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问题串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张淑芬
[摘要]生物学教学应该从问题设计入手,在不同的课型中利用问题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文章举例说明了问题串在高中生物新授课和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j
[关键词]问题串;新授课;导学案;复习课;网络图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17-0088-02
生物学科要突出其理科特性,就要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而人的思维活动是与一定的问题和任务相联系的。思维从问题开始,又深入到问题之中,没有问题,没有任务,就不会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生物学教学应该从问题设计人手,在不同的课型中利用问题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问题串在新授课教学中的应用
1.问题串在导学案中的应用
新课改实行以来,导学案成了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导学案是由教师根据课标要求、教材设置和学生学习情况而设计的,其中“导”指的是引导、指导;“学”是指学生借助导学案,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有些导学案的设计,仅仅是“课本内容填空+练习”,这也是学生对导学案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做这样的导学案,还不如做手头的同步练习。这样的课前预习就是一种机械记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培养。不如在构建学案时把基础知识蕴藏在问题串的答案中,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富有启发性、探究性和开放性的教学,而不是解释性或验证性的教学[1]。
例如,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时,可在导学案中设计这样一些问题串,引导学生预习。
(1)本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2)为什么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
(3)对蛋白质和核酸进行标汜时,分别标记什么元素?为什么这么做?
(4)为什么不用同时标记了35S和32p的噬菌体进行实验?
(5)如果用32p标记噬菌体,放射性强的是哪一部分?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是否检测到放射性?比例如何?
(6)结合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想一想技术是如何帮助科学做研究的。
在实验教学中,不能直接把实验拿过来就讲,要让学生去思考,要和前后知识联系起来。问题串中第1个问题和第2个问题很重要,因为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前人对遗传物质的争议也集中在这两种物质上,而染色体作为细胞的一种结构离开细胞是无法存活的,也就无法将其分离出来以研究在遗传中到底是蛋白质起作用还是DNA分子起作用。而噬菌体在化学组成上与染色体相似,选其作为实验材料非常合埋巧妙,因此特别有说服力。第6个问题融合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的发展依赖技术的创新,科学催生新的技术,新的技术又可以推动科学发展,二者互相促进,整个生物学历史也是如此。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对生物学及技术的发展史有大概的了解,然后再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能将阅读过的内容串联起来。这样,导学案才能真正起到“导学”的作用。
2.问题串在新课教学中的应用
在新课教学中,问题串对于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精心设计问题,并将问题按照递进和逻辑的关系设计成问题串。
例如,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教学中,可以下列问题串进行引导性教学。
(1)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
(2)什么是性状?什么是相对性状?请举例说明。
(3)为什么用豌豆作实验材料实验容易成功?
(4)区别遗传图谱中的这些符号:P、F1、F2、 、 、×、 。
(5)亲代的遗传因子是如何传递给子代从而控制子代的性状的?亲子代间遗传的桥梁是什么细胞?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有几个?
(6)分离定律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该如何检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应与什么个体杂交以检验是否正确?什么是测交?
上述问题串以“假说一演绎法”作为教学的主线,让学生带着思想去“遨游”、去体验、去感受,同时将课本中诸多概念贯穿其中,让概念不再是孤立地提出,且放在具体的情境中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二、问题串在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
1.问题串在构建网络结构图前的应用
对于复习课,尤其是一轮复习,学生的期望是教师能把课本知识详详细细地再上一遍,而教师的期望是学生能够在这个“热剩饭”的过程中对“剩饭”有兴趣,喜欢吃。然而,把课本知识像上新课一样再讲一遍,首先时间上不允许,其次对“剩饭”只是“热”,没有新意和变化,口味和原来一样甚至还不如原来的,学生也没兴趣。因此,在复习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师需要重视的问题。实际上,学生到了高三年级,已经完成新课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因此,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可先设计一些问题串来引导学生复习基础知识,同时构建知识网络[2]。
例如,在复习“生物的变异”内容时,可没计问题串:
(1)基因突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如何判断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和單倍体有哪些异同点?
(3)生物育种有哪些类型?其原理分别是什么?
(4)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和杂交育种的一般操作程序是怎样的?
学生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对课本基础知识进行了回顾和梳理。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可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如图1)
通过问题串的形式来复习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复习主动性,使他们自觉去思考和回答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构建知识网络,以直观的形式呈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可在较短的时间里帮助学生复习知识,提高复习效率。
2.问题串在构建网络结构图后的应用
构建好“下丘脑调节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知识网络结构图(如图2)后,可设计下列问题串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与讨论。
(1)你能阐释体温调节、水盐平衡与血糖平衡调节的基本方式吗?
(2)网络图中有哪些信号分子?各种信号分子作用的受体是否相同?
(3)在受到寒冷刺激时,哪一激素先分泌,以调节体温?
(4)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是否能促进下丘脑合成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5)从受到寒冷刺激到肾上腺素的释放属于哪一种调节方式?
(6)从受到寒冷刺激到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属于哪一类调节?
(7)血糖浓度的降低能否直接刺激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
(8)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与垂体有关,请说出其分泌调节的过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对下丘脑有何影响?
(9)怎样设计实验证明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具有协同作用?
上述问题串涉及的内容既有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回顾,又有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的整合,这样不仅让学生回忆了基础知识,还让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趣和知识迁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知识都知道,就是不会做”的难题。
在教学时,教师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去引导整个教学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实际上就是分解了教学任务,所以问题的设计宜简不宜繁,宜小不宜大;而且问题之间要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去思维和推理。
[参考文献]
[1]汤萍.高中生物新授课中不同类型知识点的学案构建[J].中学生物教学,2015(5):10-12.
[2]李颖俊.高三生物学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J].生物学教学,2014(2):16-17.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