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愿与形式研究
晁昊拓 王可 周未轶
[摘 要] 通过浙江省安吉县农村居民参与安吉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意愿与形式调查,对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愿与形式进行了探讨。通过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对样本数据进行观察,得出结论。结果表明,对政策了解程度越高、对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宣传的了解程度越高、较高受教育程度(初高中、中专及本科学历)的、长期居住当地的年轻人的居民越倾向于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对农村居民提出关注生态讯息,培养主人翁意识;弘扬志愿精神,增添生态新动力;完善村民自治,建立沟通渠道等建议。
[关 键 词] 农村居民;生态文明建设;安吉调查
[中图分类号] X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6-0016-04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开幕式上提及生态文明建设时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其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最早是由习近平同志在走访浙江安吉余村时提出的。这一理论为安吉县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安吉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乡镇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代表。
然而,在前期的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尽管安吉生态文明建设已处于社会的前列,其公众参与方面依然存在许多不足,并且这一情况并非只在安吉存在,乃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通病。本文调查安吉县农村居民对生态文明建设参与的意愿度与形式,深入了解农村居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看法与态度,挖掘影响居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意愿的因素,并寻找存在这些因素的关键点和彼此之间的相关联系,掌握安吉县居民现今面对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过程中的担忧问题并结合当地有关企业和政府意见提出有关建议。
对农村居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愿与形式调查,是为了营造农村居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氛围,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同的发展,这将有利于提高居民与政府的满意度。居民参与是解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只有发挥居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推动民间组织、企业支持政府相关政策,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才能实现环境与经济发展“双赢”。本文选取“两山理论”发源地浙江省安吉县作为研究农村居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载体。
作为全国最早开始“生态县”“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创建的县域之一,浙江省安吉县成为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推广与理论分析中高频出现的明星样本,甚至被赞誉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吉模式”,是研究居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范本。
二、研究设计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经过调查,安吉县一共划分为包括递铺街道在内的8镇3乡4街道共15个行政区域。为了使调查对象更具代表性,本文从安吉县人民政府网站,依据《关于2015年度“中国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考核验收结果的公示》,选出11个优秀的村镇样本。又以地理位置、村民人口数、户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等条件,筛选出与优秀样本地理位置相近、村民户数较近、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未达精品示范村要求的村镇,共计26个村镇,最终确定应调研的各个村镇的名单。用各村的户数叠加样本量计算公式,计算出各村的计划发放问卷数量。
此次调查中,纸质问卷共发放2041份,回收问卷数量为1643份,经过筛选出的有效问卷计1609份,最终的有效回收率为78.8%。
2.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内容就浙江省安吉县农村居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愿与形式进行了调查,调查前说明了调查目的和保密原则,采取现场收回或电话记录的方式。
(二)调查结果
在本次的问卷设计中,共分为两大板块:1~5是关于居民的基本信息的,6~23则是从不同角度对居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的说明。
通过表2-1的数据可知,在有效回收的问卷1578份中,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时间、对生态文明政策的了解程度均具有一定的覆盖面。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部分问卷回答的汇总
问卷的1~5是关于居民的基本信息的,6~23则是从不同角度对居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的说明。从调查情况来看,精品村的居民对生态文明政策的了解程度高于非精品村,精品村中有八成的居民对生态文明政策有一定的了解,而非精品村中有约六成的居民对生态文明政策有一定了解。从总体上看,安吉县的生态文明政策宣扬程度较好,但非精品村居民还有一定的提高。
对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认识性上,七成左右的居民认为生态效益较为重要。对传播生态文明教育模式,广播及电视、宣传手册是首选,精品村的居民偏好讲座,非精品村的居民偏好公告窗宣傳。说明对不同地区的生态文明政策宣传方式需要有一定差异,适时作出改变。对发展安吉县经济产业的选择上,旅游业受到了近八成居民的支持,说明发展旅游业来发展安吉县经济是众望所归。
(二)相关性分析
1.基本信息
我们发现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式有多种多样,经过调查和筛选,选定了包括“每年支持生态文明建设费用”在内的八项参与安吉生态文明建设形式作为因变量,并选定年龄、受教育程度、居住情况、对政策了解程度四项基本变量作为自变量,经SPSS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对其进行差异比较,从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一些因素对居民参与某些类型的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形式较为显著。例如,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对参与基层村民自治的意愿有显著差别,但对观看安吉新闻频率、垃圾分类等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一些因素对多项生态文明建设形式有显著的影响,说明他们是影响居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意愿的重要因素。
通过相关性分析,我们大致把握了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程度。进一步通过回归分析,我们可以寻找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可以根据自变量的变化预测对因变量的影响水平。以年龄、受教育程度、居住情况、对政策了解程度四项为自变量,以“每年支持生态文明建设费用”等八项为因变量,对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所得系数可以准确把握自变量对应变量的影响大小,从复杂的变量中准确地找出本质联系,从而为安吉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合适的建议。
我们得到了参与基层村民自治意愿的回归方程:F=5.60-0.821x年龄,从回归方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年龄系数为1.221,并且在5%的水平下是显著的,说明年龄越大,参与基层村民自治意愿程度越高。相较于年龄段较高的居民,年龄段较低的居民更有着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说明在现代的教育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注重家乡的发展,积极参与村民自治,为安吉的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
从上表我们得到了反映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及建议的意愿的回归方程:F=0.848+0.729x对对策的了解程度,对政策了解程度的系数为0.729,并在5%的水平下显著,说明对政策了解程度越深的居民,有更强烈的意愿反映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对政策越了解,意味着居民能更加深入地理解现有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找出其中的不足,发现缺点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因此,在进行生态文明政策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政策的宣传,让更多的居民能够参与其中。
从表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回归方程:F=2.207-0.374x年龄+0.416x受教育情况+0.221x对政策了解程度,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受教育程度与对政策了解程度对观看安吉新闻频率的影响是正向的,意味着受教育程度越高,对政策的了解程度越深,居民更有意愿观看安吉新闻,观看新闻频率越高。但其中,对政策了解程度在1%的水平下显著,而受教育程度并不显著,说明虽然公式中对政策了解程度系数小于受教育程度系数,但它对居民观看安吉新闻的影响更为显著。对年龄因素来说,其系数为负,说明年龄段越低的居民对安吉新闻的关注程度越高。
从上表中得到回归方程:F=1.277+0.044x居住情况,居住情况系数为0.044,居住情况对作为志愿者无偿参与安吉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是正向的,说明相较于短居于安吉的居民,长期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对安吉更有责任感,更愿意为安吉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从上表中得到回归方程:F=2.362-0.073x受教育程度+0.062x居住情况,从回归方程中可以看出受教育程度对作为志愿者无偿参与安吉生态文明建设有负向作用,居住情况对居民作为志愿者无偿参与安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正向作用。受教育程度越高,居民反而并不愿意参与志愿者活动,以志愿者等无偿形式的生态文明建设形式在教育程度较高的居民中作用并不好。而居住情况的系数为0.062,说明越常居住在安吉的居民越愿意参与志愿者活动。
从上表中得到回归方程:F=0.362+0.753x年龄,从回归方程中可以看出,年龄的回归系数为-0.123,说明年龄段较小的居民较年龄段较大的居民更愿意劝阻破坏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年轻人对这一方面更充满责任感。
四、主要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根据调查数据和相关性分析发现:对政策了解程度越高、对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宣传的了解程度越高、较高受教育程度(初高中、中专及本科学历)的、长期居住当地的、“90后”与“80后”的居民越倾向于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同时,居民更愿意以发展旅游业的经济形式,参与基层村民自治、反映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及建议的政治形式,宣传手册与广播电视和网络的生态文明教育模式、主动向他人宣传本村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的文化形式,选择自行车或电瓶车以及公共交通出行、选择精简包装的产品、劝阻他人破坏公共财物的社会形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对用经济支持当地生态文明建设、观看当地新闻的政治形式,作为志愿者无偿参与安吉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形式以及垃圾分类的社会形式来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度不高。
(二)建议
居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社会新面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关于农村居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是在政府实行政策的合理性下对当下居民可进一步改善认知和行为的补充。具体建议如下:
1.关注生态讯息,培养主人翁意识
生态文明建设同其他建设一样,是一个逐渐完善和发展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的含义也是会随着人们的实践过程而发生改变的。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每一个居民,都不该脱离时代的潮流,要时刻关注生态讯息,了解国家乃至国际有关生态的动向。以前我们常常认为保護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等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部内容。然而,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它所包含的内容远不止这些,例如,各类新型生态农场、生态渔场、生态养殖场等。因为生态文明建设是和每个居民息息相关的,我们为它出一份力,也能从中获一份益。
2.弘扬志愿精神,增添生态新动力
民众应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认真履行公民义务,体现公民的社会责任。大力倡导志愿精神,积极参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志愿活动。建立了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的环保志愿者工作机制,积极开展绿色生活进万家活动,向辖区居民入户宣传低碳、环保生活理念。以道德模范、环保达人为主体的生态文明志愿者们,通过讲述个人如何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式,进入企业、社区、学校、机关传播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理念。
3.完善村民自治,建立沟通渠道
村内要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沟通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桥梁,有效的沟通可以使政策的执行变得更为便利,所以希望居民可以积极主动与政府进行沟通。居民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不竭动力。只有当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居民的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生活理念的时候,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郭占恒.“两山”思想引领中国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7,33(3):20-25.
[2]林永然,陆根尧.产业生态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互动发展研究:以浙江省安吉县为例[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6,32(1):23-29.
[3]丁田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4).
[4]张夺.生态文明理念引领下的生态文明建设[J].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6(2):15-19.
[5]赵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公民主体参与问题的思考[J].才智,2017(8).
[6]张凤.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公民参与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
[7]刘艳云.绿色发展中的区域生态文明共享机制研究:基于湖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实践启示[J].地方治理研究,2017(3):71-80.
[8]王圣祯,崔歌.浅谈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保障[J].民营科技,2017(8):236-237.
[9]乔永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24-29.
[10]胡广.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消费导刊,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