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刍议

    申巳晅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6-158-02

    摘 要 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面临诸多挑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挥政治统领作用,明晰管理架构;主动抢占“四大”阵地,丰富管理手段;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研判师生需求,切实掌握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

    关键词 高校 意识形态 路径分析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导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的要求。高校因其高级知识群体和青年学生聚集的特性,使其成为多元思想汇集与碰撞的场所,长期以来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尤其是进入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许多新挑战与新要求,进一步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对高校把握思想引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不断地加强对师生意识形态的管理,探索新时代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新时代高校开展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日渐严峻,高校意识形态防御力受到冲击

    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中,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能够得以巩固,但仍然有一些错误论调此起彼伏的出现,一些反主流的言论与思想不断向高校渗透,尤其是诸如一些刻意丑化、污蔑、孤立我国的言论,以及一些敌对势力围绕国际舞台上的热点话题,打着公开、透明的旗号而蓄意制造出来的片面观点,使得许多社会思潮在向高校渗透过程中极具隐蔽性,而这些思想都输送了其扭曲的价值观,甚至诋毁意识形态。这些错误论调潜移默化地停留在高校周边,对于正处在形成“三观”关键时期的大学生而言,对这些错误倾向的辨识能力与防御能力还不够强,很容易形成错误观念,影响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正确认知,冲淡大学生对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更为严重的,可能导致大学生在错误思潮引领下产生危害社会的激进举动。

    (二)师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特点更加凸显,致使思想观念的整合力逐渐降低

    高校师生在思想观念上接受能力强,对信息更为敏感,容易产生不同的思想认知,从而形成多样性的思想观念,这使得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开展起来面临的变数很大。尤其是高校教师中,民主党派占比远高于其他企事业单位,部分教师有海外工作或者学习的经历,在思想认识上开放性、接纳性更强;高校青年学生群体思想也呈现多元特点,一方面是因为目前高校学生已经步入“00”后时代,他们对主流价值观念的认同呈现出了更强的个体性,对社会动态有更多的自我解读,另一方面是高校学生群体中,宗教信仰传播时有发生,极易对学生思想认识产生冲击。同时,伴随着全面从严治党、高校教育改革事业的持续推进以及教学科研呈现出的社会化、前沿化和新兴化特点,都使得师生在面对学习工作时势必会受到或多或少的触动,极易产生情绪波动,个别情况下,还容易产生对立思想和负面影响,高校集成和整合师生的差异价值取向变得更为困难。

    (三)伴随以网络为主的媒体飞速发展,提升意识形态凝聚力越来越有难度

    高校是网络普及与应用的重要场所,新时代的大学生则是网络的重要受众群体,他们倾向于使用QQ、微信、微博等自媒体进行群体社交活动,通过这些途径获取信息并且发表个人的观点和看法。高校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优势与便利的同时,存在着负向价值引导的隐患。随着网络飞速发展,海量信息当中也充斥着许多网络谣言、网络暴力与反动舆情等等负面思潮的渗透,攻占着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由于大学生的甄别能力有限,通过标题式、碎片化的信息,这些思想很容易被快速消费信息的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所接纳和吸收,从而模糊了其价值观念。此外,当代大学生乃至部分青年教师都成长于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在其身上刻下了很深的烙印,他们拥有自己的话语体系和语言风格,更倾向于通过虚拟的形式来进行沟通,而不擅长于在现实社会中进行交流,这使得传统的意识形态管理难以介入,导致高校凝聚思想价值的难度越来越大。

    (四)传统意识形态传播方式受到挑战,致使意识形态管控力日渐薄弱

    高校传统的意识形态传播途径主要有政治理论课、书报刊、讲座论坛、社团活动、研讨谈话等形式,基本上均是学校向个人单向输送的方式。随着信息时代媒介的丰富,诸如社交平台、手机端的许多新型的思想传播渠道逐渐趋于互动和多样,在这种信息共享的大环境下,大学生既是敏感信息的接收方,也充当著信息的输送传播方。因此,以往依赖于单方向教育的意识形态工作变得更为困难,对各种思想阵地的舆论管控难度也随之加大。

    二、新时代高校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路径分析

    (一)发挥政治统领作用,明晰管理架构,掌握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高校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着力构建宣传思想的新格局。一是明确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核心主体是高校党委。高校党委必须将意识形态工作摆到同教学管理、科研发展同等的高度,纳入年度的重点工作当中,施行意识形态责任制,形成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带头亲自抓、下属二级单位一把手负责制、工团齐力监督管理的格局。二是在组织建设上坚持“全”字方针,即做到全流程、全方位、全覆盖抓意识形态。高校应当以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对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做到“前、中、后”多环节管控。前置环节以党委中心组学习工作为主,为领导班子决策做好理论支持;中间环节坚持结合学校具体工作,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对教学内容、新闻发布、媒体建设、文化宣传、重大活动、敏感事项、网络舆情等做到全覆盖式管理;后续以开展谈心谈话工作为主,对发现的师生负面问题和负面舆情进行消除。三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和思政教育队伍的建设与管理。要以理想信念坚定、理论知识扎实、政治站位端正、热点问题敏感的标准选配意识形态的一线工作人员;要培养熟悉网络应用的专业人才,开展网上的监控管理,运用网络媒体做好正向信息传导;要选拔一批在信仰上,理论上、教学上突出的思政教师培训队伍,面向高校师生开展系统化的思想政治理论培训,提升师生的政治认同感;要面向高校全体教师坚持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确保教师言论的准确性,发挥育人传导力量。四是在监督层面实行“正负”向的管理机制。逐步完善搭建良好的意识形态管理激励机制,对在此工作中敢抓敢管的相关人员给与认可,对不闻不问、放任隐患的进行追责问责,从而形成意识形态良好的管理架构。

    (二)主动抢占“四大”阵地,丰富管理手段,掌握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权

    要在高校将“思想”阵地作为牢牢把控的重点区域,努力寻求意识形态工作与高校思想宣传工作的结合点。第一,與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主”阵地建设。从思想政治规律以及人才成长的规律出发,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进”工作落地落实;在思政教育方面,要做好“横纵向”培训,纵向上开展思政理论课教育培训,横向上发挥高校二级单位的作用,开展针对性强、有学生思想工作特色的教育,形成纵横交织、严密紧实的思想宣传教育网络。第二,与校园文化结合,强化“第二课堂”阵地建设。积极搭建学生党建引领、道德践行、社会实践等各类平台,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突出对活动内容、资助对象的监督管理,鼓励组织开展观影教育、比赛竞赛、参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等积极、健康、向上的实践活动,有效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净化校园思想风气。第三,与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结合,强化宣传媒体阵地建设。对校内开展的各类研讨报告会、讲座论坛、外部培训实行“一会一报”审批制度,严厉杜绝不良思想在校园的扩散传播;加强对学校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网站及新媒体平台发布内容的审核,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第四,与网络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结合,强化互联网阵地建设。高校应当化被动为主动,介入“微”阵地,尝试通过学校官方的微信、微博了解获取新时代高校师生的思想动态和价值取向,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分析优势,运用师生喜闻乐见的手段开展宣传,利用自媒体的特性,发布正能量信息,使师生在使用网络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正面引导和文化熏陶,逐步提升高校对网络舆论的掌控和引导能力。

    (三)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研判师生需求,掌握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

    是否掌握话语权能反映出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成效,在舆论阵地中,必须掌握好“谁来说”、“说什么”和“怎么说”的问题。一是持续加强主流文化的引领。坚持党管宣传、党管舆论的工作理念,高校党委领导下的媒体首要原则是扎扎实实在高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做好,才能占领制高点,在舆论场形成意识形态主导权的大氛围。二是宣传工作要善发声、巧发声。要善于在课堂、科研领域、校园文化活动、网络阵地等不同渠道上发声,通过弘扬主旋律加强号召力,同时,要善于挖掘宣传高校自身的正能量事例,提升大学生的迎合度;在宣传中注重技巧性,不断创新方法和策略,多使用接地气的话语,积极跟进、关注社会热点话题,防止出现因为宣传不当导致青年人产生思想抵抗情绪,应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增进高校师生的认同。三是做好意识形态的研判工作。精确研究师生的思想状况,做到精准供给、主动出击,以点、面结合的形式建立师生思想状况的收集掌握机制。对可能出现的意识形态问题,做好先期分析、制定评判标准,为尽早介入、化解应对这些潜在问题提供科学合理的工作依据。通过研判,可以对苗头性、隐患性问题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切实防止负面情况和危机事件的发生。四是要把加强思想宣传与解决师生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对师生需求的调研,围绕师生所思所想开展意识形态工作。高校群体中许多人产生负面思想问题往往是伴随着实际问题产生的,善于抓住问题根源,解决症结所在,让师生的困惑能够寻求到切实解决渠道,既能提高舆论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也体现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的要求,从舆论导向和行动指引上都能够有助于高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杜鹏.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逻辑理路及其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2):28-29.

    [2]王渊.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对策探析[J].新西部,2019(05):119+123.

    [3]秦志龙,王岩.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关系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7(6):17-21.

    [4]王东红,郭苗苗.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49-54.

相关文章!
  • 东城区发挥体制优势积极推进全

    东城区发挥体制优势积极推进全区档案管理工作前不久,东城区召开2020年全区党委系统办公室工作视频会议。会上,作为专项工作部署内容之

  • “互联网+起重” 创建全产业链服

    潘慧琳2016年春节,对于中国起重之乡——河南省长垣县的数万起重行业从业者来说,有些不同寻常,大家相聚、走亲访友谈论更多一个话题就是“

  • 新常态下铜梁城市发展新区工业

    严永超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将重庆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