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的研究
孟杰
摘 要:就目前的初中教育而言,依然存在着大量学困生,这种现象一直困扰着教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了解学困生的心理特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挖掘、研究原因,对症下药,尽力转化学困生。
关键词:学困生;心理特征;教育对策
一个班级中有优等生和学困生,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困生的问题。学困生的表现主要是常迟到、早退、作业不交、学习兴趣低、学习习惯差等。因此,教师应从学困生的表现着手,研究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再科学分析其心理特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下面就学困生这一问题研究其心理特征以及教育对策。
一、学困生心理特征
1.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一般产生于因学习或品德问题受到多次批评后,在经历多次失败体验后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永远赶不上别人而放弃努力。他们不相信自己,对自己持否定态度,认为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在学习上缺乏动力,觉得教师不够关爱他们,优等生也嘲笑他们。因此在同学面前不敢抬头,在教师面前不敢说话,精神颓废,产生自卑心理。
2.意志力不坚定
学困生虽然他们也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也想去实现,但是他们往往不能坚持,在行动上难以克制自己,改正错误的时候,意志力也不够坚定,容易出现曲折、反复、放弃的现象。
3.逆反心理
在初中阶段,学困生会因为逃课等不良行为受到学校的处分,而他们通常对自己所受的处分不满,并且学困生自认为在教师和其他学生眼里形象不佳,在处事行为上会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会与班上的同学对着干,经常和教师顶嘴。
4.矛盾心理
由于后进生学习成绩差,缺点多,经常遭受别人的白眼,后进生早在学生中失去了信任的基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他们也不想总是落后于别人,也想去改掉自己的毛病,但是由于他们意志力薄弱,自制力较差,无法控制并严格要求自己按规范办事。在群体中处于不利位置的他们,表现为厌恶学习、厌恶老师、厌恶学校。
二、学困生教育对策
1.倾注爱心帮助建立自信
针对上述学困生心理特征分析,发现他们大部分都对批评、责骂等行为有反感心理。教师要注意尊重学困生,经常发掘他们的优点,避免在公开场合指出学困生错误。在评价学困生的时候,要准确、客观,不能揪着他们的缺点不放。例如:如果教师发现某学困生在劳动时很积极主动,就可以让他负责班级卫生,让他当卫生委员。在表扬的同时,满足他的自尊心。同时,和他约定,如果他能克制住自己不与其他学生发生口角,就奖励他,这有利于学困生逐渐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教师一旦对学困生产生喜爱与期待,就会潜移默化地给他们以良好情感、鼓励和教育,实事求是地肯定发现他的点滴进步,培养其良好的意志品质,引起后进生心理上的震撼,让他对教师产生感激、信任、佩服。
2.为后进生的成长创建良好的集体环境
老师通过多种班级活动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不失为明智之举。班级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教师应鼓励后进生积极参与,激励他们克服自卑,建立自信,享受成功的乐趣。
3.注重对学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学困生已形成了生理、心理、态度上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在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应着重以讲述积极的、健康的心理现象为主,尽量避免生硬的说教。根据学困生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某一方面的专题教育,使他们对心理健康有一个清晰而正确的认识。
4.关注学困生的特殊的心理要求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教学存在着无视学困生的心理培养教育方法的探索。我们有的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取得好成绩,教学中盲目地赶进度,布置大量的作业,进行频繁的考试,教学的难度和速度超过了学困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困生作为一个整体的“人”来接受教育这一事实,甚至把心理惩罚当成教育学困生的手段,这是极端错误的。
5.多开展才艺比赛活动
教师要教师充分了解学困生的兴趣以及特长,开展一些比赛活动,发挥他们的特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6.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经调查,学困生主要是心理不够健康,导致他们在求学过程产生各种负面情绪。因此,教师应立足于学困生的心理现状,积极开展心理素质教育。首先就是帮助他们改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温馨的氛围,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其次就是通过开展班会等训练活动,抚平学困生的心理创伤。
7.要坚持不懈反复进行教育
学困生有动荡的心理特征,常会在反复中前进,在前进中反复,这也是学困生的转化规律。学困生容易出现反复,教师不要轻易下“屡教不改”“无可救药”的论断。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来看,要求老师对学困生的进步不能自我陶醉,对于学困生的旧病复发不能灰心丧气。要让学生在进步的时候,看到不足之处;旧病复发时,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启发他们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我们要更多地给予学困生温暖的感化,唤醒激活他们心中潜藏着的对于美好生活与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他们前进的内在动力!
三、总结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作,并非一日之功。教师要把转化学困生工作纳入常规管理,采取管教结合措施,抓住最佳教育时机,力求达到理想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陶春霞.浅谈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及其教育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20).
[2]施俊杰.初中学困生学业困境的成因及教育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
[3]陈祥.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情感特征及转化策略[D].苏州大学,2008.
編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