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礼让斑马线”的价值内涵

摘 要 在我国改革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是当前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任务。我国“不礼让斑马线”行为一直都存在,若任其发展,对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水平的提升存在着极大的阻碍。在当前社会的发展中,必须对“礼让斑马线”行为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奠定基础,本文基于以上因素,对现阶段“礼让斑马线”如何成为一种日常习惯进行相关阐述。
关键词 “礼让斑马线” 日常习惯 重要任务
作者简介:王芮涵,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1.304
目前,我国各个省市地区都在开展专项增值活动,针对机动车非法占用人行车道,将视其情节严重对其处以适当罚款。这次开展的专项整治活动,与醉酒驾驶整顿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基于对交通系统的大整治,保障出行大众的生命安全。通过专项活动的深入开展,并逐渐形成严管严查的态势,有效实现对机动车非法占道行为的治理,对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礼让斑马线”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社会主义文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个城市机动车在斑马线前减速、停车对行人进行礼让等现象已经逐渐演变成一种风气。但是,当前根据相关调查发现,提到“礼让斑马线”的事情,虽然大多数司机对此都会报以认同的态度,其中仍然有一些司机对此有着非常大的怨气。一些司机在谈到“礼让斑马线”的时候,会抱怨说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且城市交通中有许多的斑马线,如果看到行人就要礼让,那需要多少时间和成本呢?一部分司机对“礼让斑马线”存在着这样的抱怨。然而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发现,我国机动车与行人的交通事故在三年内达到1.4万多起,而这些交通事故大多数都发生在斑马线上,交通事故造成了近万的人员伤亡。导致交通事故出现的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机动车未按照相关道路规定进行停车。这样的真实的调查数据显示出,在我国的道路交通中,机动车还是处在较为强势的地位上,支持机动车对行人进行礼让,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时间以及成本的增加,但是和鲜活的生命比起来,孰轻孰重显而易见 。
二、“礼让斑马线”的价值体现
“礼让斑马线”的存在,需要从辩证的角度上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从其表面上看,“礼让斑马线”是对行人生命安全的有效保护,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对机动车进行限制,促使其有效遵守“礼让斑马线”。但是从另外的角度上看,提倡“礼让斑马线”同时也是对机动车驾驶人员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的有效保护。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条例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在事故中行人和非机动车本身不存在法律责任,全部责任由机动方面承担全部责任。如果能够有相关的证据证明非机动车以及行人在其中存在一定的过错,那么需要根据其过错的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方面承担的责任。所以,当前的“礼让斑马线”逐渐推行后,会形成一种日常习惯,这是对机动车驾驶人员以及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等多方面人员的保障。
斑马线上发生惨痛的交通事故时刻提醒着每一个人,在斑马线上互相礼让,避免“抢行”行为的发生,行人和机动车等多方相互礼让,遵守相关的交通规则,从而能够有效保证各个方面的风平浪静 。
斑马线是引导行人过马路的生命线,通过斑马线行为的反射,能够有效映射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礼让斑马线,不仅仅是对行人以及机动车驾驶人员生命安全的有效维护,其深层的含义主要是通过礼让的行为,体现出人们对我国交通法律的深度尊重,同时也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通过礼让行为,能够直接反映出一个城市居民的文化素养和文明水平。在礼让斑马线行动中,每个人都应该换位进行思考,礼让行为背后,将不仅仅是一种行为,同时更是个人品德的反映,在城市道路交通建设中,只要每个人能够让出一小步,我国的城市文明指数将会提升一大步。
三、 “礼让斑马线”的检测系统
在现已颁布的交通法规之中,明确指出机动车在斑马线前未做到礼让行人属属于违法的行为。但目前规定尚未对“礼让”做出明确的划分,因此礼让行人这项规范也拥有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具体来说,机动车在做出礼让行人举动的前提下,要准确判断出行人的动向,如果行人在等候出租车,那么机动车可不必礼让;在机动车道上机动车形成并行情况时,驾驶员在距离斑马线一定距离且未发现行人的前提下,未做出礼让行为并不算为违规。由此可以看出,由于机动车在行驶途中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因此在判定机动车驾驶人员是否违规时也要结合道路周边的监控进行准确的判断 。
而在针对的机动车未礼让斑马线上行人时,就需要利用先进的科技技术对将机动车驾驶细节以及违法的信息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与分析,争取达到不放过一个违法驾驶员,不错抓任何遵法驾驶者的目标。而在进行机动车违法行驶数据的收集与整合过程中,作为重要的参考数据,一般相关部门需要及时保留违法瞬间的影像资料,并在影像资料中切实的反应出行人在斑马线中活动而机动车驾驶车并未做出让行的整个行径 。
设置机动车在斑马线未让行的违法检测系统主要的目的就是利用近似强制性的手段让机动车驾驶者将“礼让斑马线”养成一种日常习惯,此系统的设置主要是由数据获取模块、违法行为捕捉模块、数据传导模块构成,并利用结合监控设备,针对斑马线位置进行实时的监控,有效采集到违法机动车违法瞬间与具体信息,并把此类已经整合完毕的违法数据利用数据的传导模块输送到交通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的处理。不仅如此,鉴于获取违法机动影像的重要性,因此在设置相关检测设备的过程中,其必须能够以更加清楚的视角观察到斑马线以及行人绝大部分的行走路径。而在监控设备性能的设置上,同时也遵照了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发展目标,以不同路段的距离作为主要判断标准,选择性能不同的监控设备,并配有照明灯等设备,以用来监控夜间斑马线路况,进而更加全面的监管与掌握机动车是否存在在斑马线未礼让行人的违法记录。而在实时监控的过程中,为准确有效判断出机动车驾驶情况是否符合违法特征,在违法系统中还需利用先进的科技技术,将过于庞大的影像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预处理,并在确保日间与夜间亮度平衡的前提下,更好的跟踪与监控机动车的行驶轨道,结合现階段车牌的检测系统,让违法车辆无处遁藏。由此可见,现阶段的机动车驾驶车要想做到出行顺利,就必须严格准守交通法规,让“礼让斑马线”成为一种日常的习惯。
四、礼让斑马线的有效途径
为了有效提升城市的交通文明,降低城市交通安全事故出现的指数,我国交通管理部门应该对机动车以及行人的出行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规范,在工作过程中找出工作的主要矛盾,并以这一主要的矛盾为着手点,不断推进道路交通文明行为,实现我国道路交通安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文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交通管理部门实际工作中,需要抓住让机动车礼让斑马线这一主要问题为着手点,以城市道路安全的相关规定和条例作为工作的主要依据,对行人和机动车驾驶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促使其在面对斑马线的时候,能够形成礼让的习惯,从而有效推进我国道路交通文明不断发展。让“礼让斑马线”成为一种日常习惯,不仅仅需要交通管理部门的积极努力,还需要行人和机动车驾驶人员的有效配合,在斑马线上没有谁能够成为旁观者,只有通过多方面的积极配合和响应,才能够让“礼让斑马线”在不断的发展中成为一种日常习惯 。
具体来说,“礼让斑马线”其实存在具体的标准,即机动车驾驶者应在距离斑马线三十米处开始减速,在二十米处能将车速控制在每小时十五公里以下,将脚放在刹车上,时刻注意行人行走情况,遇到突发状况时将刹车作为第一反应。而在观察到斑马线无行人通过时,机动车驾驶者也要在三十米处降低车速,并低车速通过斑马线,以有效规避行人突然出现而造成的严重后果。只有机动车驾驶车明确认知到“礼让斑马线”的重要性,并将其当作一种日常习惯,才会最大程度上降低车祸的发生,对行人、对自身、对社会都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五、结语
总之,虽然“礼让斑马线”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行人优先权,但是交通规则中也對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约束。为了让其成为一种习惯,只有切实提升对其的有效建设,深入挖掘其礼让行为背后的内涵,在斑马线上没有旁观者,只有实现人人参与到文明交通的建设中,才能养成文明的好习惯,共同奏响斑马线安全的主旋律。
注释:
卜凡亮、柴玉涛. 让“礼让斑马线”成为一种日常习惯.人民交通.2017(9).80.
交宣.让文明礼让斑马线成为新风尚.玉溪日报.2017-08-02(006).
陆冬青. “礼让斑马线”推动南宁公交文明发展 与时俱进,打造“绿城”优秀公交.城市公共交通.2016(5).1-4.
周为钢、冯阳、徐舒畅.基于视频分析的机动车斑马线前未礼让违法行为检测系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8(2).57-60.
唐光新、李彬、张洪慧.“礼让斑马线”城市文明的风景——凯里市开展“平安出行·文明礼让”活动纪实.驾驶园.2016(12).12-14.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