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南省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建议

    张德轩

    河南省人民政府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启动新一轮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省政府参事室根据这一工作部署,组织调研组,深入河南省部分市縣乡村,走访群众、教师和学生,并与省市有关部门进行座谈,分析、了解河南省农村中小学布局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现状

    (一)农村“麻雀小学”现象严重

    近几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河南省农村教育呈现出此消彼长的状态,一方面农村人口外迁,生源减少,催生了“麻雀小学”;另一方面市县城区学校建设滞后,大班额现象严重,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农村学生急剧减少,“麻雀小学”在困境中坚守。卢氏县28处教学点因无学生停办,1人1校教学点已达109处;具有100多万人口的平原大县新蔡,小学307所,100人以下的120所,50人以下的52所。这些“麻雀小学”大量占用了教师编制,有的地方生均成本已达到年10万多元。坚守在“麻雀小学”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和农村扶贫攻坚困难户子女,这些孩子没有学过英语,不会唱歌打球,没有机会学习计算机知识,教育质量令人担忧。

    (二)农村教育投入的效果不很理想

    随着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农村过去是学校破旧人气旺,现在是盖起楼房没有人,更换的新课桌凳和电教设备因为学生不断减少而闲置。投入越来越多,学生越来越少,投入不足与资金浪费并存。调研组在豫西南地区甚至发现不少投入几十万元的教学楼刚一竣工就没有学生,有的只剩下几个或十几个学生。

    (三)农村有膳食服务的民办学校大受欢迎

    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力涌入城镇就业,河南省农村出现了留守老人照顾留守儿童的现象,而且随着留守老人年龄的增长,照顾孩子愈感力不从心,他们盼望着教学质量高、生活服务优的全寄宿学校的出现。调研组在豫南一带调查发现,河南省及江苏、浙江一带企业家与当地政府合作,以民办或民办公助形式开办的全寄宿学校发展迅速,并带来了苏浙一带先进的教学理念:一是小班教学,课程开设齐,教学质量高;二是“全封闭式、保姆式管理”,学生一天到晚有人管,晚上睡觉还有老师作伴,家长放心;三是学校的饭菜吃得好,价格能接受,回家还有车接送。不少学校针对留守儿童聘请心理咨询老师,开展音乐、美术、舞蹈、航模等课外活动,留守儿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全寄宿的民办学校瞄准了农村公办学校服务不足的空档,解决了留守老人照顾留守儿童的困难。全寄宿的民办学校学生享受“两免一补”,拨付生均公用经费,有些地方派出公办教师,膳食服务收费没有超出群众的承受能力,学校靠服务自求发展,以比较高的教学质量、服务质量取胜于公办寄宿学校,得到了群众的欢迎。

    (四)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农村小学师资匮乏相当严重,特别是音乐、体育、美术、英语学科专业教师极度紧缺,小学低年级大多1人包班,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即便如此,乡村小学还要面对优秀教师的流失问题。农村教师待遇低,生活困难,工作量大,“厌教”现象十分普遍。全省各地中小学教师编制普遍吃紧,然而教师补充机制却不健全,还存在在编不在岗现象,不少县区有编不补,依赖全省特岗教师的招录。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中小学空编4.3万个,临时聘请代课教师5.63万人,挤占中小学公用经费6亿多元。

    二、思考

    (一)农村教育质量不高是学生流失的根本原因

    据部分农村教学点老师反映,学生越少反倒越难教,冷清的课堂让教师授课难以进入状态,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根本用不上,相互竞争的课堂效果出不来。“麻雀小学”根本无法配备教师开设体、音、美、计算机课程,素质教育难以开展。同时学生越少,教学质量越差,又加剧学生的流失,形成恶性循环。2015年河南省教育统计公报显示,全省小学年招生170万人,高中中专招生100万人,小学到初中流失近70万人。

    (二)城镇化进程是农村学生减少的时代背景

    农村的孩子到哪里去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大量农民进城务工,跟随父母进城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多,有一部分家长在城里买了房子,即使没有买房,越来越多的家庭宁可付出较高的“开销”,也咬牙租房送孩子到城里读书,接受城市的优质教育。将农村小学大量自然消亡归咎于教育行政部门,并不客观,也不正确。农村人口减少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及社会变迁的必然结果,城镇化进程和农村人口转移才是乡村小学减少的时代背景,富裕了的农民对优质教育的追求,第三代农民工想融入城市才是直接的推手。

    三、建议

    (一)重新制订农村学校的布局规划

    河南省的城镇化率到2020年将超过50%,全国将超过60%,表面上河南省农村还有6000多万户籍人口,但实际上常住人口不到4000万。为此,建议将全省1300多万中小学生的总数按照县城以上承载50%~60%(初中学生的70%)、乡镇承载30%、农村承载20%的思路重新进行规划建设,在实施过程中还应考虑全面两孩政策形成的需求,且在“十三五”前三年完成这一规划编制。建议将乡村两级6+3办学模式,即小学6年在村,初中3年在乡,改为3+6模式,即小学3年在村,小学高年级及初中6年在乡,农村小学改成教学点,腾出来的校舍全部改建成公办幼儿园和行政村级公用设施。

    (二)在县城以上大量建设中小学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建议把中小学校建设作为县城提质扩容提高人口承载力的巨大抓手,作为发展第三产业的推动力量去抓。各地要以社区为单位,新建扩建改建城镇公办中小学,大量增加学位的有效供给,敞开接受农民工子女入学,取消任何限制,确保每个县城承载其中小学生总数50%~60%奋斗目标的实现。

    (三)乡级建设寄宿制学校

    建议将乡镇直属初中小学及少数的农村300人以上大校按标准化全部建成寄宿制学校,配齐教师及生活服务人员,开全课程,配足各种教学设备,全省实施的营养餐改善计划在乡镇以下全部改成免费“午餐工程”,取消加餐。寄宿制学校是留守儿童爱的家园和亲情的乐园,让孩子们吃到好的饭菜,学到扎实知识,得到亲情照顾,健康成长,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唯一出路。

    (四)以提供免费膳食服务推动布局调整

    据估算,到2020年全省1300多万中小学生中大约有500万在乡镇以下学校就读,其中200万人在行政村学校就读,这些孩子基本上是农村留守儿童和扶贫攻坚困难户的子女。省政府对中小学生已经投入了学生营养餐计划、贫困寄宿生生活补贴、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等项目上千亿元。从未来社会发展形态和从扶贫攻坚的实际看,财政发挥兜底作用,向农村为数不多的中小学生提供免费膳食服务,实现真正意义的“义务教育”,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而且兄弟省区已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

    (五)切实提高农村青年教师的待遇

    一是省政府要加大特岗教师招聘力度,各县区大量招聘高校毕业生充实基层教师队伍。二是培养全科教师,推广复式教学。三是提高待遇,青年教师到乡镇以下工作取消见习期,提高乡镇教师工作补贴标准,职称晋升倾斜基层,建立教师荣誉制度,并采取更加优惠灵活政策吸引大学生选择教师职业。四是将全省公共保障房的政策延伸到乡镇,为乡镇干部、教师、医生和农业技术人员解决工作用房,加大教师周转房建设力度,并且全部建在乡镇政府所在地。让青年教师在乡镇具有满足感与获得感,青年教师才能招得来,教得好,留得住。

    (作者系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驻马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相关文章!
  • 以“六抓”促“六化”建设,提升红

    胡平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6-051-01摘 要 共产党员服务队作为党员队伍的先锋队,规范党员服务队管理,

  • 清代道光时期南苑内部管理的整

    刘仲华道光十八年(1838)三月二十七日,道光帝在南苑例行行围后,发现苑内牲兽稀少,大为恼怒:“围猎之时,一无牲畜,尚复成何事体?”[1]立即

  • 房价对家庭商业性医疗保险需求

    张倩 蔡文祺摘要:本文采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微观上研究了房价对家庭商业性医疗保险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房价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