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衔接

    【摘要】音乐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浸染积淀的过程,但由于教育体制的原因,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与高等音乐课程各成体系,彼此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和衔接,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有序培养和提升。基于此,本文以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联系为切入点,分析了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之间的脱节现象以及两者衔接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新时代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衔接对策,以期促进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公共音乐教育;衔接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音乐能力与审美情趣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我国音乐教学改革已进行多年,但大多是围绕某一教学阶段所进行的研究,而对于音乐教育在不同学龄阶段的连贯性与衔接性缺乏必要关注,这就使得中小学与大学音乐课程设置缺乏全面、系统的规划和安排,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积极研究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衔接对策,对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联系

    根据心理学和教育学规律,音乐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学生音乐素养能力、音乐审美趣味以及音乐价值观的培养也需要经历学前、小学、中学、大学几个不同的阶段。不同阶段的音乐教育虽然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呈现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连续变化过程。正与人的成长过程具有整体性一样,音乐教育也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中小学音乐教育与高等音乐教育虽然分属音乐教育的两个不同阶段,但音乐教育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中间不应出现人为的割裂和断层。

    二、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脱节现象分析

    (一)教育内容脱节

    根据新课程标准有关要求,音乐教育要在坚持学科综合性的基础上,将弘扬民族音乐艺术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提高对多元艺术文化的理解能力,长大后为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音乐文化贡献应有的力量。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虽然只是基础音乐教育,但内容体系比较丰富,基本涵盖了音乐、社会、民族、历史民俗等与音乐相关的各个方面,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达到新课标所提出的“理解多元艺术文化”这一要求。但是,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内容结构却比较单一,尤其是缺少人文社科相关的内容,导致大学生难以形成多元化的音乐素养,可以说,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教育内容上是有一定脱节的。

    (二)教育理念脱节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吸引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机会、打好基础。同时,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鼓励创造机会挖掘学生的潜力与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中,甚至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把民族音乐发扬光大。与此同时,高校的音乐教育却体现出教育理念不清晰、教育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很多高校的音乐教育仍旧在沿用老旧的知识理论,不重视对学生音乐技能,尤其是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再次,高校音乐教学非常重视增加多元文化,但却对传统优秀音乐文化的传承有所忽视,在优秀民族文化传承方面有所不足。

    (三)课程体系脱节

    在中小学中,音乐教育课一般是以小班为单位开展的,在中小学升学压力较小时,尚可保障充足的授课学时,但在高中阶段,音乐课的学时往往得不到保障,学校、师生对音乐课的重视也有所不足,音乐课沦为对主要科目的补充。在大学阶段,相当一部分院系的音乐课程是以大公共课程的形式存在的,学生个体的参与性不强,教育效果也不够理想。可以说,在课程安排、学时设定上,从小学、初中再到大学,音乐教育尚未形成一个稳固、高效的教育链条。

    三、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相衔接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教育制度的影响,我国的音乐教育体系自中小学阶段就开始变革,从初三开始,学校、家长以及学生个人就在全力备战高考,而音乐对于非艺术生而言是一门“次要”学科,普遍不受重视,甚至在高中期间,部分地区的音乐教育变成了“真空”。而到了大学阶段,虽然学生们普遍又有了足够的学习时间,但长久以来形成的观念却难以转变,音乐的育人职能也就得不到重视。

    事实上,音乐影响的是人类的五感之一,人闻之则起性情,音乐的教育功能是非常突出的,以此为基础构建起从小学到大学的一整套音乐育人体系,能够对学生的整个人生发展过程产生影响。一方面,这有利于学生本身的全面发展,形成健全人格,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整体国民素质,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四、新时代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衔接

    (一)把握教学起点

    如上文所述,高等音乐教育未能与中小学音乐教育进行有效衔接,因此,高校在开展音乐教育时,必须先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摸清音乐教育的起点,进而实现衔接。音乐教师在开课前,应先熟悉中学音乐教学大纲的相关内容,然后設计一套全面的音乐水平摸底考卷,对大学生的音乐基础进行考核,了解学生整体知识、技能水平,再针对性查缺补漏,逐步实现从中学音乐教育到大学音乐教育的过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控制课程进展速度,既不能过度呈现太多知识,又要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领悟课堂内容,逐步适应高等音乐教育。

    (二)合理设定教学内容

    当前的大学生普遍是在新课程改革后成长起来的,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更强,知识面更广,人文知识普遍非常扎实,对此,音乐教师需要更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重新审视教材,重视提升学生的互动性、参与性,减少专业性过强的知识,让大学生通过音乐课产生接触音乐、欣赏音乐的兴趣,进而达成教育目的。在课堂上,教师也要注意改变气氛沉闷、学生不愿意主动发言的现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完善教学环节。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音乐文化品质的渗透,引导学生对古今中外的音乐进行全面了解,讲解音乐基础知识、中外音乐史、美学史等方面的内容,借助艺术实践、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增加学生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教师应注意对音乐表现手段的教学,以及对音乐作品的赏析,结合时代特征理解世界音乐,传承民族音乐。

    (三)健全教学评估方式

    教学评估是高校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全面、客观的评估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为促使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相衔接,高校音乐教育考核评估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重视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考查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还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把课上教学和课外实践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实践,学生日常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讨论情况等也可以作为考核的指标。其次,学生个人的音乐作品、论文发表,甚至举办个人音乐会等也是评价的重要方面。再次,教学评价要注意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评价内容与方法要符合音乐教学目标的相关要求,二是评价要能够真正考察出学生的音乐水平,三是评价要能够区分出不同音乐水平的学生。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音乐教育的落实者,教师个人的能力以及初-中-高三级教师队伍体系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音乐教育的效果。对此,一方面,要构建起一整套初-中-高三级音乐教师队伍,各自明确分工,深刻理解音乐教育体系的构成与意义,在体系框架内做好本职工作。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音乐教师的教育水平,尤其是要提升高校音樂教师的水平,高校音乐教育已经脱离了基础教育的范畴,是对更高级知识的传授,音乐教师必须具备更扎实的理论基础与技能水平,为高等音乐教学的开展提供保障。

    五、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衔接是一个宏大的课题,其关系到我国音乐教学的多个方面,这也必须引起大、中学音乐教师的共同重视,更要求国家相关部门、音乐教材编订者、音乐教学大纲制定者的关注,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一个覆盖大、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体系,对学生的成长进行持之以恒的影响,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司杨.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如何体现教育价值[J].大舞台,2014(01).

    [2]阮潇静,郭声健.国民音乐教育不应以审美为核心吗?——与杜亚雄先生商榷[J].艺术百家,2012(03).

    [3]资利萍.中国传统乐教的特质、局限及其当代超越——基于音乐教育学视角的思考[J].音乐研究,2012(01).

    [4]代百生.听赏的理论与教学——当代德国音乐教育观念与教学法研究之一[J].音乐探索,2012(02).

    [5]康瑞军,敖菲.中国音乐教育史的研究现状、范畴与方法——从近30年来(1980—2010年)研究成果的文献综述谈起[J].音乐探索,2012(02).

    [6]沈贺.建立世界多元音乐文化课程 促进中国音乐教育与时俱进[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4).

    作者简介:李花(1985—),湖南人,上海理工大学音乐堂,讲师,从事音乐教育研究。

相关文章!
  • 电影改编中的叙事性与批判刍议

    韩冰霜作为一位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被称作民族脊梁的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经典文学作品为20世纪初叶那个近乎暗无天日的时代带来了穿透黑

  • 浅谈苗绣艺术在旅游产品中的应

    朱晓露【摘 要】苗绣是一门难学的手工艺,如今社会需求有限,从业者收入低微,迫使很多人都不愿意干这行。加之现代高科技发展迅速,大部分传

  • “互联网+”背景下二维动画课程

    摘 要:“互联网+”融合成为现代教育改革创新的主旋律,当代大学生深受“互联网+”的影响。在教学模式创新过程中,教师既要科学利用先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