏学习困难的各种原因,但是,器乐演奏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演奏是一个特殊的心理和行为过程,起源于人的思想情感表现的需要,是人的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最富于感性、同时也最富于理性的工作。器乐演奏学习既是一个情感意念的认识表现过程,又是一个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涉及意识、感觉、知觉、记忆甚至思维、情绪、意志、技能、心理、人格等几乎心理学所有的范畴。器乐演奏的心理行为研究需要涉猎大脑机制的各个方面,但大脑是一个封闭的实体,里面发生的事看不见、摸不着,常常只能通过个人的感觉描述以及人的各种外在表现来推测和求证。并且人与人之间有着鲜明的个体差异,这更给研究演奏心理行为增加了难度。

    2 器乐教学的心理行为教学方法

    由于在教学中,从心理行为角度开展器乐演奏教学常常会引起混乱,所以很久以来人们自然地达成了共识,即器乐演奏和许多艺术门类一样,很多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演奏学习只能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现实中,教师主要关注“领进门”的工作,而不主张过分细究演奏学习中方方面面深层次的问题。他们尽力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仿佛佛教的“直指人心”。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教师中渐渐形成了简洁明了的教学方法。古代曾有记载,琴家成连教弟子伯牙弹琴,师徒相传,经年累月。几年后,伯牙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到了教学的极限,成连只能把弟子伯牙领到东海的蓬莱山上,让伯牙在大自然中自己领悟音乐和演奏技巧中更深的东西。伯牙凭自己的悟性,最终成为了一代杰出琴家,这件事被称为器乐演奏教学的典范,成为千古美谈。但是,在现实中“伯牙”终究是极少数,演奏学习中的“通灵悟性”是大多数人至少在短时间内难以拥有的。如今我们透过社会的考级现象就能看到,成千上万的人考过了初级,却只有一部分人能考过中级,最后高级阶段只剩下寥寥数人。这种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也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能不说带有很大的缺憾。

    自从当代有效教学理念被提出之后,对器乐演奏教学中各种心理行为问题的深入研究就成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命题摆在人们面前。对器乐演奏规律的进一步认识,对器乐演奏教学问题的深入研究,全都被提到了新的高度。演奏教学研究需要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到没有学成的大多数人身上,需要把研究集中到过去那些被认为“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深层次的规律上。

    令人高兴的是,随着心理学研究的细分深化,随着对竞技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行为影响的探究,随着当代中外各种教学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很多研究成果都渐渐触及器乐演奏相近的心理行为领域,使演奏心理行为的研究工作有了更多的参照借鉴,对演奏教学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我们今天学习乐器时,能够方便地拥有标记详尽的乐谱、名家演绎的音像,有系统完整的方法体系作为参照和指南。这就使得我们的学习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错误和盲目的尝试,少花许多时间,少走许多弯路。科学的练习方法不是招之即来、一蹴而就,其本身也需要理解、学习和掌握。为了改善学生的练习方法和优化练习效果,教师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最省事的办法就是每次上课时对学生说“不熟练,回去再练”,这样的老师谁都可以当。而要使学生学会正确地练习则要费劲得多,起码不会比教授演奏技巧更容易。一首乐曲的练习过程与一件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类似,需要经历创意设计—加工制作—质量检验3个阶段,其中设计和检验是最为重要的。设计使我们知道做什么、怎样去做,而检验则使我们对工作的效果有明确的判断。

    3 器乐演奏教学的创造性意识

    演奏学习是对音乐作品内涵和演奏动作行为的认识、理解和学习过程。一般人们听到音乐只是产生愉悦的感受,而学习演奏是更深刻地感受和认识音乐中蕴藏的深妙的思想情感。演奏是对思想情感和相应行为方式的参悟,是潜在灵性的激活,是自我心智和行为与音乐精神的融合。乍看之下,学习演奏只是对音乐的模仿,但事实上并不是这么简单。学习演奏既是心智的提升,也是行为的改善;既是音乐文化的继承,也是行为动作的改良矫正。演奏学习是一个升华精神、提高文化素养同时改变肢体行为的过程。

    学习演奏是学习如何创造性地表现作曲家的思想情感,是学习如何在作曲家的作品中表现演奏者自我。演奏音乐作品是在诠释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同时,附带展现演奏者自我的艺术造诣和个性光辉。演奏家是作曲家思想情感意图的宣讲者,是作曲家的知音,也是对作品的自我感受理解的表达者。演奏者要与作曲家共同创造并实现音乐的美,共同将抽象的美从符号变成现实。演奏家是一个特殊的“工具”,这个“工具”有血肉,有感情,可以美化音乐作品,也可能歪曲、丑化、糟蹋作品。[1]作曲家的思想美感要靠演奏这一中介传达表现,没有演奏,音乐思想就不为人所知。演奏者的作用很重要,但不可能超越作曲家,其只是作曲家的同僚,不是作品、更不是作曲家的主人。演奏家创作音乐作品,始终是按照作曲家的设计图纸进行的。

    演奏学习有不可替代的、巨大的功效,但也不应过分夸大它的作用。我们不能忽略演奏学习对人的负面影响,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音乐与演奏学习的意义只有在正确的前提下才能实现。

    要提高人的精神文化素质、发展人的心智和才能,学习演奏并不是唯一的途径。文学艺术、美术、体育运动及其他有益的活动同样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聪明才智、全面发展人的潜能。对演奏技巧的认识不能片面。技巧的学习不能脱离音乐,要重视音乐对技巧的引领作用。[2]单纯地学习演奏技巧,效果并不好,没有清晰的音乐目标引领,获得的技巧往往是有缺陷的。但是,学界历来反对“片面地”追求技术技巧,又使一些人忽视了对技术技巧的专项训练,他们认为音乐可以神奇自然地解决一切肢体行为上的问题。大量的学习者,犹如龙门下的鱼,向着音乐目标反复地跳,却永远也跳不上去。从某种意义上说,演奏其实没有技巧,技巧只是表面现象。技巧不是手具有的什么优于常人的特别能力,其实质是正确合理运用手的方式。

    4 结语

    要更加深入全面地研究器乐演奏教学规律,不要怕把事情复杂化,复杂到极限,就会回归简单,那时的简单就到达了更高的层次。只有深入地研究演奏学习中的各种问题,才能推动演奏教学各个方面的提高和发展,才能使演奏教育事业繁荣兴旺。

    参考文献:

    [1] 张宏强.浅析当代中国民族器乐发展对策[J].艺术科技,2014(02):236.

    [2] 倪慧娣.浅析如何培养优秀的民族器乐演奏人才[J].音乐时空,2014(01):45-46.

    通訊作者:韩岩岭(1981—),女,黑龙江佳木斯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器乐演奏与教学。

相关文章!
  • 探析后现代技法与中国传统文化

    闰英慧《秦时明月》系列动漫改编自中国台湾作家温世仁先生的同名遗著,该动漫系中国首部3D大型动漫系列片,其将历史与艺术、文化与艺术进

  • 贾樟柯电影中的底层人物塑造分

    张萌【摘 要】贾樟柯是一个来自中国基层的民间导演,他把镜头聚焦在特定环境中的特殊人群,用镜头语言描绘了一个巨大的社会转型时代普通

  • 探析马远《寒江独钓图》对后世山

    李晨曦摘要:马远的作品构图巧妙,善用留白,通过精心的疏密布局,营造一种空灵深远的意境。他所画形象大都经过高度提炼,景物多经过剪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