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后讲评”让学生的进步看得见

    孙鹏

    日常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写活动类习作时,总是出现“面”的描写,抓不住代表性景物、人物来概括、烘托气氛的问题,而“点”的描写又不够具体生动,所以导致学生在描写场面时,总是泛泛而谈,缺乏画面感。为了解决学生写场面描写类文章的困惑,我以《记一次运动会》作后指导课为例,来帮助学生解决切实困难,提高其写作能力。

    一、问题呈现

    一年一度的学校运动会热火朝天地举行了两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临近放学老师布置了一篇习作,让学生写写本次运动会的见闻和感受,内容要求突出运动会场面的宏大和运动员拼搏的精神。学生作文交上来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习作存在“面”的描写过于笼统,“点”的描写又不具体的问题。下面以一篇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为例来诊断问题。

    小张同学部分习作展示:

    学校举行了两天运动会,场面非常盛大,各班走完入场式之后,我们就开始比赛了。

    大家在赛场上挥洒汗水,每一个运动员都奋力为班级争光。第一个项目是50米跑,我班运动员刘力瑞满头大汗地坚持到最后一刻,同学们为他加油助威,我也激动地为他加油。最终他跑了第二名,为班级争得了荣誉。接下来是跳绳比赛(用类似于记录流水账的方法讲述了几个例子)……

    小张同学的语言描写很清晰、有条理,但是结合本次习作“突出场面宏大和运动员拼搏精神”这一要求来看,这篇习作没有达到要求。他的习作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面”的描写缺乏整体概括性

    所谓场面描写中的“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侧重是全局,体现的是广度,在文中通常起到烘托气氛或交代背景的作用。例子中小张同学用“学校举行了两天运动会,场面非常盛大”一笔带过,是笼统性场面描写。他既没有选择有代表性的人物,也没有选择符合场景气氛的景物来突出场面宏大。但从他习作呈现的内容来看,他对场面描写中“面”的描写概念不清楚。像小张这样不用具体景物或人物来概括场面的学生在班级中有近2/3。

    (二)“点”的描写缺乏具体生动性

    所谓场面描写中“点”的描写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特征的详细描写。“点”的描写侧重个体特点,体现的是深度。从小张的习作中我们看到,他具备选择“点”(代表性个体)的能力,但描写不够具体。在小张同学的笔下读者只能通过这样一句“我班运动员刘力瑞满头大汗地坚持到最后一刻”笼统感受到他的表情,读者看不到运动员的动作,也感受不到他的心理。这样缺乏细节的描写给读者留下的印象也就不深刻。

    二、问题诊断

    通过诊断学生习作,我梳理出以上两个共性问题。接下来我访谈了包括小张在内其他几位学生,又结合他们的习作,总结了导致问题出现的几个原因。

    (一)点面描写,“面”的概念模糊

    “点面结合”是通常用来描写场面的一种具体方法。它是指详写和略写相结合。“面”是多种事物的概括描写,“点”指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点”和“面”最大的区别是一个详写,一个是略写。结合本次《记一次运动会》习作,要想突出运动会场面宏大,学生可以选择“操场布置”“主席台布置”“学生队列”等作为代表性景物概括场面热闹。从学生习作以及对他们的访谈来看,因为不清楚“面”的概念,所以学生不知道如何选择能突出场面盛大的“景”“物”“人”,很多像小张同学一样的学生只是很笼统一笔带过“运动会场面很盛大”,不能进一步通过具体景物来概括描写。

    (二)“点”的细节描写方法缺失

    “细节描写”就是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描写。结合这篇习作,要想突出“个体”的拼搏精神,小作者要能抓住运动员的动作、神态、心理等进行细致刻画。“我班运动员刘力瑞满头大汗地坚持到最后一刻,同学们为他加油助威,我也激动地为他加油。”从小张这段描写中可以看出他有意识地在进行细节描写,但是他这个细节描写仅仅只有运动员的一个神态——“满头大汗”。这种描写其实还是在笼统层面上徘徊。再次對小张等多名学生进行访谈,及对他们进行课堂观察,得知他们对什么是细节描写的概念很清楚,但不知道细节描写的方法,也就是细节描写策略。

    三、解决方案

    针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点面结合”概念模糊及“点”的细节描写方法缺失。我上了一节作后指导课。

    (一)明晰“点面结合”的概念

    1.借助同伴优秀例文,理解点面结合中“面”的概念

    同伴的优秀例文,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有着天然的亲和力,而且这些例子对于小作者本人来说,也是一种很好激励手段,同时也会激励其他学生积极效仿。首先我出示了优秀学生的例文:

    瞧,我们班的同学个个昂首挺胸,十分自信,高举的红旗迎风而展,随风飘扬。听,我们的口号多么响亮!喊出了我们追逐并超越梦想的决心。

    我让学生们赏析这段场面描写,并说说在这段话中小作者写的是谁。他们很快发现写的是全体同学。我顺势板书“概括许多人”并引导他们明白,场面描写不是写某一个人,而是写很多人。接着我又出示了另外一个学生的描写:

    观众的加油声,选手拔腿奋力狂跑时的呼吸声,主持人的广播声,呐喊声交织着,让全场陷入疯狂的境界。

    我继续引导学生们总结出这段写的是运动场上的很多声音(物),体会这么多声音交织在一起,场面多么的热闹啊。(板书:概括许多景物)出示完这两位学生的场面描写,我带着学生学习结点面结合中“面”的概念——“面”的描写就是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内许多人或者景物的概括描写,它的作用是交代背景,烘托气氛。这一概念出示让学生对场面描写有了整体感受。

    2.口头练习“面”的描写

    在习作教学中,我们通常在动笔之前先引导充分练习与训练内容有关的口头表达。当学生说得充分时,写也就顺理成章。接着我出示了运动会当天的盛大场面照片,让学生观察除了描写全体同学和运动会声音之外,还可以选取哪些镜头来突出场面的宏大。

    学生的思路一下打开了,有的学生说可以写主席台的装饰;有的学生说可以写操场布置;还有的说可以写某几个班级同学的面貌……充分交流之后,我让一位学生把场面描写完整地口头表达了出来。这种整体输出范例,对其他学生又起到了榜样示范作用。

    (二)学习“点”的细节描写方法

    1.出示典型例文,体会“分解法”把动作写具体

    “分解法”是把一个笼统的动作用一系列细微、连贯的动词表达出来。我用与上面相同的教学策略,出示了本班学生优秀例文。

    只听哨声一响,孙启宸昂首挺胸,紧闭嘴唇,双眼死死盯住前方。他飞快地摆动他那修长的手臂,两条腿也像鼓槌一样不停地敲打着地面,他的头发在风中摆动,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流下来。

    在这段文字描写中,我让学生体会小作者是如何抓住一个人的细节来表现他的拼搏精神。学生们很快找到通过动作、表情来写。我进一步引导他们关注小作者用了多少个动词把“跑”这个笼统性动作写具体的。学生找到了“紧闭”“盯住”“摆动”“敲打”。我顺势板书:分解动词法。我带着学生总结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分解法。依次类推,同样可以进行表情分解和心理分解。

    2.口头练习“分解法”

    我出示了几个有典型性的运动员图片,让他们抓住人物的动作进行分解动词练习。随后把动词串联在一起,用整段话输出。接着又用“分解法”练习分解人物表情。从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反馈来看,“分解法”他们很快掌握了。

    四、效果检验

    (一)练习是转化知识、方法的重要途径

    这堂作后指导课,我既教了学生如何在场面描写中进行“面”的描写,又进行了关于细节描写的方法指导。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需要不断地进行练习,而方法也是需要在实践中才能熟练运用的。因此这堂作后讲评课上完后,我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内容,继续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比对学生前后习作变化,得出结论

    学生习作前后变化是检验课堂学生掌握程度的一个很重要的尺度。下面以小张同学的第二次习作(节选)为例:

    一大早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操场,整个操场变得五颜六色,像春天怒放的花儿在争奇斗艳。主席台上几位领导注视着台下的一八才子,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台下一群群身着鲜艳服装的一八才子,手握红旗,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使劲挥动着红旗,喊出各班的口号。

    比赛终于开始了,只见我们班跳绳运动员陈言使劲甩着绳子,双脚像轻盈的小鸟,在地上蹦来蹦去。她紧闭嘴唇,用力重复着每一动作,每一次绳子落下来,她都从容淡定避开,没有一丝放松,绳子落在地面发出“哒哒”的声音,像是有节奏的音乐……

    从小张同学第二次习作来看,他抓住了“操场布置”“主席台领导”“一八学生”这些代表性景物和人物,突出场面的盛大和热闹。说明小张同学理解了课堂上所传授的“面”的描写概念,懂得了要通过具体景物概括描写突出场面的盛大,他这次描写还是很成功的。

    在“点”的描写中,小张同学分别抓住了运动员“甩着”“蹦来蹦去”“避开”这些连续性动词。从这段描写可以看出,他运用了“动词分解法”写运动员跳绳,给读者带来了很深的画面感。

    通过这次讲评课,大部分学生都能像小张一樣,比第一次习作有了很大的进步。由此可见,这堂作后指导课的问题诊断——分析原因——改进措施这三个环节都是基于真实学情下进行的教学设计,也体现了作后讲评课“以学定教”的原则,这样有目的的教,既满足了学生的内在需求,又让课堂变得高效起来。

    五、反思总结

    (一)先写后教,找准问题

    这堂课,我按照“先写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让学生先自主写。通过研读学生习作,我梳理出他们存在的共性问题 ——“面”的描写抓不住代表性景物来概括,“点”的描写笼统不具体。

    (二)聚焦问题,对症下药

    通过学生习作呈现以及访谈个别学生,我分析出他们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既有点面结合中“面”概念的模糊,又有“点”的细节描写方法缺失。

    针对分析出的原因,我设计了一节作后讲评课。在这节讲评课上我采用了以同伴范文为例提取总结“面”的概念,进行了如何把事物写具体方法指导,口头练习巩固所学方法,既有概念的植入,又有写作方法指导。通过讲解和练习,大部分学生能掌握“面”的描写和“点”的具体写作方法,并能把这些知识、方法转化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三)总结提升

    由这节作后讲评课我想到特级专家管建刚老师的一句话:“作后讲评课最能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这次课上,我通过诊断问题、对症下药、精准练习这样的课堂设计让学生完成了一次写作能力上的小小提升。由此我认为,讲评课要做到为真实的学情服务,实实在在解决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在一次一次的讲评课中逐步得到提升。

相关文章!
  • 探究“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的微课

    黄谦摘 要: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是学生经过高中化学教育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养和能力。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经典的“黑面包”实验的探究线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思维进阶:学导课堂构建之“硬核

    蓝寿军摘要:学导课堂有别于导学式课堂,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度。构建学导课堂的重要一步便是将学生自主预学与教师课堂上的有效导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