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媒介素养课程“学研用”式教学方法探索
迟晓明 樊帆
[摘 要]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及媒介使用的普及,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通过案例分析进行理论学习”“通过研究加深媒介素养认识”“通过自身指导提高媒介素养”等三方面,对媒介素养类课程的“学研用”式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 键 词] 大学生;媒介素养;学研用;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6-0077-01
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人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媒介的使用越来越普及,同时人们对媒介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媒体接触与使用均处在较高水平。媒体也成为当代青年大学生获取新闻、信息、知识的主要渠道,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世界认知的方式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同时,又因为媒介使用习惯的不当,给学习、生活和健康带来了诸多的不良影响,大学生群体的媒介素养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与媒介素养的提升尤为重要,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包括依托新闻传播学的专业课程,以及媒介素养教育相关的公共选修课及通识课。受专业开设情况的限制,多数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为通识课、选修课。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需要探索的就是什么样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才是适合大学生需要的。我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是被更多关注与实践的,但是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模式并不适应大学生的需求现状。
因此,本文结合《媒介素养》课程的教学实践,依据新闻传播学、社会学、教育学等理论,探索一套“学研用”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新闻案例分析传授相关媒介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信息传播的规律与基本理论常识;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来,对自己日常使用媒介的行为、习惯进行调查分析,进而印证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最后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媒介使用实践中去。增强大学生使用媒介的理性意识,并且反思自身的媒介使用习惯及存在问题,提升大学生群体的媒介素养。“学研用”式教学方法,主要分为几个部分:
一、“学”即为通过案例分析进行理论学习
“学研用”教学方法中的“学”,即为课堂的理论教学,用好案例,讲好理论。随着社交媒体的高度普及,热点新闻事件层出不穷,网络舆情瞬息万变,这些事件在一定时间段内具有很高的公众关注度,也是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大众麦克风时代,大学生对热点事件的观点决定了网络舆情的热度与走势。同时,也会影响其自身对社会的认知视角,进而影响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我们会在媒介素养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抓住这一特点,对时下的新闻事件、热点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及时讲解,从现象中梳理出媒介理论与传播规律的相关知识。这种方法要比单纯的理论讲授教学效果更好,学生更感兴趣,更易于理解、接受。例如,在最近的教学中,通过新闻事件与言论,重点讲授“网络隐私与安全”的内容。该部分教学设计的重点在于案例库的更新、案例的分析模式、学生的参与度、教师讲授内容、涉及传播学理论与媒体规律的知识等。需要通过教学实践,将以上内容进行规范化、模式化处理,形成成熟的课程教学体系。
二、“研”即为通过研究加深媒介素养认识
“研”是研究型教学方法,也是媒介素养教育中研究与教学的结合。一方面,在媒介素养课程教学中,可以通过相关话题设置,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学习研究。例如,“生日报”课题是通过对自己出生当日报纸版面、内容的研究,了解新闻编辑学的常识,加深对报纸媒介的情感;“高校舆情”课题设置,可以通过对近期出现的高校舆情事件进行舆情监测、分析,使学生能了解舆情发展规律,对高校舆情特点及舆情应对存在的问题得出自己的观点与结论。另一方面,媒介素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真实、最新的基础数据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是什么样的,本地区、本学校大学生群体的媒介素养有哪方面的特殊性,需要通过对实地的调查,通过分析数据从而得出结论。在这个调查研究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且能让其看到数据的真实性,从而对自身媒介素养现状有更深刻的认识,更能进一步理解媒介素养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此部分的教学研究工作,重点在于学生研究课题的科学设置、课题研究要求,要注重难度适宜、工作量适度,能达到基本要求,还需要有拓展性,帮助大学生形成理性、深刻的媒介思维。
三、“用”即为通过自身指导提高媒介素养
“用”是指最终将所学内容运用到日常的媒介使用中去。这一部分的影响与实效是潜移默化的,在课堂,更在课外。重点在于课程的教学效果反馈。考虑到大学生媒介素养课程多是选修类通识课,在课外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可以通过课程资源平台、社交媒体等网络形式,加强课程教学的监控;通过新近发生的新闻热点的交流讨论,让学生加深认识与理解,刚刚发生的新闻热点问题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而变动的舆情趋势则能锻炼其对新闻信息的分析理解能力。另外,课程教学改革应该推广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去,通过组织指导相应团学活动,扩大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范围,特别应该加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媒介使用引导。需要进行相应的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媒介素养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可以在课程考核过程中体现效果反馈。
本课程改革要完善“学研用”式的媒介素养课程教学体系。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学研用”媒介素养教育方案,并且在日常媒介素养教学中使用。使大学生在媒介使用过程中增强媒介管理的意識,了解信息传播规律,认识到媒介信息的本质,提升整体的媒介素养与媒介使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