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琅琊榜》的艺术特质初探
代熙熙
【摘 要】电视剧《琅琊榜》热播,产生了“全民追剧”的狂欢。作为最受欢迎的国产精良剧,其无疑具有非常丰富的艺术特质。本文将从情节结构、戏剧张力、风格创作三方面,初探电视剧《琅琊榜》的特质内涵。
【关键词】电视剧;琅琊榜;艺术特质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5-0140-01被称为“最受欢迎的国产良心剧”的《琅琊榜》,自2015年9月开播以来,一度占据微博热门话题,至今热度仍然未减,网络点播率依然持高不下。在电视剧同质化严重的时代,《琅琊榜》不仅取得成功的收视率,更是引人一遍又一遍重播回味。笔者认为,该剧脱颖而出的最主要原因,是它本身具有的丰富的艺术特质,文章将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一、“明媚”与“黑暗”交织的情节结构
电视剧《琅琊榜》立足于七万赤焰军的“冤”字进行情节雕琢和铺垫。电视剧以主人公江左梅郎为赤焰军的滔天冤情经历的“明媚”与“黑暗”交织的“夺权之路”作为结构,布局中心线索。七万赤焰忠魂的冤死、至亲所遭遇的背叛、从少帅林殊到江左梅郎的身份转变、日日面对挚友却不能相认的苦心相瞒,这些主人公命运的悲剧因素贯穿全剧始终。而在皇权的压制下,面对这千古惨案,郡主的痴情、靖王的坚守、赤焰旧人的坚强团结、静妃的牵挂等温情暖意也贯穿始终。
理想与现实,信任与欺骗,伪装与真诚,在剧中成为了矛盾、冲突的关键词。梁帝与宸妃的“夫妻之爱”、与林燮的“兄弟之情”、与祁王的“父子之情”、与众多良臣贤将的政治理想都毁灭在赤焰军的惨案中。林殊为挚友靖王“夺嫡”是因兄弟情深,也为了赤焰军翻案,更为了立贤君主持清明政治。誉王重用江左梅郎,是为了夺权,但也是真心钦佩欣赏其麒麟之才,求贤若渴。剧中的每一个人物体验,都不是简单的为名为利或为情,而是在信任和欺骗、伪装与真诚的共同建构中起伏不定。这种情节结构所产生的强烈情感撞击效果,是其艺术特质的最佳表现。
二、色彩元素推动下的内在张力
近年来热播的国产电视剧一直以视觉的华丽渲染作为影视剧的主要腔调,依靠炒作话题博取观众的关注度。除却一些“雷剧”不提,就如《武则天传奇》、《花千骨》一类收视率居高不下的年度大戏,也是着重以演员的高颜值吸引眼球,或以夸张的特效制作增加视觉冲击力。《琅琊榜》全剧自然朴实、意境古雅,与之前荧屏上盛行的“阿宝色”画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观众眼前一亮。
在所有的视觉表达元素中,最能引人注意的就是色彩这一造型手段。《琅琊榜》整体色调偏冷,大量采用灰调。主人公梅长苏的服饰大多是灰白色,当剧情达到关键点,背景都是灰暗的冷色调。但皇亲贵族的衣着服饰、宫闱楼阁却华丽炫目,与之形成强烈反差。剧末高潮部分,林殊真实身份曝光,满朝文武大臣支持赤焰军翻案,逼老皇帝承认自己是受奸人蒙骗而误杀忠臣良将。此时殿内的主色调是灰暗的,但在场人物无不是华服彩饰,绚丽夺目,这种色彩上的反差,更显压抑悲壮,烘托主题的同时也突出了该剧内在的人文沉淀。在此,色彩就并不只是用来表情达意的工具了,而是合理地平衡了故事题材和画面色彩,运用色彩冲突来营造危机感、残酷感、悲壮感,逐渐推进矛盾冲突发展至最终的爆破点,增加了故事的内在张力,也使观众形成一定的情绪张力。
三、独具一格的风格化创造
《琅琊榜》是根据海晏同名网络小说改编而成的一部古装传奇剧。故事建立在一段架空的历史背景中,却融合了浓郁的中国风。
单单从该剧的水墨片头就能够看出,剧风淡雅细腻,画面颇具古意。全剧开头,主人公梅长苏素衣飘飘,轻吹长笛,伫立于江上船头,于雾霭茫茫中出场的画面就仿佛是一幅古画。在此之后,剧中的静景镜头也都仿佛是水墨画般的特写,诗情画意跃然屏上,古风古意尽显其中。该剧在场景布置上,如铜钱状龙图腾背景屏风墙、红图腾背景墙、麒麟背景墙等场景都着力体现着传统文化元素。人物服装方面,则更是参考了唐代前的造型风格,可以说是各个历史时期中国风的经典融合。该剧在服装造型上颇费功夫,大到不同人物服饰款式设计,小到纹样设计,剧中“祥云纹”、“回字纹”、“青莲纹”、“龙凤纹”等层出不穷。不仅如此,连剧中人物的发饰也是有所讲究的。该剧中只有梅长苏的发饰是玉冠、玉簪,这与中国的“玉文化”息息相关。玉在中国古典文化中,代表温润、隐忍、高尚、坚贞,有“陌上人如玉,世无双公子”之说。琅琊榜首,麒麟才子,君子如玉,这正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说法。
《琅琊榜》全剧大量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结合古典美学特点,加上古风插曲场景的“画龙点睛”,通过服饰、场景、语言的塑造,不仅保持着“逼真”的视觉冲击,更是使该剧富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文化风格。
参考文献:
[1]热拉尔·贝东.电影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70.
[2]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56.
[3]王金华.中国传统首饰·簪钗冠[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