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巨人》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潘亚丽

    《圆梦巨人》是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在2016年拍摄的影片。影片讲述了孤儿院的小女孩索菲因为晚上看到了巨人而被巨人带回巨人围,在和这个“好心眼儿”巨人相处的过程中,索菲发现巨人国其他的巨人都吃人肉,只有好心眼儿巨人吃自己种植的植物,并把捕捉到的好梦送给孩子们,为了让其他巨人不再吃人肉,索菲和好心眼儿巨人一起在英国女王的帮助下抓住了其他巨人,并把他们投放在一个孤岛上,只给他们植物吃。

    电影在全球50多个国家上映,一经发行,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电影的主题上,蔡琦在“《圆梦巨人》:来自童话世界的人文关怀”一文中,分析了电影所传达出的人文关怀”[1];张丽丽在“人性真、善、美:《圆梦巨人》文学改编电影的主题意蕴解读”中,探讨了电影中表现的人性真、善、美主题。[2]这些研究在关注电影中两个主人公——索菲和好心眼儿巨人一之间的友谊时,都忽略了两个人隐藏在“友谊”之下的另外一种关系,即电影伊始就存在的从属和不平等的关系,索菲从一开始就以一种趾高气昂、居高临下的态度来对待好心眼几巨人,只是这种态度被小心地掩盖着两个人一起冒险的过程中。本文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电影的故事情节、场景设置和电影中人物关系等方面的分析,来研究贯穿于电影的西方中心主义思想。

    一、西方特权视角下的世界

    后殖民主义的批评理论认为,西方人以自己的视角描写非西方世界。这样的视角根深蒂固,他看不到除了西方世界之外其他地区的历史、文化和观念。他所能看到的只是一个完全由西方所统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所有的历史和文化都要符合西方的标准,否则就是落后的、野蛮的。在西方文化中,我们可以发现一种一贯的关注,这就是——把为社会所需要和授权的故事空间安排在西方世界,然后,通过编排、设计动机和故事的发展,把遥远的或边缘的世界联系起来。出现这些地方虽然是故事的需要,但是却是处于附属地位的。这种观念不是产生于作者的预先设计,而是与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认同联系在一起的,而那个文化认同想象自己处在地理所认知的世界里。

    电影的故事情节是在一个英国小女孩索菲的视角下展开的,在小女孩索菲的潜意识中,会不自觉地把西方世界或者英国当作文明的象征。电影一开始,英国的城市在夜里灯火通明,宽阔的大桥和平整的街道上车辆穿梭,处处体现着现代文明的特征。而西方人在描写非西方地区时,总是出现那些想当然的刻板形象,他们对其他地区的介入就是要把文明带给原始的或野蛮的民族,在真正了解其他民族之前,就已经有了“他们”只懂暴力,当“他们”行为不轨时,就可以加以惩罚的设想。“他们”和“我们”不一样,因此就只能被统冶。所以,索菲在白天外出时,看到的巨人国没有水、没有电、没有任何交通工具,除了好心眼儿巨人,其他的巨人包括吃肉块儿的、嚼骨头的、吊人的、吃孩子的、滴肉的、大胃王、吃女人的、血瓶人、屠夫男,以吃人肉为生,不从事生产活动,他们甚至没有房子,席地而睡,盖的是草皮,穿的是布条而不是完整的衣服。他们睡觉的地方堆放着废弃的汽车、火车车厢等东西(暗示了巨人们虏获了很多人类并把他们吃掉了),而这些东西被巨人们当作玩具拿好心眼儿巨人取乐,整个环境呈现出一种荒凉阴暗的状态。由此可以看出,在索菲的眼中,巨人国完全是愚昧无知、一片荒芜的原始社会的状态。当故事的叙述过程与实际的地理空间放在一起,就产生了有关西方位于世界中心,而其他地区都是世界边缘的画面。在这种从地理角度描述的画面中,也有一种同样强烈的信念,认为西方的优势是当然的。这些优势使得西方能压倒那些边缘的、脱离了历史和文明的地区。

    西方中心主义者赋予自己一种特权,按照自己的特定视角来审视世界,他们“对人做出野蛮的/文明的、东方的/西方的、亚洲的/欧洲的、他们的/我们的区分纯粹是任意的,是由大脑创造出来的,尽管表面上是客观存在的,实际上却出自虚构”[3]。通过小女孩索菲的眼睛,欧美国家象征着光明和先进,是世界的中心和文明的来源,而世界上其他未知的地方则充满了黑暗和恐怖,是邪恶、愚昧、落后的象征。即使相对文明的好心眼儿巨人,住的地方也只是山洞,房间内光线昏暗阴沉,各种用具很明显是从文明世界直接带回去的,他吃的东西是他自己种植的一种看起来很恶心,吃起来很难吃的蔬菜。在西方社会的边缘上,其居民、社会、历史和存在代表着非欧洲本质的一切非欧洲地区都落后于欧洲,非欧洲地区是静止的,与世界历史无关的,象征着未知世界的巨人国如此低级、野蛮,既没有发展的潜在可能性,也没有发展的历史过程。与此相对的是英国女王的宫殿,整个宫殿宏伟壮观,即使在晚上也是灯火辉煌,女王的卧室里陈设着舒适的家具和贵重的装饰品,招待好心眼儿巨人的餐厅装修豪华,好心眼儿巨人进餐厅的时候不小心把房顶上的吊灯碰到了,惊慌地问:“天呐,这是什么?”女王的回答则是:“那是路易十四大吊灯。”不管好心眼儿巨人知不知道路易十四,而索菲马上替好心眼儿巨人解释:“真真真的很抱歉,陛下,他从来没有进过房子里。”这种呈现也抽离、隐藏和删除了观察者的真正的权力。仅仅由于力量和西方中心主义精神的联盟,这些观察者就可以从一种看不到的超客观立场就巨人的现实发表观点,就可以用常规的或科学的术语来代替巨人的观点。索菲所看到的巨人国正如西方人眼中的东方“难以理解的(unfamothable)、充满异国情调的(exo tic)的地域,那里是神秘故事的居所,是残酷和野蛮的上演地”[4],而英国,代表了西方,则是文明世界的象征。西方中心主义将非欧洲人排除在文化,甚至白种人的基督教欧洲观念之外,使他们失去自己的特征,只是作为低等生物而存在。

    二、西方文化下的种族优越感

    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在交往的过程中,“由于处于优势地位的文化掌握更多的话语权,甚至掌握着世界通行的话语体系、表述系统,因而他们时常天然地处于主体位置上,而‘弱势文化的主体本身却很难获得文化主体的位置,他们常常是‘客体化的,即使在其主体活动中,常常也缺乏文化自主性”[5]。小女孩索菲第一次和好心眼巨人交谈的时候,尽管好心眼巨人的英语错误百出,但是双方用的都是英语,而索菲毫不留情地指出了他的英语中的错误,在这里,索菲把自己的语言放在主体地位上,认为自己的语言更文明,好心眼巨人说不好英语应该感到羞愧,就语言代表了文化和种族身份这方面而言,索菲在一开始就有一种种族优越感,通过语言表达认为自己的种族更先进文明,进而以这种文化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等视为中心或标准,并以此衡量其他文化模式,所以而以认为好心眼巨人为代表的巨人们是落后、愚昧的种族。索菲以中心话语权力的姿态,使其他话语处于“边缘”“少数”的状态,从而压抑了“他者”自我言说、自我生命表征的权力。而在好心眼巨人和英国女王见面的过程中,英国人在西方文化下的种族优越感就表现得更加明显。好心眼巨人在第一次见女王的时候,女王站在窗前,虽然很紧张,还仍然保持一种高人一等的气质;接下来,索菲要求好心眼巨人说“陛下,我是你卑微的仆人,统领四海的陛下,君王,统治者”,这里好心眼儿巨人在索菲的指示下自称“卑微的仆人,称英国女王为“统领四海的陛下,君王,统治者”,暗示了在英国人眼中,英国女王不但是英国的统治者,对遥远世界的其他人类来说,女王也是所有人的统治者,而女王没有问好心眼儿巨人的任何情況,就坦然接受了好心眼儿巨人的这种问候,直接将好心眼巨人置于低于自己,甚至是低于一般英国人的位置,按照后殖民主义的观点,西方的思想和文化模式以及其文学的价值与传统,甚至包括各种后现代主义的形式,都贯穿着一种强烈的民族优越感,因而西方的思想文化总是被认为居于世界文化的主导地位。[6]在这种思想文化中,西方人以自我为中心,各种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也是按照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人。这种源于西方中心主义的态度通过剥夺对方的话语权,有效地使对方沉默,把差别重新塑造成属性,把文明和落后之间的差异呈现为种族属性之间的不同。

    尽管在面对非欧洲文化时,西方的文化形式尽量是细致的,周密的、包罗一切的,但是它们对非欧洲文化仍然明显的是具有意识形态的、有选择的、甚至是压迫性的,正像殖民时期的绘画,尽管是现实主义的,却充满了意识形态和压迫。在女王设宴招待好心眼巨人的过程中,完全没有考虑好心眼儿巨人的身高,或是巨人国的饮食习惯及用餐的礼仪,以便按照好心眼儿巨人的习惯来用餐,恰恰相反,在对巨人国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展现的完全是英国王室的用餐流程和餐桌礼仪。好心眼儿巨人进入餐厅的方式是在总管的指挥下,小心翼翼地爬进去的,在爬的过程中精神还要高度紧张,注意不要碰到东西,而女王和索菲则是昂首站在餐厅等着好心眼儿巨人爬进来,这种方式本身就说明了女王和索菲的种族优越感:比起巨人来,英国人是更高等的种族,英国文化是更高等的文化。她们不会根据巨人的身高在室外或是其他方便进出的地方让巨人就餐,而宁愿让巨人爬着进餐厅来体会更加文明的英国餐桌礼仪和就餐环境。在这样的关系并不是客人和主人的关系,而是西方与不发达的、消极的非西方世界的从属和低微的人之间的关系。在和欧洲文明接触的过程中,原始人的状况、性格和习惯也会得到不断进步和提升。上菜的时候,也没有人询问好心眼儿巨人喜欢和不喜欢的食物,就要求好心眼巨人按照英国人的方式来用餐,英国人认为自己更加开化更加文明,自己的种族要优于巨人种族,饮食习惯只要按照自己文化进行就好,好心眼儿巨人属于落后的民族,各方面都要向先进的文明学习。西方对于世界上其他种族的判断,并不以全面的了解和认真的调查为基础,而是以满足基于其能满足西方人自大心理的程度而定的,所以,这种判断反映出的正是西方文化下西方人的种族优越感。这种关于异域种族的叙事形式,用好奇心代替了权力的印记。但是,这种叙述与观察都是以西方的文化和意识形态为基础,产生出的异域种族的形象并没有自己的独立意识,只是也只能是西方人的意志的产物。西方可以随心所欲地把他们的幻想和仁慈加到其他的种族的头上,因为这些种族居住在世界的边远地区,没有生活、历史和文化可言。

    结语

    萨义德在《东方学》中谈到西方文化霸权时认为,东方学与丹尼斯-赫依所说的欧洲观非常相似,其核心就是认为欧洲的民族和文化优于所有非欧洲的民族和文化,同时,萨义德也将欧洲的范围扩展到美国,即美国和欧洲的民族和文化优于其他所有的民族和文化。[7]在当今社会,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明显,任何国家已经无法单纯使用武力来一统世界。于是,美国开始重视文化、价值观输出,以谋求文化霸权,最终实现世界霸权。在这种文化霸权思想的指导下,美国在全球范围内输出的文化产品,特别是电影,都植入了西方文化中心和文化霸权的意识,在大众接受的过程中慢慢渗透,向大众灌输并传播这些思想,这也是一种隐形的文化殖民形式。因此,我们在观看美国电影的时候,应当批判性地接受电影中所传达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吸取其中的精华而避免被其中的文化霸权的思想所影响。

    参考文献:

    [1]蔡琦.《圆梦巨人》:来自童话世界的人文关怀[J].电影评介,2016 (22):2 6-28.

    [2]张丽丽.人性真、善、美:《圆梦巨人》文学改编电影的主题意蕴解读[J].电影评介,2017(10):70-72.

    [3]张其学.后殖民主义语境中的东方社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85。

    [4](英)齐亚乌丁·萨达尔.东方主义[M].马雪峰,苏敏,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3.

    [5]王玉国,想象中的他者 后殖民主义文论与电影个例[J].时代文學,2006 (12):127-129.

    [6]孙晶瑶.后殖民主义理论与文学批评[J].文教资料,2007 (32):51-52.

    [7](美)萨义德,东方学[M].王宇根,译.北京: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1999.

相关文章!
  • 电视剧《琅琊榜》的艺术特质初探

    代熙熙【摘 要】电视剧《琅琊榜》热播,产生了“全民追剧”的狂欢。作为最受欢迎的国产精良剧,其无疑具有非常丰富的艺术特质。本文将从情节结

  • 东北水彩画语言地域特色概述

    孙海佳摘要:中国东北水彩画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无论是作品的内容,还是作品的形式均有极大的发展。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 土家族传统建筑的传承与新生

    肖璐摘 要:土家族传统建筑是土家族人的先祖根据聚居地的环境、气候、历史和生态所建,是历代土家人在生产、生活中智慧的结晶,具有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