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李商隐诗的“忧”的政治主题
霍彦武
摘 要:李商隐自幼孤苦不幸,虽满腹经纶、心系国家政治、关心人民疾苦却怀才不遇。他的诗歌表达了他对理想天空的向往、对人民大众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荒淫无道的抨击和嘲讽。
关键词:李商隐;忧己;政治主题
作为仅次于杜甫的七律名家,李商隐的诗歌创作既吸收了前人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精神,又继承了以前诗人隐晦曲折的表现手法,以委婉的笔调,隐晦曲折地倾吐自己的愁思。其诗可分为咏史诗、抒怀诗、无题诗、唱和诗四类。咏史诗、咏物诗、无题诗都涉及政治主题。这些诗从不同层面反映当时的政治问题,或含蓄或直白地抒发了作者对国家、社会的伤怀。咏史诗以历史上的封建帝王为主题,以史为鉴,指陈时政,以小见大,词微而意显,咏物诗借物讽喻、抒发胸臆,揭露现实;无题诗以男女爱情为题材,看似情深绵邈,实则借男女相思之情表达自己从政的热情,寄意深远。
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政治诗中“忧”的表达
李商隐青少年时期“内无强劲,外无困依”,只能“埋头苦学”以求通过科举考试振兴家道。与唐代多数出身寒门却立志报国的士人一样,他在准备参加考试的同时干谒投赠,漫游结交权贵,希望得到权贵的赏识,获得施展凌云之志的机会,但一直不太如意。直至太平军节度使令狐楚招其入幕,他才得到展示才华实现抱负的机会。在入令狐楚府之前,他作了一部分直接反映社会政治生活的诗,这些诗都显示出他心系国家安危的忧国情怀和自己想要一展才华、渴求入仕的心愿。在宣宗大中元年以后,令弧陶成为宰相,李商隐受到更大的压制,在京城无出路,所以选择了远离京城,随人去做幕僚,过着四处漂泊、居无定所的日子。此间,他自身遭遇凄苦酸楚,仍然忧心国事,作了一些反映晚唐重大社会问题和政治、军事事件的政治诗,揭示唐王朝日益衰落的局面,表达诗人自己的独特见解。
他的《重有感》以极不寻常的胆识和魄力对皇帝的暴虐行径进行了正面指责,诗人也因统治者不能勤政爱民、知人善任而极度痛心,对宦官的跋扈深恶痛绝。诗人一生不幸身陷党锢之争,成为牛李党争的牺牲品,《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哭虔州杨侍郎》等诗揭露党争的祸患。诗人有匡国用士之心,也有致军尧舜之才,具有远大的理想,也有独到的眼光。《汉南书事》《漫成五章》中,诗人对边防、民族关系等政治问题提出自己具有借鉴价值的主张,值得深思。诗人的政治才能、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但他对国家前途命运忧急如焚的感情丝毫不曾减少。因此,他的政治诗总体上表达出一种“忧”的情怀与诉说,忧国忧民。
二、“几时拓土成王道”——咏史、咏物诗的政治主题——忧君
李商隐的咏史诗以律诗和绝句的形式,借讽刺历史上骄奢淫逸的帝王所做的荒唐事件讽刺规劝当时的统治者,对历代尽揽天下统治大权的君王们共同的爱好——求长生、沉溺于美色、好大喜功等寓深刻的思致,尖锐的讽刺,一针见血。
例如《隋宫二首(其一)》从隋炀帝的极端奢侈,不听谏言一意孤行,举全国之力为其游江南做准备暗示隋将灭亡。在对比映衬和多样的变换中表达出诗人对挥霍亡国皇帝悲愤;《马嵬》借李杨之事,感叹人生,暗含指责。李隆基一国之尊的身份,竟也落得马嵬坡赐杨玉环自缢而孤苦度残日的下场。作者发出“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的感慨。纵观其咏史诗,或以古鉴今,或借古寓今,或借古题讽时事,虽咏古事,实则借古喻时人时事。咏物诗多为抒怀之作,亦从侧面描写社会的衰败,通过對具体事物的描写抒一己情怀,寄寓自己的思想。
三、“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无题诗的政治主题——忧己
李商隐所作之诗以《无题》诗最具特色。这些诗歌主旨扑朔迷离,不能确定。“‘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年华。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唐诗绝律三十首》)看似描写爱情,实则寄托自己的政治思想。可以说李商隐一生落寞的源头是牛李党争。诗人对党争怀有恐惧之心,因而即使他对社会问题有看法也不再敢直接陈述,只能借别的题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爱情自古就有迷离之意,自是很好的选材。关于15首以《无题》为题的诗,他自己亦言:“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巧啭岂能无本意”“楚雨含情皆有托。”可见,无题诗是借男女爱情曲折隐晦地表露自己的政治见解及仕途不畅的伤感,其主题也是国家政治。如:《无题》(来是空言去无踪)看似抒写情人思念远别之人,叹息无缘相会的怅惘。实际上是因自己入仕之愿无法实现,从而把怨恨和幻想寓于诗中,“寄遥情于婉变,结深怨于蹇修”。《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被认为是“陈情不省,留别令狐陶所作”(《李义山诗辩证》),是因自己的宦途不达而写的感遇诗。“东风无力,无明主业。百花残,已且老至也。落句其屈子远游之恩乎”(何焯评语)。《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以曹植宓妃魏王之事喻自己出仕不遇,其主题也是政治,集中抒写自己的期待与失望、痛苦与留恋、执着与彷徨的矛盾心情。
总之,李商隐一生所走的是“独善”与“兼济”相结合的路。在独善其身的同时兼济天下。诗中弥漫着浓重的感伤气息,忧国忧民,“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胸襟未尝开”是对其一生最为恰当的评价。极度关心政治,有强烈的出仕愿望,却潦倒一生,不曾有过任何得意的时刻。最后不得不发出“中路因循我所长,古来才命两相妨”的人生感慨。
参考文献:
[1]张兰仙.试论李商隐政治、咏史诗中的忧患意识[J].名作欣赏,2007(22).
[2]张明林.唐诗 宋词 元曲[M].北京:联合教育出版社,2006.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