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寓情感教育于公物爱护
陈雷
摘要:情感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合理利用公物开展多样化活动,为规范学生行为,形成健康情感,构建和谐家校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情感教育?爱护公物?多样化
二年级孩子的心目中对公物已有初步的概念,但是该怎样爱护公物?为什么爱护公物?爱护公物的方式、方法有哪些?看到别人不爱护公物,自己该怎样去做?怎样去劝说?圆满解决这些问题对孩子的情感教育是非常有益的,通过爱护公物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好方法,其好处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一、爱护公物的问卷调查,有助于学生尽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意识是行为的先导。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意识。道德与法治课上,笔者精心设计了一份有关公物的调查问卷,紧扣爱护公物的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一级题目是:“哪些是公物?为什么要爱护公物?你怎样去使用和爱护公物的?”二级题目从班级中的门、窗、桌椅、黑板、图书及柜子、卫生工具、电灯、电扇、电视、讲桌及讲桌上面的物品等公物入手设计成有趣简单的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和生活经验来完成。通过对完成后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大多数孩子认识到:公物是大家的,不能据为己有;公物是给大家使用和分享的,自己使用的公物要爱护,不应该去破坏它们;不爱护公物的行为是不道德、不文明的,会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不方便,爱护公物的行为是光荣的、快乐的,是举手之劳,很容易做到的……活泼生动的爱护公物问卷调查把抽象的“三观”融入具体的身边的物品中,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爱护公物有助于增强集体意识和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以大局为重的观念
很多孩子年龄小,又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有不恰当的地方,孩子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个别同学将讲台上的粉笔拿去当“武器”投来掷去,玩得不亦乐乎;放学后最后走的同学忘记锁门;大白天电灯还亮着,没有同学伸手关掉;图书柜里的图书凌乱不堪,没有同学去整理;卫生工具横七竖八地躺在那儿,孩子们会视而不见,一跃而过……这些现象并不能说明孩子们的思想和品质方面有什么不对,只是表明他们没有正确地认识和理解什么是集体,什么是集体荣誉感,为什么要顾全大局,怎样爱集体和顾全大局。如果老师教导他们时经常喊“班级是我家,荣誉靠大家”的口号,则显得太无力和空洞了。笔者就以班级里的门窗、桌椅、黑板、讲桌、电灯、空调、电扇、卫生工具、教具、图书等公物为切入点,告诉他们公物由学校免费提供给大家使用,方便了同学们学习,帮助同学们收获了知识、快乐、友谊,这些东西属于班级,属于每一位同学。每一个孩子都是班级公物的主人,不仅不能破坏、损伤它们,反而要和大家一起用、一起分享、一起爱护。学校对每个班的公物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如果我们班公物爱护得当,完好无损,摆放整齐有序,那么我们班就会在全校得到表扬,获得荣誉红旗,而这荣誉属于每一位同学。如果我们做得不好,学校会批评我们班,批评老师。你们愿意得到表扬,还是愿意受到批评呢?这样一比较,集体意识和荣誉感就在他们心中产生了,轻而易举地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培养了学生以大局为重的观念。
三、爱护公物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养成节约意识
留心处处皆学问,用心事事能育人。班级里的公物司空见惯,孩子们再熟悉不过了,不会想到每个公物都大有来头。电灯是谁发明的?都用了哪些材料做实验?做了多少次实验才成功的?电是怎样发现的?是谁发现的?是怎样跑到我们班里的?最早的电视是什么样的?海水为什么咸呢?我们喝的自来水是怎么来的?……积极引导孩子们了解它们是大有裨益的,可以激发他们探索事物的浓厚兴趣,引导他们学会思考,锻炼他们搜集资料的能力,使他们能有效地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当孩子们了解到每一件公物从生产制造到投入班级使用的过程,了解到电灯的发明、电的发现、电的传输和安全用电,了解到水的形态、水的重要性、自来水的来历、节约用水等方面的知识后,他们的行为随之改变。有同学看到教室里没有人,而日光灯亮着、电风扇转着、电视机开着时,会主动自觉关掉电源(没有安全隐患),并自制一个温馨的“节约用电”的提示牌;放学了门窗没有关,刮风下雨不仅会淋湿教室墙面、窗帘,还有可能打碎玻璃,有同学会关上窗、锁好门再离开;看到校园洗手池的水龙头哗哗哗地流时,会上前关掉水龙头;看到地上的粉笔还有很长一截能用时,会弯下腰捡起来,吹吹上面的灰尘,放到粉笔盒里;看到破损的图书,会主动用透明胶布粘好,整齐地放在图书角……节约无小事,不经意的举止彰显出孩子们的节约意识,小小的节约种子,在他们心中生了根、发了芽,从小就做文明行为的践行者,将来走上社会也会收获一片赞美和肯定。
四、爱护公物有助于养成乐于助人、无私奉献、互相关爱的精神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些谚语耳熟能详,可有的孩子来到班级摆好自己的桌子、板凳,看见同学的桌子斜了,板凳还在桌子上,他不会想到伸手帮同学摆好;发现同桌的板凳倒了,他不会去帮着扶起来;看到窗户上的玻璃晃动了,他会远远地躲开,俨然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如果不及时引导和教育,那会让孩子们变得自私、狭隘,逃避责任。笔者在班内布置“爱护公物,我最棒,帮助他人,我能行”的光荣榜,把班级里的公物名写在小卡片上。每天只要有爱护公物、帮助同学的好事发生,就让做好事的同学,把所爱护的公物的卡片粘在自己的加分栏内,这样做激发了孩子们爱护公物的兴趣,增强了他们乐于助人、互相关爱的热情,树立了他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主人翁意识。每天进入班级后,你搬板凳我拉桌子,你擦黑板我擦玻璃,摆放整齐,有条不紊。干这些好事,孩子们热情高昂,激情饱满,争着干抢着做,热火朝天,其乐融融,谁也不喊累,谁也不怕脏。这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在爱护公物的行动中彰显无疑。养成并保持这种精神,长大后踏上社会,怎能不令社会更文明、更和谐呢?
五、爱护公物有利于提高对美的认识,陶冶审美情操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是美的。美就在我们身边。笔者经常让孩子们画爱护公物的手抄报、黑板报,这不仅能激发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的感知力,还能提高他们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绿茵茵的草坪、五颜六色的鲜花、挺拔壮美的松柏、玲珑剔透的假山、宽敞明亮的教室、布局合理的教学楼、随風飘扬的五星红旗,五彩的画笔架起了心与纸的桥梁,这些熟悉而美丽的公物被灵巧的小手描绘出来,谁能不被它震撼和折服呢?画好后张贴在班里的展板里,组织同学们欣赏,评选出优秀作品,或贴到学校的宣传栏上,或发到校刊上,或拍成照片发给报社。此外,爱美的同学从家里搬来了美丽的花草,装扮教室。天气晴朗时让花沐浴在阳光里,伴着夕阳搬回教室,和太阳说再见。还有的同学主动照料学校里的花草树木,浇水、施肥、捉虫,花笑了,孩子们也笑了,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综上所述,依托校园和班级里的公物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简单易行,且行之有效的。以上活动为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形成健康情感,构建和谐家校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