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解读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
张齐雯
摘要: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从产生背景、实现途径、主体力量和理论前提四个方面,对人类解放思想进行了全面阐释。马克思不仅指出人类解放产生于现实的宗教和政治制度,还指出人类解放的实现途径是“彻底的革命”,主体力量是无产阶级,理论前提是“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的哲学。
关键词:人类解放;彻底的革命;无产阶级;人的本质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详细分析了人类解放产生的背景。十九世纪的德国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人民群众受到了宗教和专制统治的双重压迫,从而无法彰显人的本质,这引发了马克思对于现实的宗教和政治制度的批判,从而促使了人类解放思想的产生。不仅如此,马克思还进一步提出了人类解放的实现途径、主体力量和理论前提。
一、人类解放的产生背景
马克思认为:“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1]2这就是说,人在现实中遭受苦难,却无法在现实中得到拯救,所以人只能在精神世界中寻找慰藉。因此,宗教是人遭受现实苦难时的避难所,它让人在精神世界中寻找到幸福、快乐,从而忘记现实世界带给自己的压迫、痛苦。而当我们把视线从精神世界转向现实世界,会看到德国政教合一体制中的另一端即政治制度。当英国和法国废除了君主专制,建立起现代民主制度时,德国采取了折衷的君主立宪制,德国的君主立宪制虽然在形式上是民主的,但其实质还是君主专制。所以,德国的政治制度处于一种“时代错乱”[1]3,从而远远落后于英法的现代民主制度。马克思指出,“政府制度是靠维护一切卑劣事物为生的,它本身无非是以政府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卑劣事物”。[1]4因此,在马克思看来,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是极其腐朽的制度,它维护着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德国人民进行奴役和支配的工具。所以,正如马克思所说:“于是,对天国的批判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1]2
在政教合一的体制下,德国人民在现实世界中遭受着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奴役,而宗教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帮凶,它麻痹着人的精神,使人放弃了对现实世界的反抗,从而巩固了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和奴役。因此,在宗教和专制统治的压迫下,德国人民在现实世界中无法获得幸福、快乐和自由,即无法实现人的本质,所以必须进行德国人民的解放。马克思指出:“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1]16因此,在马克思看来,人类解放与德国人民解放是一致的。这就是说,现实的宗教和政治制度对人的压迫和奴役,不仅促使了德国人民解放的产生,还促使了人类解放的产生。
二、人类解放的实现途径:“彻底的革命”
马克思指出,“因为德国现状是旧制度的公开的完成,而旧制度是现代国家的隐蔽的缺陷”[1]5。德国君主立宪制本质上还是君主专制,所以德国人民面临着德国国王的压迫、奴役,然而,即便是在建立了现代民主制度的英国、法国,剥削、压迫和宗教也依然存在,这意味着现代民主制度依然存在着封建专制的缺陷。因此,英法的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不彻底性,它并没有彻底实现“全人类的解放”[2]463。
因此,马克思写道:“在德国,只有同时从对中世纪的部分胜利解放出来,才能从中世纪得到解放。”[1]16因此,德国要超越英法的资产阶级革命,实现人类解放,就要“从根本上进行革命”[1]16,即“摧毁一切奴役制”[1]16,进行一场“彻底的革命”[1]12。所以,“徹底的革命”是实现人类解放的途径。
三、人类解放的主体力量:无产阶级
在德国,工业运动的兴起,造成了社会解体,尤其是中间等级的解体,这促使了无产阶级的产生和不断壮大,正如马克思所说,“虽然不言而喻,自然形成的贫民和基督教日耳曼的农奴也正在逐渐跨入无产阶级的行列”。[1]15在马克思看来,无产阶级不仅遭受着普遍的苦难和不公正,受到来自一切社会领域的普遍压迫、奴役,他们还没有任何的财产,从而不具有任何的特殊利益,这使得无产阶级成为“一个被戴上彻底的锁链的阶级,一个并非市民社会阶级的市民社会阶级”?[1]15。这意味着,无产阶级没有任何的幸福、快乐和自由,他们体现了人的本质的完全丧失。所以,无产阶级要求按照他们的原则来彻底地改造现实社会,即废除私有制,从根本上废除有产者对无产者的压迫、奴役,从而实现全人类的幸福、快乐和自由。因此,无产阶级是进行“彻底的革命”,实现人类解放的主体力量。
四、人类解放的理论前提:“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的哲学
马丁·路德在德国进行的宗教改革改变了罗马教廷的宗教权威对人的奴役,但却造成了宗教信仰对人更强烈的奴役。因此,马克思提出,“那么哲学把受僧侣精神影响的德国人转变为人,就是解放人民”[1]10。马克思认为要用哲学来战胜人们内心的宗教信仰,祛除宗教信仰对人的思想的奴役,从而将活在精神世界的人们拉回到现实世界中来。马克思指出,“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人”[1]1。因此,人们顶礼膜拜的神是由人创造的,神性不过是人性的一种特殊展现方式。所以,通过对宗教进行批判,人们最终认识到“人是人的最高本质”[1]10。也就是说,“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的新世界观是一种能够将人从精神世界拉回到现实世界的哲学。马克思还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9。因此,群众认可一种理论并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理论就能够成为一种改变现实的力量。因此,马克思指出:“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1]16这表明,在马克思看来,只有坚持“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的哲学,才能激发起无产阶级进行“彻底的革命”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充分发挥无产阶级在“彻底的革命”中的主体作用。因此,坚持“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的哲学,是实现人类解放的理论前提。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从德国政教合一的体制出发,揭示了现实的宗教和政治制度无法让德国人民获得幸福、快乐和自由,即无法实现人的本质,从而阐明了人类解放产生的必然性和重要性。马克思还进一步阐释了实现人类解放的条件,即坚持“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的哲学,充分发挥无产阶级的主体作用,从而进行“彻底的革命”。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的人类解放思想虽然带有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但是马克思对于无产阶级的关注以及对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阐述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