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
吕静
摘 要:学生与文本对话,使学生融入文本,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让学生真正做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更有效、更精彩。
关键词:丰富情境; 对话平台; 想象翅膀
中图分类号:G623.2?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10-055-001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我们在新课程实验中致力寻求的新理念,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至高追求。通过对话,使学生融入文本,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个性得到充分张扬,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那么,教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考虑汉语的文字特点”,“尤其是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因此阅读教学应该把学生学习语文的体验过程贯穿始终,把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形成的积极情感和内心感悟作为教学活动设计的出发点,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营造开放的心理环境,引导学生和文本有效对话。
一、创设丰富的情境,启动体验的欲望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首先要唤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创造一个师生、生生与文本对话的交互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
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引发学生想象力、激活思维力、诱发创造力的重要因素。在《安塞腰鼓》一课中,上课伊始,我讓学生观看了一段安塞腰鼓表演的录像,学生看了后纷纷抒发感受:那飞扬的舞姿,那震耳欲聋的鼓声,那壮阔、豪放的气势……无不为之惊叹。这一情景的创设,先给整个课堂营造一种陕北的民族风情,很快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和学习兴趣,这样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安塞腰鼓》的课堂情境中。
二、搭建对话的平台,展现体验的丰富性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这就需要教师改变过去那种师道尊严角色,走进学生的活动,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把对话看作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在平等民主的关系中搭建对话平台,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独到的见解、创造性的思维,展现体验的丰富性。
1.自读自悟,尝试文本体验
阅读是极个性化的行为。在教学中,我努力营造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把读的权利充分交给学生,保证学生读的时间,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船长》的第3-28自然段是通过船长哈尔威指挥大家脱险时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来塑造人物品格的,这是需要学生自己感悟的。因此,我以“仔细朗读课文3-28小节,用心来朗读,用情去感受,看看哪些句子深深的打动着你,有感受的可以在旁边圈点写写”这一练习安排充实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学生通过与本文的对话,船长的英雄形象便跃然纸上。然后,我再让学生把这一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这一过程实质是学生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品味到对内在情感的真切流露,更是学生内心与文本产生共鸣的过程。“读读写写,写写读读”才是简简单单,真实有效的语文学习。
2.表达交流,产生体验的碰撞
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一种信息互动,为实现这一互动,我把“表达--交流”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让学生各抒己见,张扬个性。在课堂上,摒弃“分析型”、“提问式”,抓住文中的重点,设计开放式的训练点,创设一种直率、真诚、自由的对话氛围,在相互交流中产生体验的碰撞。
比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文字朴实、流畅、故事性强,如果注重分析,必将破坏文章的美,淡化情感,因此,在学生初步感受的基础上,我就抓住最感人的细节,“大黑骡子到底该不该杀”这一话题,让学生结合文本展开辩论,这样的训练,学生的体验火花在交流中不断碰撞。
三、张开想象的翅膀,获得体验的升华
想象的空间是广阔的、奇妙的,教师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想象,可以升华体验,实现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
1.补白,引导学生想象
补白,就是引导学生在文章空白之处进行合理的推断、预测和联想。教师要善于发现作者有意无意地留给读者可以驰骋想象的空间的课文,引导学生进行补白。在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时,学生自读自悟后,只是停留在文字的表面,有了一点肤浅的认识,而对文本中“整整13年”所蕴涵的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崇高品质,以及作者的深深崇敬之情缺乏认识和感受。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呢?激活学生的想象,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对照课文插图,让想象载着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司马迁的身边,亲眼看看他是怎样发愤编书。想司马迁之所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我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在学生那生动的叙述中,在那悠远的画面里,实现着学生和文本真正的对话。
又如《大江保卫战》一文中用省略号省略了人民子弟兵保卫大堤的情景,我抓住这一省略号引导学生补白。在“铮铮铁汉”这段内容中,课文着重刻画了黄晓文“为了抢险不顾伤痛”这一铁汉形象,在此基础上,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我让学生想象其他战士是如何抢险的,从而拓展课文内容,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一补白,使学生在想象中感悟文本,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与文本对话。
2.角色转换,激发学生想象
根据角色转换的原理,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时,可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把课文中死的文字激活,把静态的变为动态,把抽象的演绎为具象,使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学生的内化语言,使体验得到升华。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走进角色的内心世界,深入文本的内涵,使体验得到了升华。
在我的课堂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问话:“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象,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能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感知自己,发现自己,提升自己。用“以学生为本”的态度面对学生,让学生真正做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那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更有效、更精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