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探究
郭宏钢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实践是有明确要求的,教师应为孩子们提供充足时间去思考相关问题,并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创新思维愈发活跃,数学概念长久记忆,这对于小学生认知体系的不断完善来讲大有助益。生活中隐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学生一边发现一边解决,积累下了丰富的学习经验,将来才有机会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明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研究?策略分析
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盲目记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内容,根本就不符合小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让他们衍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只会造成教学质量越来越差,互动效果不尽人意的弊端现状。新形势下,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实践很有必要,就是主动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思考;优化课堂练习,培养学生意识。下面,笔者特意阐述了几点不同看法,旨在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工作的有序推进起到促进的作用,最终实现因材施教。
一、创设有效情境,主动联系生活
一般情况下,有经验的数学教师会把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创设出来,作为兴趣培养的突破口和数学活动的出发点。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学习有乐趣,自然会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改变他们的认知状态,启发他们思维的创新力和想象力就会变得自然而然。另外,优秀的数学教师主张把日常教学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利用故事、游戏制造悬念,完全尊重孩子爱玩好动的性格特点,具体优化教学方案,选择机会介绍案例,这样一来,小学生就会发现数学课程的魅力所在,从而研究自己喜欢、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科成绩也有更大的进步空间。数学情境与现实生活联系越多,学生越能感到学习的快乐,这是教师“灌输指导”没有办法取得的理想成效。例如,在学习《找规律》一节的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玩“填数”小游戏,充分活跃了他们的数学思维后,结合现实场景事物,引导他们发现规律的变化。可以拓展故事情节,增强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感知美的意识,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出相关案例,“想一想”环节培养学生完整说问题、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或直接说:“欢迎小朋友的到来,现在我准备了几个有趣的题目,你们想玩吗?”刺激学生再探新知,从而深化数学规律。“做一做”环节中应让学生一边玩数学游戏一边猜想其他地方存在着的数学规律,多观察、多思考没有坏处,数学课堂生活化实践非常成功。
二、发现数学问题,提高学生能力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分析数学问题即为感知生活乐趣。小学生不可能很快的掌握生活现象,他们逐渐提高了抽象思维能力,才可以将数学问题进行转化,进而完成探究任务。新课改后,小学数学教师更应用数学问题引领学生走进生活,鼓励他们积极探索数学知识,目标明确的发展成为“优秀人才”。学生积累下生活经验,实践中搜集了更多资料,在教师组织的趣味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彻底走出思维局限,内在潜能也被挖掘。目前为止,基础教育时期数学教学一直强调的是“数学无处不在”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这种思想传递给孩子们,也是数学教师必须完成的一项艰巨任务。心理学明确指出,生活中那些五颜六色的东西最具探究价值,它们越是生机勃勃,越容易吸引到小孩子的注意力。数学教师不妨模拟一下生活环境,营造好的课堂氛围,慢慢唤醒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深认知体验,提高教学质量,使后续的实践活动更顺利的开展起来。例如,在讲授《混合运算》时,我通过“阳光体育及小熊购物”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浓厚的数学兴趣。主动发展他们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变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更加生动。学生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书写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知状态越来越好,思维水平明显提升。我又用不同的数学问题培养了他们“认真计算”的好习惯,总体而言,教学实践乐趣无穷,生活化模式的构建值得我们继续努力。
三、重视学生体验,实现因材施教
数学问题就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数学教学的价值需要生活中各种元素的支持。小学数学课必须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熟练掌握学习技能,然后巩固基础知识;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按照他们自然的认知规律完成活动方案的规划设计,扮演好“监督者”的角色,努力实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是为了他们更好地找出数学与生活的真正联系。积极拓展教学范围,是为了学生尽早发现多种探究方法,不再处于被动状态。借此取得了事半功倍的理想成效,那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走向更大的成功令人万分期待。例如,在教学《面积》一课的时候,教师可用“实际事例”的分析,幫助学生理解面积的真正含义。可用“游戏导入”的方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去探究面积大小的比较方法,交流互动,分享经验,学习的过程也不会显得非常枯燥。总结评价中,数学教师必须发现不同学生的优点缺点,比如某某同学善于观察生活,小组合作中提出的问题都很关键,其他同学沿着他的思路积极思考的话,学习效率大大提升。教师要用“你真棒!”“你的表现令我惊喜,有什么想要的奖励吗?”“老师希望你可以做我的助手,更好的帮助其他同学好吗?”等鼓励性语言增强这位同学的自信心,数学教育发现了可塑之才,更利于长期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而某某同学类似我们常说的“后进生”,他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出彩,学科成绩的进步难度非常大。通过其他同学帮助,加上老师特别关照,慢慢让他改掉被动学习、盲目思考的坏习惯,久而久之,良好的课堂氛围影响下,他也可以形成强烈的自觉意识,主动参与师生互动,数学能力全面发展。生活化实践过程中尊重学生是前提,鼓励学生是关键,小学数学教师始终坚持着以生为本原则,让课堂教学特色尽显,素质教育理念融合以后,即可培育出大批高素质、全能型的建设人才。
四、强调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发展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教师千方百计的创设情境,提供机会,学生能够更好的解决生活问题,将来一定会彰显出人生的最高价值。例如,介绍完《三角形》知识点后,教师布置一项课后作业,就是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去搜集生活中的三角形图形。或者说,课上着重介绍三角形的分类、性质等,课下则鼓励学生们亲自测量三角形的面积。相关知识的理解足够深刻,学生就会拥有学以致用的能力,主动联系了现实生活,并且拓展了实践范围,“教”与“学”产生共鸣以后,一定会有更多精彩瞬间的出现。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实践中需要民主、和谐氛围的创设,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并且给予他们体验的机会和探究的条件。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很浓,可以在生活化活动中积累下丰富的经验,这样一来,他们便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水平明显提升,更好地完成着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王元洪,刘顺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实践的有效研究[J].学周刊,2019,(14):55.
[2]李正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J].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2018,(09):70.
[3]张咪.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策略的实施[J].考试周刊,2018,(07):99.
[4]丁爱国,李婷婷,韩磊.新形势下小学数学生活化实践的积极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7,(30):11.
[5]胡亚梅.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1):30.