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仔脱贫记:一双勤劳手开拓致富路
张芳 林资荣
今年55岁的卢春仔是资溪县嵩市镇彭山村彭建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有四口人,其本身患有腰间盘突出,发作起来走路都困难。由于家里穷,儿子和儿媳早年就已经离婚,儿子常年在外未归,妻子身体差,干不了重体力活,夫妻俩带着孙子在彭山村生活,除了种些地,也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家庭生活非常困难。村里根据春仔家里的实际情况,通过本人申请、上户核查、村民民主评议等程序,2014年将其一家纳入了贫困户。
纳入贫困户后,考虑卢春仔的身体情况,村委会给他安排了村级保洁员的岗位,活不重,但每月都有稳定收入,每天早上或傍晚,他就拿着打扫工具在村小组走一圈,哪里有垃圾他就捡哪里,看见有乱堆乱放的,就上前讲两句,再帮着人家一起整整。从那时开始彭山村的环境卫生得到了极大改善,就连路过彭山去石峡的过往人员都说,这个村小组真干净啊。
在纳入贫困户之前,春仔就一直想发展些产业,想养鸭子,场地都是现成的。在他家前面大概800米远的山上有个鱼塘,之前村里有人在那里养鱼,后来不养了就荒在那里,那里正适合养鸭子,在山里,远离生活区,也不会影响到其他村民的生活,自己去也方便。但是苦于自己没有资金,一直都是有想法没办法。连心分队和帮扶干部知晓情况了,不断鼓励他,当时的第一书记也是他的帮扶干部縣交警大队的李大毛同志,多次上户做他的思想工作,让他放下思想顾虑,“你别怕,现在的扶贫政策这么好,你也别担心钱的事,现在有扶贫小额信贷,你如果真的打算养,我们去帮你申请,还有产业直补,每年最高有6000元,你养了之后,我们再申报产业直补,还有镇里的农技中心有专门农技员,到时候有什么养殖上的问题,他们也会帮你。”连心分队和扶贫干部积极帮助他申报贫困户分散种养产业,并帮他申请办理了金融扶贫小额信贷,获得了4万元的小额信贷,解决了他燃眉之急。资金有了,还缺技术,每次县里组织了有关产业技能培训的时候,连心分队和帮扶干部都会及时通知他去参加,让他学到了不少的养殖技能,镇农技人员也经常上户指导卢春仔养殖,面对面的提供技术服务。2016、2017年卢春仔共养殖鸭子1600余只,经营性收入共计25800元,到了2018年,他扩大了养殖规模,前前后后共养了2000余只鸭子,截至当年10月份,其经营性收入达23000元,还还了银行2.5万元贷款。到2019年上半年2000余只鸭子也基本卖光了,累计经营性收入有5万多元。
除了自己搞养殖,他还帮村集体搞养殖。2018年,彭山村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村干部自筹资金将村内闲置厂房进行维修整理,购买了鸡苗600余只。由于养鸡场就在卢春仔养鸭鱼塘的对面山上,卢春仔便自告奋勇担任了村里养鸡场的“管理员”和“饲养员”,用他的话说:“喂完鸭子再喂鸡,时间刚刚好。”这不仅帮助村委会解决了缺少专门管护人员的问题,他自己还能得到务工收入,一举两得。
从2015年6月起,卢春仔担任了村里的生态护林员,每天除了养鸡、养鸭、捡垃圾,还要看护巡山,填写巡山记录。
通过几年的努力和日渐成熟的养鸭技术,卢春仔的养鸭产业已初具规模。2018年买了8000元左右的一辆摩托车用来装鸭子、卖鸭子,2019年下半年卢春仔还想继续扩大养鸭的规模,预计养鸭3000余只,总收入可达7万多元。他的儿子也自食其力,去外地打工做面包师,每月收入5000元左右,一家四口也过上幸福的日子。
靠着一双闲不住的手、一双跑不软的腿、一股用不完的劲,春仔的生活渐渐步入正轨。2016年,通过安居扶贫政策,家中的旧房子也进行了维修。在好政策的扶持下,靠着养殖、就业,春仔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现在他不仅是养鸭大户,还是村里的养鸭带头人。
“我们家能实现脱贫,凭的是扶贫政策好,靠的是村委会和扶贫干部的帮助,因为有了他们的帮助,才有我一步步走上致富路。以后,我要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帮助和我一样的贫困户都能早日脱贫再回馈社会。”春仔乐呵呵地说。
作者简介:张芳,资溪县嵩市镇副镇长;林资荣,资溪县嵩市镇扶贫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