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模思想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黄强
摘要:随着我国数学教育理论的日益完善与发展,教师和家长越来越注重数学的实际应用,将建模思想引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为了能够充分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可以综合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根本上提升初中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从实际上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注重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数学建模 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基础学科,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提高自主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从根本上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为此,教师应该将数学建模思想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都能学以致用,进而主动地去参与到学习之中。
一、基于数学建模提高学生兴趣
数学建模思想是一种超前的思想,需要教师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式进行抽象化的提炼,进而建成数学模型,用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以灌输型教学为主,教师没有基于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学生逐渐丧失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限制了对数学开放式思维的锻炼。数学建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探究,极大地发展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对建模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建模、学习建模,并从中感受到建模的快乐,最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教学《平均数》时,教师利用学生课间踢毽子活动,请班里几位毽子踢得比较好的同学,来进行分组踢毽子并做好相关数字记录。分析哪一组的踢毽子水平比较高,哪一组同学踢毽子数比较多,同时要求学生用平均数来比较。这样的教学活动,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将数学中的知识点,同学生身边的生活和感兴趣的事物结合起来,让数学知识更加生动活泼,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学生也更加容易接受。这种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去探究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进而帮助学生养成数学建模的思维方式,进而促进整体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
二、基于数学建模创设教学情境
所谓数学建模,就是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来建立数学模型,并对自己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根据所求得的结果,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数学建模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一步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情境,学生只有在合适的情境中才能激发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教师要加强引导,帮助和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最终有效地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维方式。
例如,在教师教学《加减法》时,加减法理论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在学习中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一个“赠送糖果”的情境:“你手里有五个糖果,你同桌手里有五个糖果,你遇到你的同桌,你们两个很开心,你赠送了两个糖果给你的同桌,你同桌赠送了三个糖果给你,那么最后你和你的同桌手里各有几个糖果?”将一个基础的知识点进行情境式教学,将学生引入建模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进行更加深刻的思考,使学生更加清晰地明白加减法的性質和关系。教师就可以从这个问题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合理地结合学生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在教师引导学生多次通过这种方式解决问题之后,学生就能够习惯性地利用数学模型,去解决身边和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养成建模的思维方式。教师布置作业的时候,要结合当天所学的知识和内容,提出一个有利于创建数学模型的问题,帮助学生在作业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并且与数学模型进行联系,从根本上全面提升小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三、基于数学建模开展生活化教学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源自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集中体现。因此,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具有极其紧密的联系。利用数学建模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时,教师可深入发掘生活当中的数学教学因素,积极引导学生深入到现实生活当中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并让学生充分运用数学知识有效地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较好地展现出数学的实用性。而将数学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进行紧密联系,能够有效地提高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其能够快乐地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千克和克》时,这一重量计量单位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对这一数学知识点会感到难以理解与掌握。因此,教师可采用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出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境,在充分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前提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维。教师可在教学实践当中,指导学生创设“农贸市场”蔬菜售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蔬菜的“售卖者”与“购买者”,当“购买者”选购好大白菜、胡萝卜、辣椒等蔬菜时,“售卖者”就会用磅秤称量这些蔬菜的重量,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认知与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
四、基于数学建模开展创新式教学
对数学建模进行应用,并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数学素养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只有让学生在生活中真真正正地感受到数学建模的重要性,带动学生进行应用,才能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以及数学建模的兴趣,才能促进学生在学习和探索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同创新结合在一起。传统的教学往往给学生灌输固有化学习行为和思考方式,教师要打破这一个现象,同学生加强沟通,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合作发展,勇于争辩,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
例如,教师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可以结合这一节的内容知识点开展数学建模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的生活,发现和记录身边的平行四边形,对这个问题进行观察和分析,记录哪些是点,哪些是面,哪些是线,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在学生进行完观察的活动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制作平行四边形,并对其进行随意组合,进行创造性的拼凑。这样一来,学生不光能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与身边的生活相结合,还能够将知识进行再创造,同时给予了学生更多自由思考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加优化,在不断创新中实现自身的提升,从而进一步促进自己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为学生有效地建立数学模型提供了帮助。教师在这个时候应该做的,是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这样才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进步和发展。
综上所述,将数学建模思想同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因为客观因素较为复杂,所以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此,教师要摒弃原有的传统局限性教育观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数学建模思维,只有对每个学生的潜力和生活表现认真观察,进而创造出合适的建模情境,才能恰到好处地将建模理论嵌入自己的教学环节中。
参考文献:
[1]高娟娟,熊玮.小学数学建模数字化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策略——以“自行车里的数学问题”为例[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0(02):1316.
[2]王宏进.开展建模活动 促进数学理解——《乘法分配律》建模初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9(11):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