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语文课堂怎样构建才有活力
孙思思
【摘要】开放式的语文课堂教学打破了语文课堂上时空和教学内容的封闭,解放了学生的手脚,让学生的思维和个性不再受到禁锢,使得语文教学真正融入生活之中,还语文的本来面目,是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是真正致力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终生发展的语文课堂。本文将对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探索。
【关键词】开放 教学 学习 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2-0053-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1]
如何在在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进课堂教学,变老师独讲、学生死学、等封闭的教学形式为趣味、活力、欣赏等开放的教学形式,从而让学生由被迫的学到主动参与,由主动参与到积极评价,恐怕这都是我们每一个老师现在要思考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我努力构建开放、人人参与、活力的课堂。那么,如何创建开放的语文课堂呢?我就谈谈我的一点心得。
一、首先,开放的课堂要有一个“魅力四射”的老师
1.教师的情感魅力,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心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上感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陶行知先生提倡“爱满天下”,鲁迅先生强调“教育植根与爱”。有了教育的爱,教师才能尊重每一个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暖阳下,学生才会抬起头来走路,微笑着面对教师,课堂上才会出现畅所欲言、群情激昂的景象。所以首先教师要有深厚的“情感[2]”。
2.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以牢牢吸引学生
语文课的多姿多彩、情趣盎然来自于语文教师的睿智机敏、诙谐幽默、博学慈爱……语文教师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打动学生的心。所以要求语文老师不仅要博学还要善教,不仅要求具有良好的人格品质还要有“十足”的幽默感!
3.教师的语言魅力,可以像蜜牢牢粘住学生
凭借其特有的语言魅力紧紧扣住每个学生的心灵,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语言,引导学生学得知识,发展智力和提高能力。《哈佛才子》有这样一句话:“当父母学会如何用语言向孩子表达对他们发自内心的理解与接受时,往往父母就掌握了一项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产生令人惊讶的效果。”我想这句话放在老师身上应该也有很好的效果!
二、其次,开放的课堂需要一个开放的教学环境
1.思维的环境要扩散,让学生敢想
在教学实践中,不能以某个现成结论来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应该允许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并且在课堂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求异,大胆创新。创设独立思考、主动求知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某一社会现象、事件的认识和评价,学生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应允许有多种见解、多种看法。
2.激发兴趣,进入自主学习之门,让学生敢说
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世界上,凡杰出人才、创新大师都有异乎寻常的强烈兴趣。因而作为教师就要把怎样发现、发展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特別重要的地位。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安排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切实的贴近学生。同时所安排的问题要由浅到深,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来达到预期的目的。
3.和谐的交往环境,使学生快乐学习,让学生敢做
课堂学习中,学生快不快乐有时对这堂课,甚至对这门课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小组之间拥有和谐的交往环境,当遇到问题时,彼此之间通过相互合作学习、探究讨论,等问题解决后,那他们彼此之间都会有无比幸福的感受。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分小组等各种方式来为班级创造一个和谐的交往环境。[3]
三、再次,开放的课堂需要一个开放的课外生活
1.开放课外生活,将更好的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学生的课外生活时间比较充裕,所以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准备自己课堂中的任务,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同时学生的课外生活只要正确引导,那么就等于给了学生无限的生活素材,这对学生的写作将有很大的益处,也为课堂的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关注生活,以动手实践为主的课外学习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教材中有的内容学生没经历过,没有感受过,所以在他们的头脑中,其概念是模糊的。对于孩子们而言,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他们对身边的一切都有浓厚的兴趣,只有不断挖掘他们身边的生活资源,才能更好的联系课文,才有兴趣,有话说。
在教学过程中,教材中有的内容学生没经历过,没有感受过,所以在他们的头脑中,其概念是模糊的。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姥姥的剪纸》这一篇课文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寻找剪纸,并且仔细的观察,或者进一步的去观察其它的民间艺术,那么他们对这篇课文肯定有别样的感受。
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所以语文老师应该树立开放、多元的教学观。切实的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大胆的想、说、做。让他们从开放的课外生活中去汲取更为宝贵的生活素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活学活用,才能对语文课堂充满久违的依恋!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2]叶澜:《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1994年《教育参考》第4—5期合刊.
[3]让爱的阳光照进语文课堂[J];班主任;2005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