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诗歌文化校本教材开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江中贵 江小平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求的必要途径,它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注重时代性,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的理念。海子是高河中学的校友,当代著名抒情诗人。海子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魅力,曾经被选入高中课本和大学课本,在诗歌界和学术界都有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在青少年诗歌爱好者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海子诗歌文化是我校的特质资源,海子的诗歌因其想象的奇特和意象的新颖而吸引了众多诗歌评论家和诗歌爱好者的兴趣,同时社会上也对海子存在着诸多不解与误读。因此,我们开发编写海子诗歌文化校本教材,就是为了更好地宣传推荐现代诗歌文化,关注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发展与需求,促进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高河中学进行海子特色文化校本教材开发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一、海子特色文化内容的校本课程开发符合新课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1.海子诗歌文化校本教材开发是新课改的要求
海子诗歌文化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研究,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也是本校教学改革实际需要。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按照“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2.海子诗歌文化校本教材开发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语文教学改革“坚持反映时代要求,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2——当代文化参与》指出: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文化自信。要求学生聚焦特定文化现象,关注当代文化生活,通过各种传媒,关注当代文化生活热点,聚焦并提炼问题,展开专题研讨,解释文化现象,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高对各种文化现象的认识能力和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要求学生能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
《学习任务群16——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中要求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的基础上,就我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的若干专题深入研讨,进一步培养理性思维与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对现当代文学的理解和认识,提升鉴赏品位,把握时代精神和时代走向。要求学生能够梳理影响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重要作家作品,发现有价值的文学现象与问题,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题进行研讨。海子诗歌文化无疑是本地本校最值得学生研究关注的内容。
二、海子校本教材的开发是教学主体——学生的自发要求
要想开发高河中学特色文化——“海子文化”的校本教材,必须有的放矢,充分调研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为此,我们设计了一次调查问卷。旨在弄清学生平时對现代诗歌特别是海子诗歌的了解度、参与度和兴趣点;学生对海子校本课程的兴趣度和期望点几个方面。这次问卷调查对象为本校高一至高三三个年级的学生,每个年级分别调查3个班级共9个班级的学生。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要求学生不署名,按自己真实的想法填写。本次调查发放问卷430份,收回问卷422份。
通过我们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比较浓
有60%的学生喜欢现代诗歌。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现代诗歌能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提升他们的艺术、人文素养。
2.学生对海子其人其诗的了解还是偏少
有70%以上的学生对海子生平、诗歌只是了解一点,大多停留在学校展板的简单介绍,平时老师很少系统地介绍海子及其诗歌,其他人对海子的了解也只是一鳞半爪、很不系统;只有近6%的学生参与过海子诗歌的朗诵活动;近80%的学生认为海子的诗歌很难自主读懂,无论是主题、意象还是语言风格,都不好理解。
3.学生对海子及其诗歌也表现了浓厚的兴趣
有95%的学生表示课余会读一读海子的诗歌,有近81.6%的学生认为海子的诗歌具有意境美和情感美;学生对“海子文化”进校园表现了很大的企盼:有90%的学生希望了解校友海子,欢迎“海子文化”进入校园,同时希望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采取自主、合作、交流的方式来更好地阅读海子的诗歌;有近60%的学生希望能够全面了解海子其人其诗。除此以外,有15%的学生希望了解海子诗歌的与众不同之处。
4.学生希望通过“海子文化”校本课程的学习,得到较好的提升
80%以上的学生希望通过了解海子其人及其诗作,在欣赏海子作品的同时,提高鉴赏、评品诗歌能力,并能从海子身上获得人生启迪;有超过60%的学生希望能够亲自参与海子诗歌朗诵活动,提高诗歌朗读能力;有64%的学生认为会在学习海子诗歌后,尝试创作现代诗歌。
三、高河中学海子校本教材开发有深厚的文化土壤
几十年来,高河中学一直在致力于宣传海子及其诗歌文化,特别是在海子作品入选中学教材之后,趁着这股东风,高河中学成立了海子文学社团,主编了以海子诗歌命名的校刊《亚洲铜》,到现在已经出版了几十期;自觉主动地宣传海子文化,培养了一批批文学青年。每年的三月,高河中学都要举行纪念海子活动,海子诗歌朗诵活动,自编自导了海子诗歌舞台剧;我们还走出去,参加各地诗社的海子纪念活动,并让海子诗歌走向了省城合肥的新安诗歌讲堂。海子作为知名校友,我们学校设有海子纪念馆、诗歌广场,在班会或者语文课上,老师都会向学生宣讲介绍海子及其诗歌。每年的语文组活动,都要围绕海子文化开展一次盛大的活动,或者是诗歌朗诵,或者是海子诗歌讲座……2001年,我校编写校本教材《独秀儿女》,也曾专章介绍海子其人其诗。海子诗歌文化已经在高河中学这片沃土上生根拔节,蓬勃生长,展示着无限的魅力。
伴随着怀宁县文化兴县的战略实施,海子的家乡正在雄心勃勃地把海子文化打造成规模宏大、影响深远而又亮丽的文化名片。2008年8月28日,海子故居被确定为怀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3月,怀宁县开始专资兴建海子文化园;2018年12月26日,怀宁县委政府与海子诗歌奖评审委员会在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决定从第五届开始,海子诗歌奖永久落户海子故里怀宁。伴随着县道的拓宽,村村通工程的竣工,近几年的“美丽乡村”建设,海子故居所在地查湾村大滆组已然今非昔比,土地平旷,小楼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村外良田美池公路环绕四周,村内绿树草坪花圃点缀其间,“农家乐”飘来饭菜的香气,展示着查湾的富足和幸福。目前,颇有气派的“海子文化园”已然竣工,其间建有“海子纪念馆”和文化广场,海子的半身雕塑矗立在广场南边。可以说,海子已是家乡的文化名人与骄傲,海子文化在本地有深厚的土壤,已经生根开花。
四、海子文化有其丰富的特質与魅力
海子出生在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年仅15岁就从高河中学考入北大,从此走上诗歌创作道路。虽然他在25岁就英年谢世,但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一份近200万字的诗歌等文学遗产。在中国当代诗坛,海子常常被评价为“一个诗歌时代的象征”。作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诗潮的代表人物,海子在中国诗坛占有十分独特的地位,他的诗不但影响了一代人的写作,也彻底改变了一个时代的诗歌概念,成为中国诗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的优秀抒情短诗是继朦胧诗之后独特而又诗艺出众的作品,兼具抒情性、可诵性和先锋性风格。因其诗歌的杰出成就,海子于1986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1988年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2001年4月28日荣获中国文学最高奖项之一——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2001年,其被广为传诵的明快亲切的短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入选高中语文课本;2003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选入另一篇经典代表作《麦地》;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人一生要读的60首诗》,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入选而跻身于几十位中外名家的名作之中。
海子的诗歌,不是文艺青年脑洞大开,灵光一现,不是故弄玄虚,无病呻吟,它有诗歌理想为其灵魂,有深厚的哲学、历史学为其骨架,有来自故乡和远方的山水,有来自东西方文学的生命元素为其血肉。
因此,海子在青年学生和诗歌爱好者心目中具有神秘的艺术魅力。
海子是一个农家少年,年仅十五岁,高分考取北京大学,在家乡创造了一个传奇。但他25岁的时候在秦皇岛山海关遽然谢世,又留下了一个难解之谜。海子在短短的六七年时间里,奋然努力,刻苦创作,留下了近200万字的作品,他的诗歌作品被人捧读、吟咏、歌颂,他也被追捧热爱他的人推上神坛,顶礼膜拜。
海子短暂的一生,创作犹如超新星爆发般闪耀,生命又如流星般的极速消逝。一届届的学生和无数的海子仰慕者,他们不停思考并向我们这些母校老师提出疑问:一个农村孩子,怎么那么早就能考入北大?一个法律专业的学生如何走上诗歌道路?正当青春年华的海子为什么会选择死亡?海子的诗歌想象奇特,意象新奇,该如何解读?
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也有责任给学生、青年诗歌爱好者以明晰的回答,这也是我们编写海子诗歌文化校本教材的初衷。
海子是唯一的,我们今天来解读海子,不光要读懂他的聪慧、勤奋和成就,还要从他不平常的一生中获得启示和警醒:生命是珍贵的,生活是美好的,让我们的灵魂更贴近生活的土壤,从学习中获得快乐,从奋斗中获得快乐,从大道至简的平凡中获得快乐!
五、海子诗歌文化校本教材开发的紧迫性与优势
海子作为怀宁县乃至安庆市的一张文化名片,这几年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宣传,高河中学建有海子广场,怀宁县兴建海子文化园,硬件设施已初具规模。但对海子及其诗歌文化的宣传滞后,以至于母校学生对校友海子也知之不多,社会上更有对其诸多不解。民间诗社举办海子诗歌节、海子诗歌朗诵会,较多关注海子的名,而忽略了其文化的实。近几年,社会上出现各种海子传记、评传、诗传,有的失之于想象的太多,有的失之于材料的芜杂,有的则专业性太强,不利于普通青年学生阅读鉴赏。因此很有必要撰写一本系统介绍海子其人其诗的通俗读本,对外作为宣传的媒介,对内作为高河中学学生校本教材。这也应当是海子母校——高河中学人应有的责任担当,也是我们对社会、对未来的交代。
高河中学主持编写这样一本书,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海子曾经在这里读书学习五年半,从一个普通农家跳进了北京大学的龙门,开启了人生的辉煌;海子的老师、同学对这个天才校友记忆犹新;海子的亲人——父母、兄弟,对高河中学有着朴素诚挚的感情,会提供第一手真实生动的资料。最近几年,伴随着海子热的升温,社会上出现了大量已经成文成集的海子研究史料,只要我们在芜杂的材料中取其精,在纷纭的评论中辨其清,拨开海子神秘的面纱,本着严肃求实的态度,从文化和时代的背景里探求发掘海子成长成才的轨迹,就可力求还海子以本来的面貌,带领学生走进真实生动、有血有肉的海子内心。
我校承担这本校本教材开发,最大的优势就是人才的优势。我们语文组人才济济,有三十多名语文学科教师,他们不仅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而且有海子诗歌文化研究的热情,他们当中有三个研究生,有两个曾经和海子同窗共读过,有10个是我校海子文学社的指导老师,并参与校刊《亚洲铜》的编辑,有几个老师曾经承担学校《独秀儿女》《孔雀东南飞研究》《海子诗歌赏析》《摄影艺术》校本教材的开发编写任务,有着丰富的校本开发经验。相信有大家的积极参与与努力,一定能主编好《我们的海子》这本海子诗歌文化校本教材。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