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析克莱夫·贝尔“有意味的形式”
高红辰
摘 要:艺术作品与一般物品的性质由“意味”和“形式”两个因素构成,“意味”是“艺术品能唤起某种特殊的感情”“赋予形式以意味的正是这种情感的本质和目的”。这种特殊的情感就是审美情感,这种情感来自于艺术作品。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不关注主题,只关注线条和色彩,关注它们的关系、用量和质量而获得更多更崇高的情感;“形式”即纯粹的形式,特定的形式安排和组合表达了创作者的情感,传达了艺术家所感受的东西。
关键词:克莱夫·贝尔;有意味的形式;品析
一、何谓有意味的形式
英国艺术批评家、哲学家克莱夫·贝尔在其著作《艺术》中提出,“有意味的形式”是艺术作品的本质属性。贝尔认为,“有意味的形式”是指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了我们的审美情感。[1]如圣索菲亚教堂、沙特尔的窗户、墨西哥的雕塑、一个波斯碗、中国地毯塞尚的作品等。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性质。“离开它,艺术品就不能作为艺术品而存在;有了它,任何作品至少不会一点价值也没有。”这个用以区别艺术作品与一般物品的性质由“意味”和“形式”两个因素构成。“意味”是“艺术品能唤起某种特殊的感情”“赋予形式以意味的正是这种情感的本质和目的”,这种特殊的情感就是审美情感,这种情感来自于艺术作品,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不关注主题,只关注线条和色彩,关注它们的关系、用量和质量而获得更多更崇高的情感;“形式”即纯粹的形式,特定的形式安排和组合表达了創作者的情感,传达了艺术家所感受的东西,贝尔看来,每个人都必须通过形式来表达他的现实感,同样,每个人都必须经由形式来表达到现实。
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导论中也谈到,一幅画的美丽与否其实不在于它的题材[2]。鲁本斯的《画家之子尼古拉斯》与丢勒的《画家之母肖像》同样是素描作品但是二者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给人留下了不同的印象。但是,又有谁能证明丢勒不是以与鲁本斯真挚的情感那样来创作此作品呢?鲁本斯将圆头圆脑的尼古拉斯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幅作品中我们看到了无数个隐形的圈圈,头发的卷曲,眼球的形状,圆圆的、鼻头、嘴唇和下巴,侧脸圆润的明暗交界线,两个圆弧的肩膀,甚至连脖子上佩戴的项链也是由圆珠穿起来的;在丢勒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折线,头巾的布褶,颧骨与锁骨的形状,以及犀利的眼球也是由几个折线表现出来。两幅画中对比最强烈的还属人物眼部的刻画,细看尼古拉斯的眼球是圆润的,而丢勒笔下的母亲的眼球是由无数个短横线拼接起来。色彩上,鲁本斯加入了暖色增强人物的结构,丢勒用单色强化画面的情感。两位画家运用各自独特的方式组合起来的线条和色彩、特定的形式和形式关系激发了我们的审美情感。这样的处理方式也可以称作“有意味的形式”。
二、塞尚的功绩
克莱夫·贝尔在书中肯定了塞尚的功绩。他认为,比起任何印象主义画家来,塞尚创作的东西都要伟大得多。他标志着一个运动的开始,他关心的不是制作图画,而是表达自己的形式意味感。他之所以要创造形式,是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实现自己生存的目标——表达自己的形式意味感。他生命中真正要做的不是画出画来,而是实现自我拯救。赫伯特·里德在他的《现代绘画简史》里给予了最为诚恳的描述,他说:“无可置疑,我们所说的现代艺术运动,开始于一位法国画家想要客观地观察世界的真诚决心。”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中也提到,塞尚追求的目标就是这种宏伟、平静性质的艺术。在画中安排了一些通过研究古典作品而学到的形状,连他们获得空间感和立体感的手段也是运用固定的传统规则,而不是重新观察每一个物体。[3]经过无数次实验,他在画中获得了看起来不可能获得的东西。塞尚的作品以风景和静物为主,应当承认,塞尚有些作品不这么容易理解。[4]但在他的静物画(图3)中我们看到了属于塞尚自己的小情绪。
(一)忠于对平衡的设计
首先,整个画面充斥着饱满、肿胀的感觉,贡布里希称之为“色点的杂凑之物”,画面中有十三个水果,两个水果盘,两块桌布,一块窗帘样的衬布,一个水壶,一张桌子。其次,画家对平衡的设计很感兴趣。水果和器皿位于画面的右端,水壶位于画面右边黄金分割线的位置,这一有意识的设计使得画面具备最基础的平衡感与稳定感。水果的摆放更是以不规则的对称展现出来,水壶左右两边各五个水果(如图3-1),水果盘让每五个暂时组成一个整体,但其实两组水果的中心线是7号水果(如图3-1)。每个果盘中我们也都能找到那条中心线(如图3-2,3-3)。虽然每个果盘水果的数量是相同的,但是画家却采用了不同的摆放方式使其达到平衡。如图3-2,通过分析画面,能够看出这组果盘近乎位于画面的中间,水果的摆放塞尚采用的是2:1:2的设计,这样的设计使得画面舒展起来,撑开整个画面。图3-3中水果的设计为1:3:1,这样的设计本应该会显得拥挤,但是画家将其放在右后方,降低颜色的纯度。这样一来,12号水果的纯度接近于背景墙的纯度。退后几步这组水果就成了1:2:1的比例分配。但是无论前者还是后者,它们的比例依旧是左右对称,这种数量上的对称使得画面这部分又形成了一组新的平衡。两个果盘中间有三个水果,两端小中间大形成另一组平衡的整体。桌面上餐巾分别指向相对的方向,由于静物集中于画面的右方,画家有意识地将左边的餐巾放大,形成左大右小的面积对比。画家还通过设计左后方的衬布与延长桌子的长度使整个画面达到平衡。
(二)用色彩来构图
“色彩丰富到一定程度,形也就成了。”塞尚讲到他的画时,经常重复这句话。如果说印象派画家的作品是轮廓线变得模糊的话,而塞尚则是重新恢复或者说是重新建立起轮廓线。塞尚认为“线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间的对比。物象的体积是从色调准确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塞尚沉迷于色彩跟造型的关系,像苹果那样具有鲜艳色彩的圆形实体就是探究他的问题的理想母体,力求获得深度感但不牺牲色彩的鲜艳性,力求获得有秩序的布局但不牺牲深度感,在他这一切奋斗和探索当中,如果必要,有一点他是准备牺牲的,那就是传统的轮廓“正确性”[5]。
以图3-2这组水果为例,首先塞尚对五个水果的固有色进行了有意识的区分。以桔黄色为基础颜色,通过同类色和对比色的添加使得五个水果有不同的色彩倾向但是又没有出这个“团体”中。其次,每一个水果在色块的自由组合下表现出厚重、沉稳的体积感。如果它们不是在白盘子中,并且没有表现出水果的形态特征,很容易将它视为带颜色的铅球或者彩色的铁块等,塞尚用自己的智慧将仅有几百克重的水果表现出了十几倍重的质量。再次,塞尚对水果色块的组合便是贝尔笔下“有意味的形式”。他笔下的水果明暗交界线不够明确但却能看出它的体积感,细看每一个水果色彩极其丰富,亮部的受光與暗部的反光都是用颜色来表现体积,笔触的方向随着物体的结构变化而变化。肉眼看上去它是光滑的、球状的物体。最后,一组水果非常富有节奏性。上文提到这组水果2:1:2的数量比例分配,在色彩关系中仍旧成立。中间的水果纯度最高两边次之,左下和右上纯度最低为了迎合中间水果的“高姿态”。尽管水果盘的透视存在问题,但在这种情况下显得没那么必要了。从这组水果来看,塞尚被称作为“印象主义的坚实派”实至名归。
(三)简化
贝尔认为,简化乃是一切艺术所必需具备的。没有简化,艺术不可能存在,因为艺术家创造的是有意味的形式,而只有简化才能把有意味的东西从大量无意味的东西中提取出来。简化的前提是保留下来的信息形式,必须是有意味的。在认识到艺术作品的形式和熟悉的生活形式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这并不能唤起审美情感,只有“有意味的形式”才能做到这一点。[6]这个过程中,贝尔排斥象征主义只关注再现性成分而不去吸收,肯定后印象主义者的形式变形。塞尚作为后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同样有简化的成分。《静物与窗帘》这幅作品中最典型的简化便是水果的球状,退远处看,有13个球映入眼帘。还有水壶花纹的处理,仅仅几笔色块,却能够看出是一朵朝向前方的紫罗兰花和两朵背对视线朝向后方的中黄色的小花,餐巾也是只通过布褶的形状表现其动势,还有近乎无透视所言的桌面,对事物形式的变形与简化使得画面重点突出,“有意味的形式”得以呈现。
注释:
[1][6]克莱夫·贝尔.艺术[M].周金环,马忠元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4:4,149-153.
[2][3][4][5]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M].杨成凯,范景中译.南宁:广西美术出版,2008:18,538,539,539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