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视唱练耳教学方法的优化与创新思考
摘 要:在现代高校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音乐教育成为了渗透素质教育理念的主要途径,引起了各个高校的重视。在音乐教学中,视唱练耳是一项基础内容,兼具理论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在高校教育的发展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达到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提高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目标,很难使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创新能为教育发展提供原动力,这就要求高校音乐教师优化和创新视唱练耳教学方法。本文围绕高校视唱练耳教学方法的优化和创新路径展开一系列的思考。
关键词:高校;视唱练耳;优化方法;创新路径
0 前言
在高校音乐教育体系中,视唱练耳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主要途径,这门课程能分成两个部分,即视唱和听音。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仅应该向学生传授节奏、旋律、音程、识谱、辨音、和弦连接等基础性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形成乐感、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这就体现出了高校视唱练耳教学的重要性。因此,音乐教师应该树立清晰的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将更多的创新理念融入教学方法,从而达到增强视唱练耳教学有效性的目标,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
1 高校视唱练耳教学方法创新的意义
传统的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形式和内容比较枯燥和单一。例如,大多数教师会将钢琴作为教学工具,带领学生开展听音和辨音的练习。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降低学生对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信心,对构建高校特色化课程形成较大的阻力。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在视唱练耳方面的研究时间较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这个角度来看,创新和改革高校视唱练耳教学方法已经成为一种教育发展趋势,不仅有利于培养更多复合型的优秀音乐人才,还能提高高校音乐课程教学体系的完善化程度。因此,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对视唱练耳教学方法的创新,将其意义充分发挥出来,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音乐教育,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学习能力。
1.1 提高教学内容的丰富程度
有效的视唱练耳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两个方面的能力,即“唱”和“听”。首先,“唱”对音乐专业的学生而言,是基本功,优美的旋律不仅需要具备歌词和音符,要想引起更多共鸣,还需要投入感情,并将其表达出来;其次,针对“听”,要想把握曲谱的节奏感以及曲调,就需要仔细聆听。在“唱”和“听”的转换中,提高教学内容的丰富程度,使教学氛围更加生动。
1.2 提升学生音乐表现力
从音乐专业学生的角度来看,视唱练耳是必修课,也是夯实音乐基础的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还对学生开展情感培养。在创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优化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学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的乐感和视听锻炼上,给予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选择曲谱和声部。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其音乐表现力。
1.3 增强音乐教学的可操作性
音乐理论是视唱练耳的基础,二者之间密不可分。“唱”和“听”作为视唱练耳的两个重点组成部分,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才能将所掌握的音乐理论知识融入所学习的音乐。视唱练耳创新教学不仅有利于通过学生的反复哼唱,概括乐理知识,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记忆和综合分析能力。
2 高校视唱练耳教学现状
2.1 课程设置
在高校中,视唱练耳课程体现出较强的双重性,即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从当前这门课程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设置情况来看,各个高校逐渐提高了对其的重视程度。在普通的音乐专业中,开课时间超过两年,并且保证每个星期都开设两个学时的教学。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会延长授课的时长。这体现了高校对视唱练耳课程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
2.2 教材选择
当前,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统一高校视唱练耳教材。一般情况下,都是各个高校根据自身的院系设置以及教师的教学定位选择教材。从这个角度来看,在教材选择方面,给予了高校足够的自主选择的空间。比如由中国音乐学院组织编写的《视唱练耳》的分级教材、由西安音乐学院组织编写的《视唱分级教程》等,都在不同的高校中得到了应用。另外,还有一些学校针对视唱练耳这门课程使用的是校本教材,也就是结合本校的实际教学情况自己编写的教材。
2.3 师生定位
与其他音乐类课程相比,在视唱练耳课程中,学生之间存在较强的差异性。在同一个课堂中,会存在音乐背景、音乐基本功、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很多教师强调自身的主体性,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师通过单向知识传输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从角色定位的角度来看,体现了主动和被动的关系。而实际上,一些刚刚进入高校的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没有基本的把握,无法从单独的角度感受音乐的灵动性。教师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理解和感受音乐的概念和风格。如果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视唱和听辨,很可能就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时间内,通过视唱练耳教学能使学生接受的技術和感受的情感具有局限性。
2.4 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高校视唱练耳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是集体授课模式,将一架钢琴和一台计算机作为教学工具,带领几十个学生在教室中学习,以教学场景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这样的授课方式缺乏创新性,教师以单一的方式带领学生开展视唱练耳教学,很容易打消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另外,教师一味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无法达到激发学生音乐情感的目标。
3 高校视唱练耳教学方法的创新路径
3.1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
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教育阶段,教育环境也得到了革新,信息技术作为一项工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视唱练耳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作为要素,为学生建立数字化教学模式,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数字化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硬件和软件。硬件方面包括调音台、声卡、MIDI键盘等,软件方面包括音频剪辑软件、音乐制作软件等。在学生提供充足教育资源的前提下,教师应该对其进行合理利用,充分发挥教学优势。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减少教师和学生对钢琴这种单一伴奏形式的依赖,从而为视唱练耳教学提供更多的可能。信息技术能将多种教育元素融合起来,比如音频、动画、视频等,使得“听”与“唱”的要求同时得到满足,乐谱、文字之间可以相互转换。教师运用音乐软件不仅能降低学生视唱的难度,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 促进乐理知识与视唱练耳有机融合
乐理知识侧重于理论和技能,而视唱练耳侧重于实践,使学生的音乐素质和才能得到提升。将二者有机融合,能创作出更加具有艺术性的作品。在“听”和“唱”的环节中所感受到的旋律、调式或者力度,都体现出了较强的视唱乐曲的融合性。在单调的乐谱中加入具有跳跃性的音符,就形成了旋律。[1]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旋律是一个重要模块。当开始学习音乐时,学生会模唱,在掌握一定理论的基础上,进入练耳听写阶段,学生综合调式、记谱、力度的调节,就能进行旋律听写。乐理知识与视唱练耳对音乐课程的学习都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培养学生的音乐认知和鉴赏能力的重要渠道。
3.3 开展多元化视唱练耳教学活动
传统的高校视唱练耳教学活动过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辨和视唱能力,却没有意识到发声方式和技巧以及呼吸技巧的重要性。从比较简单的角度来看,传统的教学方式忽略了视唱练耳的综合性以及多元化特点。高校音乐教师要想达到理想的视唱练耳教学效果,向学生传授视唱技巧,就应该运用多元化的方式带领学生开展发声、气息等方面的训练。科学的呼吸方式以及平稳的气息能使学生的吐字和发音更加清晰和准确,使音乐作品的表达更加完美。正确的发声不仅能使学生的音域得到拓展,还能保护其咽部。[2]因此,教师在开展视唱练耳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正确认识各个音乐学习要素之间的关系,从综合性的角度开展教学。另外,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教师不仅应该重视技能训练,还应该培养学生形成音乐的感知能力,使其能更好地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表达出来。教师可以在平时带领学生多欣赏、评析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作品,也可以在教学中融入一些国外的音乐作品,向学生介绍一些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和创作背景等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培养学生形成音乐鉴赏能力的同时,使其掌握更加丰富的相关内容。
3.4 融入丰富的教学内容
要想创新高校视唱练耳教学方法,就应该重视在教学中融入更多更丰富的教学内容。从教材选择的角度来看,不应该将教材作为唯一的工具,而是应该结合教学目标,选择更丰富的音乐内容,兼容其他音乐文化。[3]例如融入民间音乐素材,能使学生了解更多民族音乐的特色,并逐渐形成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融入西方音乐素材,能使学生从更大的范围接受视唱练耳训练;等等。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视唱训练中融入更多20世纪的新音乐作品以及更加多样的流行音乐。流行音乐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和普及性。教师通过融入丰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輕松的音乐氛围,能促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产生共鸣。
3.5 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主要指的是从全面性和整体性的角度来评价“教”与“学”这两个环节,将教学的过程和结果结合起来,进行价值判断,具有关键性的激励、导向以及诊断作用。在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评价主体,并通过量化分值来表示。[4]这就使得教学评价不仅单一,而且流于形式,无法将教学评价的功能体现出来。因此,在创新理念指导下,教师应该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将学生自主评价和学生间互评纳入评价体系。通过学生间互相评价,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视唱练耳的表现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其他学生身上学习优点。[5]通过不同主体的评价,教师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更加深入的掌握和了解,从而将其作为主要依据,调整视唱练耳教学方法。学生在自主评价中,能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和改进。
4 结语
在高校教育体系中,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类课程,是向学生渗透素质教育理念、提升其艺术素养的主要途径。教育要想得到发展,就需要依靠创新的力量。针对高校视唱练耳教学内容和目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促进乐理知识与视唱练耳有机融合,开展多元化视唱练耳教学活动,融入丰富的教学内容,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通过本文对高校视唱练耳教学方法的优化和创新路径展开的一系列思考,希望能为增强高校视唱练耳教学有效性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 李春琪.视唱练耳教学中融入视唱音乐会的创新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9(14):46-47.
[2] 梁栋.地方高校视唱练耳的教学现状分析及教学改革路径研究[J].北方音乐,2018,38(13):209.
[3] 肖雅.“微课”在高校音乐学专业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改革与应用研究[J].艺术评鉴,2018(10):114-115.
[4] 胡家玲.试析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的创新措施[J].黄河之声,2017(20):34.
[5] 林久平.体验式教学在高校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黄河之声,2019(04):98.
作者简介:黄爽(1983—),女,福建福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